写作文的问题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1

1. 怎样分析命题作文的题目

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 应试作文是一种在特殊情境下进行的写作活动,这决定了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写作,因此,应试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也与一般的自由写作有所不同.应试作文中的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而对于半命题作文还必须有一个“补题”的环节,半命题作文在审题之前必须先补全题目. 1、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比金钱更宝贵的》一文的写作,在审题时,应试者应该首先寻找题目文字中的关键词语“宝贵”,抓住了这一题眼,然后就可以选择作文写作的范畴了.你认为比金钱更宝贵的究竟是什么呢?是生命,还是友情?是人格,还是享受?一旦你选定了其中一方面,接下来的立意、选材就会非常轻松了. 2、立意. “意”,即文意、主题,是写作主体在文章写作中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意思,就议论文而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 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价值的高低,因此,一篇优秀文章的主题应该尽量做到明确、正确、深刻、新颖,这是文章主题的四个基本要求. 所谓明确,就是要求文章的主题应该清楚明白,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准确地理解并把握,不至于产生歧义,甚至不知所云.普通写作者在一篇文章之中常常什么都想说,写出的东西却什么也没说清楚,含糊不清.清人刘熙载认为:“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确,是与集中分不开的.主题集中才能保证其明确. 所谓正确,就是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主题是写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看法,这种看法只有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不能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错认或歪曲.主题正确,还要求写作者必须站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的立场上,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看待事物,保持先进的认识和高尚的思想情怀. 所谓深刻,就是指文章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正确上,而应该进一步开掘,力争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从而深化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给读者留下永难忘记的印象.深刻的主题不是靠作者空洞的说教或人为的拔高实现的,而是通过具体材料揭示出来的,主题的深刻性应该寓于真实、典型的材料之中.鲁迅作品中深刻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正是这样体现的. 所谓新颖,就是文章的观点见解要有新意,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而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颖,并不是标新立异,只要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避免一般化,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就能写出主题新颖的文章来.新颖的主题,一是可以通过选择新鲜的现实材料来实现.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件,本身就是“人所未见”的,很容易“发人所未发”.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鲜感人的材料,不仅可以发掘新颖的主题,还可以加强文章的时代感.二是可以通过变换立意的角度来实现.对于为人熟知的材料,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会有新的发现,会得到新的启示.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就议论文的写作而言,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一般都会在作文题目中有所提示,如《谁说“班门”不能“弄斧”》,这类文章在写作时,立意这一环节一般不需要再多做思考;但并非所有的题目都是如此,如《论文凭与学识》、《学与思》等.关于《论文凭与学识》,一般的应试者在立意时容易简单化,把论点确立为“学识比文凭重要”这一层面,这实际是审题不严的结果;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学识与文凭双重:有文凭没有学识不行,在当前有学识没有文凭也不行.这样的立意在写作时,关键是如何论证后者,如能结合当前职场招聘的现实加以具体阐释,文章会达到一定的深度. 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写作,在立意时应该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符合材料事实.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具体材料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写作者随意臆想的,它首先要求符合材料本身的事实,应该是具体材料的本质的真实体现.这样确立的主题也才是可信的,文章也才能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反映事物本质.符合事实的主题不一定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既真实又能揭示事件的本质.普通写作者易于对生活中的事实现象的表象所左右,而不能透过现象反映其本质,因而在写作时常常做出客观的描述,然而往往是简单的罗列,流于表象,不能挖掘到事物本质的真实,这样的立意是不好的. ?体现时代精神.文章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文章的立意也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性是文章主题的一个重要特性.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的立意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的律动,力争写出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生活本。

2. 跪求:关于几篇作文解析及思路

先生名我女的~

相比往年,今年高考作文题“他们”直白得让人连呼简单,不少考生大写特写抗震救灾,而全国超过1/3省市的作文题也都和地震题材相关。这样的“主旋律”作文该怎么写?记者请教了多位作文教学专家,他们均认为,只要有思想,有眼光,“主旋律”题材一样能写出好作文。

