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的相关信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推进素质教育有方 新会一中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始终坚持德育放在首位,全方位育人。以“五爱”教育为主线,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心理素质教育为先导,各种活动为载体,加强“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学校形成德育管理序列,重点抓好校风传统教育、生活常规训练,文明行为习惯培养。
爱祖国之行,始于足下;爱人民之德,育于身边。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每年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英烈。每年10月8日,组织学生参加18岁成人宣誓,做合格公民。坚持开展学雷锋、助残募捐、扶助特困生活动,关心社会,奉献爱心。
在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中,富有历史责任感、与时俱进的领导教师和全校学生一道,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劳动,担负起探索课改领跑者的重任,先后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专家调研课、江门市新课程改革现场会等大型公开课开放日活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学校积极稳妥地进行教学改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推行研究性课程。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课堂进行深入调查,充分展示勃勃的青春气息。
教育科研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校以科研为先导,科研促教,近几年来,学校参与的各项“十五”教育科研课题有国家级课题6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3个,先后获得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黄华奖和新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近10年来,省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共80多篇。
随着教育科研深入,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和中考成绩多年来均名列江门地区前列。高考升学率达97%以上,近年本科上线率达75%以上,2004年达80.1%,2005年达78%。1984年以来共有23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学生积极参加各学科竞赛,1500多人次获国家、省、市奖励。
步履坚实,创建国家示范高中
经过近3年努力,新会一中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各项核心指标全部达标,目前已正式递交督导验收申请报告,以此向新会一中百年校庆献礼。
2002年,新会区委、区政府作出了要在百年学府新会一中率先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决策。2003年4月17日,是新会一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天,新会区人民政府对新会一中和圭峰中学实行资源重组,组成新的新会一中。2004年7月,经新会区人民政府同意、江门市教育局批准,由新会教育基金会和新会一中联合举办的新会葵城中学正式成立,这棵培育人才100年、根深叶茂的大树,又发出一枝新芽;今年秋季,新会一中完全实现了高初中分离,形成了独立高中建制,并通过连续三年扩招,在校高中学生达到3100多人,达到了国家示范高中督导验收方案中有关高初中分离,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标准。
校舍、设备、师资、质量,是创建国家示范高中的几个核心指标。几年来,新会一中在这几方面都有大动作,取得了大成效。学校相继建设了教研楼、总务楼、体卫教研楼和新教学大楼,装修了“新会书院”、电教馆,铺设了全塑运动场,全面美化了校园环境,增添了大批常规设备和电教设备,总投入已超过1700万元。加上正在建设中的校园信息化工程,因分离初中而建设葵城中学的投入等,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为新会一中创建国家示范高中的总投入将达5000万元。
高水平的管理和办学质量是名校的根本标志。新会一中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能力不断提高,大批中青年教师茁壮成长,一批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高考成绩连年攀升。2005年高考上线率达98%,其中本科率达78.4%,重点率达47.7%,都大大超过了国家示范高中督导验收方案中有关学生发展水平的指标要求。
百年育人,情牵母校赢声誉
每一次花开的记忆,都是辉煌成就的累计。一代又一代的新会一中学生以母校为骄傲,他们在新会一中历经了最美好、最重要的岁月,形成了超越时空、永恒的友谊,新会一中就是他们生命的底色。这种以母校为骄傲的情怀,是新会一中永远的财富。
一个世纪以来,在各级政府、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在海内外乡亲的大力支持和关爱下,全体师生与时俱进,团结拼搏,振兴教育;多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15000多名高中毕业生。在他们当中,涌现出了大批革命志士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不乏像地质学家陈国达院士、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王坚等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贡献卓越,彪炳史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