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本质是一类人的斯嘉丽和白瑞德,为何没有修成正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1-21
斯嘉丽和白瑞德,最后之所以没有修成正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斯嘉丽是一个太过于独立且要强的女性。斯嘉丽起初并没有意识到对白瑞德的那份爱,只有白瑞德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斯嘉丽,所以这一开始就是一份不对等的爱。在他们的女儿因为骑马出了意外之后,最终两人之间因为这件事情有了隔阂,有了隔阂的两人也很难修成正果。也就是这时斯嘉丽才在白瑞德离开后明白自己对他的爱。
第2个回答  2021-01-22
因为他们选择的道路不同,思想轨道发生很大的变化。
虽然本质是同一类人,但是在后期的生活中,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第3个回答  2021-01-21
其实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差异实在是太大了,导致生活中的矛盾不断,最后分道扬镳。
第4个回答  2021-01-10

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经典小说《飘》,讲述南北战争背景下,以斯嘉丽为代表的南方旧式贵族兴衰沉浮的经历,以及南方文明经战争洗礼后涅盘重生的故事。

《飘》通过平铺直叙的文字为大众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其中,庄园文明的摧毁、女性意识的觉醒、黑人奴隶的解放、不同思想的碰撞在战争的背景下一一呈现。其宏大的世界观和历史框架的自然结合,奠定了小说史诗级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一同经历南北战争的男女主角,斯嘉丽和白瑞德之间的情感走向,成为了影片中的一条线索,也牵动着读者的心绪。两人同为南方旧式贵族的叛逆者,同样遭受旧式贵族的排斥和白眼,原本理应惺惺相惜、同舟共济。然而,经历短暂结合的两人,最终却因性格不合而分道扬镳。

本质是一类人的他们,为何没有办法修成正果?如果我们结合小说来了解一下,斯嘉丽和白瑞德的生活背景,以及分析一下两人的性格特点,很容易就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斯嘉丽:被时代推动的新式女性

斯嘉丽的叛逆,源自她父亲爱尔兰的血脉里流动着的抗争精神和永不服输的干劲。

父亲凭借着敢拼敢闯的精神,以外族人的身份在南方打拼下一座庄园的资产,并娶了温柔善良的标准贵族女子爱伦。因此,斯嘉丽身上流淌着复杂的血脉,既有爱尔兰人粗犷狂野的气概,又有南方贵族温婉礼仪的约束。

书中介绍道,斯嘉丽是家中三个女儿里面最像父亲的人,由此可见,斯嘉丽两相矛盾的性格中,是叛逆精神占了上风。然而,因斯嘉丽女子身份,从小被母亲按照淑女的规格教育。所以,斯嘉丽的叛逆只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情上表现出来,大是大非面前,斯嘉丽并不敢作祟。

比如,故意违反常规,非要在下午3点前穿露肩的衣服;又比如,在饭桌上乱吃一通,没有一点大家闺秀的模样;还有,抛弃传统淑女的礼节,大胆向阿希礼示爱等等......

然而,母亲对她的教育,时刻禁锢着她的精神自由。每一次她意识到自己越界以后,她都会在心中忏悔,然后自我安慰:等我结婚以后,我再做一个像母亲一样的淑女。

意想不到的是,一场战争,打乱了斯嘉丽的人生。

原本婚后,斯嘉丽理应恪尽职守,履行当初心中的诺言:做一个合格的管家女人。只可惜,战争的号角吹起,斯嘉丽丈夫参军路途去世。之后斯嘉丽前往亚特兰大,再次遇见白瑞德,并在白瑞德的怂恿下,激发了自己身上的叛逆精神。

白瑞德看穿了斯嘉丽装模作样的大家闺秀姿态下,一颗对南方旧式贵族精神的叛逆和不屑的心灵。他曾对斯嘉丽表白道,“我是如此爱你,因为我们太相像了——我们都太坏了,自私、狡猾。”

在募捐晚会上,守寡的斯嘉丽原本不被允许跳舞,但是在瑞德的坚持下,斯嘉丽冲破内心的枷锁,第一次反抗了南方道德规范。后来,瑞德故意赠送斯嘉丽一些新奇的服饰和饰品,作为寡妇,斯嘉丽不应该随便收下外人的赠礼。但是在瑞德的怂恿下,她还是全权收下了。

在斯嘉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她身上的淑女气质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原本潜藏在灵魂深处的新式女性主义精神。

