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6-06
“ 悲情内核 ”来源于陈佩斯的公开课《大道喜剧院:陈佩斯喜剧表演培训》中反复提到一个著名理念。”他认为:“ 一切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 。在他看来:喜剧的悲情内核是统摄所有喜剧、统摄所有人类“笑”这一行为最关键的东西。有“ 差势 ”(优劣、是否、高低、贵贱……)的存在,人们才有机会产生“笑”这一行为。
人之所以会发笑,其实是一种优越感的体现;而优越感从何而来呢?我好你不好、我是你不是、我行你不行、我对你不对……喜剧的原理在于不断构建这种“差势”,而“差势”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笑点”。悲是因,笑是果—— 喜剧是以对自我的折磨来换取他人的喜悦 , 以自我的低姿态引起对方的优越感 。
如果要让人发笑,一方就必须交出一定的优越感,也要让对方能接受到足够的优越感。在双方之间造成一个优越感的差势,双方的地位一定是不平等的,必然有一方是受损、付出的,这便是所谓的“ 悲情内核 ”。陈佩斯在作品的创作和演绎过程中,常以“悲情内核”的标准来自我检验和评判,力图每一组舞台行动、每一个笑点的成因都有其“悲情内核”,力排无本之末。
赵本山 的小品里,差势常是小人物利用信息不对称戏耍大人物,我们旁观者清,优越感来了:发笑。 周星驰 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里,差势在于丑胖“人妖”掉进水沟里,没有这么丑的我们没掉进去,优越感来了:发笑。 郭德纲 的相声里,王老爷子做出种种荒唐的举动,我们不做,差势形成,优越感来了:发笑。 开心麻花 的话剧里差势很密集,所有人物不断陷入一个个困境中左右为难,我们不需要左右为难,优越感来了:发笑。
不论是直接挠脚心式的扮丑买怪,还是用情节推动荒谬情景出现的所谓高级喜剧……在基本原理上都是一样。只不过这种“ 悲剧 ”并非指舞台上正式演出的那种悲剧,更不是说所谓的喜剧结尾一定要弄出一些煽情的套路来绑架观众,这句话甚至都不要求观众对悲剧的发生产生愧疚感。相反, 纯粹的喜剧就是在不断淡薄观众的愧疚感而引发优越感 。
喜剧源自对荒诞与错位的展示 , 而造成荒诞和错位的往往是悲剧 。这里的“ 悲剧 ” 和惨剧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喜剧也绝不是闹剧 。比如为了参加选秀,选手发生了不幸的车祸算 惨剧 ;而为了苦苦追寻音乐梦想,放弃一切来参赛,又哭又笑折腾得像艺术人生,居然没人转身选他才是 悲剧 ;作秀者把这一切展现给我们,让我们看到一个人为了名利如何极尽矫揉造作而丑态毕现,这就是 喜剧 ;如果所有故事都来自捏造,所有表演只为收视率,这一切就只能叫 闹剧 。
周星驰的绝大多数喜剧都围绕一个人身份和追求的错位展开,而这种错位则源自儿时或青春一个又一个的悲剧。他的电影最开始常常会让你笑,过一会儿会令你怀疑这份荒诞是否真实,再引你探求这份错位和荒诞背后的故事。当谜底揭开、悲剧呈现,飞溅起无数心酸无奈和迷茫无助;最后再收起眼泪、心如止水,或继续笑着在悲剧中挣扎……之所以他的电影叫喜剧而邓超的叫闹剧:是因为他的错位和荒诞取自每个人内心,不是来自凭空的臆想和捏造。
悲剧和喜剧本质都是一样的东西 : 喜剧就是焦点被转移 , 价值观和做法都变了个花样的悲剧 。聪明一点或者有情怀的喜剧,会从弱势角度自嘲,然后将强势的一切 去神圣化 , 制造反差 。所以喜剧大师大多都是从“我本身是滑稽的”这一角度入手,让大家感同身受,然后去嘲弄庄严的东西。卓别林(滑稽装束与举止)、周星驰(无厘头喜剧)、陈佩斯(心眼多的市井小人物)、赵丽蓉(可爱农村老太太)等喜剧大师便是如此。
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随时随地表现得很快乐其实是很痛苦的。因为人总有喜怒哀乐,但是喜剧演员必须在演戏的时候保持绝对的亢奋和专注,没有别的情绪,久而久之的情绪压抑容易患上心理疾病。因此,演员尤其是喜剧演员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他们总是扮演别人的人生,而自己的人生却常常压抑情绪,而这便是导致心理疾病的诱因之一。因此, 我们应该在漫漫人生路中学会放松身心 、 学会自我和解 、 学会自我升华 , 去找寻生活的幸福和生命的意义 。
公众号 『怀旧志』 :你的心灵,我来呵护;你的情怀,我来守护!
文章的写实、用心与深刻必将让你如觅知己、欣喜不已!
更多粉丝福利与惊喜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