作文题有时代性

交大附中特级教师李支舜说:“往年高考作文命题一般都会避开当前发生的热点事件。但是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各省市的命题教师都心照不宣地向地震话题靠拢,上海卷、全国卷、北京卷、四川卷、陕西卷……这提醒我们,一定要多关心天下事。”李老师归纳说,作文题是有时代性的。文革后不久的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上世纪末的题目如“助人为乐”、“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等;近年来更加和时代接轨,如上海卷的“杂”、“忙”等题。今年的题目属于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比较开放,作文的限制性不够,有些考生可能会套用阅读过的经典文章。相对而言,前几年的“杂”和“忙”的限制性就要大一些。

写作体现思考能力

华东师大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周宏表示,高考作文更强调作文体现的思考能力和思想水平,而非简单的写人记事。这也是语文教学大纲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不同写作要求。高考作文明确不限文体,考生可以写成随笔,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写随笔不能随心所欲,高中课本里就曾提出过“形散神不散”的要求。如果写记叙文,就不能仅仅叙事,要在恰当的地方点题,体现“我”眼里的“他们”,要体现出思想性。议论文一定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但记叙文未必要解决问题,只要提出即可。

“主旋律”不能光唱赞歌

北郊中学高级教师张国顺表示,虽然大部分考生都会写到 “地震”,但一定要选好角度,如果泛写子弟兵、教师、孤儿,很难得高分,但把“他们”定格在“父辈”身上,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谭千秋、吴忠洪等舍己救人的优秀教师,他们的另一个身份是父辈。写地震中的弱势群体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今年四川省的作文题是 “坚强”,和本报5月底刚推出的新书《90后的坚强》契合。高考生如何写好呢?张老师认为,不仅是“坚强”,今年所有和地震相关的高考作文题,不能就事论事,立意要达到一定高度,如写出在今年的多次“天灾人祸”当中,川人、国人甚至整个人类所体现的坚强。

试卷一收上来我就先把作文批了,其余的由小段批改。下午二点左右批完80来份作文,然后回家。晚上七点多才到,现把批后感补上。

有三分之二的同学选第一题,写得好的了了无几。平时不读书的同学是不管写什么都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的,凑满字数就完了。稍微好一点的就是翻译一下桃花源记,较好的是以梦境形式来抒写自己进入桃花的所见所闻,把渔人第三人称换成第一人称我,真正写得好的,有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的习作几乎没有。在上次作文竞赛中获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两位同学可以说都发挥不好。一等奖的SLY语言表达能力还行,但想象力不够丰富,没有从课文中解放出来。二等奖的XHB连题目都忘了写,他的想象力虽然丰富,但条理不够清楚,语言也不流畅。倒是上次竞赛发挥失常的WFX写得还好,她写的是《这也是美》。她大概是作文选看得比较多,善于从作文选里选择材料,主题也是非常老套的,写人丑心美。从教师的角度一下就能看出宿构的痕迹,但在学生中确实已经不错了。

第二题的选材很多同学用上了四川地震中感人的材料,还有奥运会的。可见08年的这两在事件在学生心中的影响。但普遍的是都点到为止,既不会议论也不会抒情。读后不知所云。以《美》为题目的,占选第二题学生中一半左右,审题、拟题能力欠缺。

这次作文反映了以下问题:

1、分不清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含义,拟题能力差。这和平时作文指导课的无目的、无序有关。

2、选材集中反映学生的阅读面狭窄。作文选看得多但用得不够好,不会举一反三。

3、失真。无病 *** ,为写作生事,为写作造情。

4、错别字较多、语病类型多样。基本功不扎实。

5、学生写作水平呈金字塔型,优秀学生不多,视野不开阔,少有大气之作。是今后开展课外活动要着力研究的方向。

6、写作习惯不良,可能初一没有上过一节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指导课。这从上课和试卷的其它题目也反映出来了。我用了差不多半个学期的时间抓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收效不大,可见第一步之关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