白瑞德:自我觉醒的新兴资产阶级

白瑞德是全篇中最理智的男人。早在南方文明尚未没落,他已经在不断反抗南方旧式贵族的思想。他拒绝迎娶一位并非真心相爱的女子,甚至愿意以脱离家族为代价。

在南方贵族大言不惭地探讨战争时,他一眼就能看穿南方即将衰落的迹象。正因如此,在其他南方贵族死守家园的时候,他已经懂得利用战争靠偷闯封锁线发家。

他不像早期的斯嘉丽,对自己的叛逆精神遮遮掩掩,生怕被外人发现。哪怕后期斯嘉丽已经完全不畏流言,但她内心依然期待能够得到认可,甚至为此举办宴会。

白瑞德不仅理智,而且睿智。他虽早已看透南方贵族强弩之末的本质,内心却依然热爱自己的血脉。他身上具有一种理想主义的浪漫性质。

他真正厌恶的,是徒有其表、高傲自大的南方贵族,如大言不惭支持战争的人;是固步自封、胆小懦弱的旧式贵族,如阿希礼;是愚昧封建的礼节,如家族强迫他迎娶相处一晚的女生。

然而,他也尊重真正的南方文明。他尊重真正的大家闺秀,如梅兰妮、以及斯嘉丽的母亲爱伦。他尊重真正尽忠职守的黑人奴隶,如斯嘉丽乳母黑妈妈。

正因如此,当战争胜负已成定局时,当南方注定战败时,曾独善其身的瑞德,却拼尽全力去参与战争。他在斯嘉丽面前自嘲:“我发现自己身上还有这种堂吉诃德式的行为。”

阿希礼和白瑞德一样,早已明白南方衰败的定局。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阿希礼一直在逃避,他参战并非因为勇敢,恰恰是因为懦弱,他不敢对大众提出异议,只是在顺应大众的期待。白瑞德敢于反抗传统,但最后依然因为心中的理想主义而投身于军队,去捍卫他的归属地。

斯嘉丽与白瑞德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分析了斯嘉丽和白瑞德的生活背景和性格以后,我们会发现,斯嘉丽的反抗精神,具有一定“顺势为之”的意味,而白瑞德却是主动选择的“自我觉醒”。思想的高度不同,足以打破两人之间的爱情。

庄园被毁时,斯嘉丽原本想寻求家庭的保护,却因母亲离世、父亲痴呆,被迫独自一人担起整个家族的生计。南方战败以后,为求生计,斯嘉丽开木材厂、开酒楼,外出与男人谈生意,甚至与以往战争敌人——“北方佬”打交道......

可以说,斯嘉丽在用自己的行动冲破社会上的禁忌以及封建社会思想的枷锁。但是这一切,又是时代在推动着她不断往前走。

她大大咧咧、勇敢果断,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这正是她吸引瑞德的闪光点。然而,斯嘉丽没有个人的思想,这也是她的致命弱点。她不爱看书、不爱思考,每次遇到心灵折磨时,她就逃避,告诉自己,“我现在不能去想,我以后再想。”

斯嘉丽的行为举止是领先于那个时代的,但她的思想却止步在十年前,停留在那个南方尚未衰败的年代,停留在塔拉庄园和十二橡树庄园安谧美好的回忆之中。她懵懂又固执地以为只爱阿希礼,却不知自己的内心早已被白瑞德吸引。

在思想的变故之中,她做了自己的逃兵。

阿希礼看透一切,却在行为上做了逃兵;斯嘉丽看不透人生,行为上却做了抗争;梅兰妮看透一切,却坚定地守护南方精神;白瑞德看透一切,行为上敢于抗争,却又因理想主义而尊重南方文明、甚至投身于战争之中。

正因如此,白瑞德瞧不起阿希礼,却尊重梅兰妮。他欣赏并宠爱斯嘉丽,把斯嘉丽当一个小孩来宠,期待有一天可以得到斯嘉丽的爱意。遗憾的是,白瑞德没有等到斯嘉丽的觉醒,只等到她的伤害。最后他不得不跟斯嘉丽说,“反正我是等不到那一天了,而且我也不想再等了。”

到最后,梅兰妮去世,斯嘉丽与旧时代唯一的纽扣掉了,她再一次被时代推动,被迫向前走。这一次,她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并不爱懦弱的阿希礼。她原以为自己是因为阿希礼才与梅兰妮打交道,现在她才知道,她的心灵因为梅兰妮得到慰藉,当梅兰妮去世以后,她只剩下白瑞德。

然而,她唯一的依靠,也要离她而去。两人分离前的最后一番交谈,白瑞德说,“我看你就是到死,也只迷恋漂亮的外表,而不注重实际。”这句话,也反映了两人感情无法善终的根本原因,在于斯嘉丽一直不善思考,看不穿事物本质。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斯嘉丽和白瑞德的爱情悲剧告诉我们,爱上一个思想不同步的人,即使两人相爱,也很难携手走完一生。爱情应该是两个人齐头并进,而不是强大的一方永远迁就另一方。

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最后为小说安排了一个开放式结局,这也为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希望在斯嘉丽的余生,她能重新追上白瑞德的步伐。毕竟,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