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林微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人们印象中的林徽因娴淑、文弱而瘦削,或者,熟识她的爱情故事和诗歌的人还会生出善感、敏锐或执著,对于她的赞誉最多的是才女。

才女林微因,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是公主,是林家大小姐。

其实,林微因的身上即有女性的温文、雍容,更有男性的刚烈要强。

《十月独行》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林微因,她并不是一个壁上观者,她有勇气把笔一搁地站起来,走到窗子以外,说:“这叫做什么生活!”

她是一个从不放弃走的女人,是一个一直走着的人。

她摒弃了几千来,中国女性的被观特性,角色不是她要的,她要做的是一个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并且对生命认真的人,大写的人!

她是一个从不放弃走的女人,是一个一直走着的人。

她穿上鞋袜,背起行囊,走过了百里平原,踏遍了万里山川,体会着生的一切活动、滋味与颜色。

人在旅途是林徽因生活中的功课:

“我卷起一个包袱走,

过一个山坡子松,

又走过一个小庙门

在早晨最早的一阵风中。

我心里没有埋怨,人或是神……”

她徒步走在山东的乡间,她用脚踏遍山西、河北、山东、浙江等地中国的古文物建筑,她在战乱年代过着流亡生活,颠簸的尘土与愁苦一起扑面而来,还有疾病在她身上打着补丁,被饥饿、困顿、病痛、家务缠身的她,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

因为她有信仰。

于是她写出了一声探问式的提醒:“信仰坐在我们中间多少时候了?”

是呵,你我可曾觉察到,“ 信仰所给予我们的力量不也正是那坚忍韧性的倔强?我们都相信,我们只要都为它忠贞地活着或死去,我们的大国家自会永远地向前迈进,由一个时代到又一个时代。 ”

“但我不信热血不仍在沸腾;

思想不仍铺在街上多少层;

甘心让来往车马狠命的轧压,

待从地面开花,另来一种完整。”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林微因,是一个完整的林微因,是一个有气魄的林微因。

很多人羡慕她,心疼她,甚至可怜她,却并不能读懂她,欣赏她,敬佩她。

但是不管想走的,要走的,还是在走,我们不止脚步,也不因为不被懂,而多做解释,或者迟疑停留。

“心此刻同沙漠一样平。

思想像孤独的一个阿拉伯人;

……

白袍,腰刀,长长的头巾,

浪似的云天。沙漠上风!”

这才是真正的徽因,才是那个辗转于乡间,为了保留中国建筑文化传统,而不畏惧艰辛的林微因。

薄弱的身体加之无止的颠簸奔走劳顿与她争夺着时间,死亡呵,她已见了太多,友人的,亲人的,最后是自己的。

她与疾病争夺了10年,正是这生命的最后争来的10年,使她为新中国做了一个知识分子该做的一切。

生命已到秋天,红叶的火总要燃着的,哪怕流血般耗尽生命,也要去做,谁又能挡住一个情愿。

生命是如此脆弱,死亡来的猝不及防。

5月初5,端午节,我的二伯母归真了。

消息来的太突然,总觉得像她那样一直奔忙的好人,会活的长久。

转念想想,70多了,也不算英年早逝,一辈子乐呵呵地辛苦劳累,也该歇歇了。

我总相信,在另一个世界,我们会相聚在天堂,所以没有太多的悲伤,反而生出一丝欢喜。

妈妈对我们说:“不要伤心流泪,伤心不能使死人复活。

不要哭啊,哭有什么用?

人老了,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重要的是过好现在的每一天,尽到自己的责任,问心无愧。”

堂姐堂弟哭的天昏地暗,世界上的大多数都用这种方式表达孝心,表达感情。

而我和妹妹没有嚎啕大哭,只是默默落了几滴泪。

按照ysl的教法,是不允许在亡人跟前大哭的,忍不住悲伤可以落泪,但最好不要出声,不要惊扰亡人。

我不知道,到了妈妈离开的那一天,我们能不能顶得住世俗的压力,不在人前大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