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愁侣——品读诗经《小雅·鸿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鸿雁 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 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 向南方

  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 北归还

  带上我的思念

  歌声远 琴声颤

  草原上春意暖

  

鸿雁 向苍天

  天空有多遥远

  酒喝干 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这是一首内蒙古乌拉特民歌,曾作为热播剧《东归英雄传》的主题曲,歌声中有着浓浓的乡愁,悠远蜿蜒,直抵人的内心。

同样的情愫,不同的悲苦,三千年前的先民被迫在野外服劳役,四方奔走途中以鸿雁哀鸣自比,心中无限哀愁,而作歌《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全诗分三章,每章六句,首章写出行野外,次章写工地筑墙,末章表述哀怨,通篇以鸿雁于飞起兴或自比,比兴结合与重章叠唱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表现力。

鸿雁,水鸟名,即大雁,大曰鸿,小曰雁,是一种候鸟,秋来南去,春来北迁。     

这首诗在结构和用词上和《邶风·燕燕》很相似,有国风民歌的特点。

全诗三章,每章均以"鸿雁于飞"起兴,并借以自喻,渲染了一种悲鸣低徊的气氛。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这一章写流民被迫到野外去服劳役,连鳏寡之人也不能幸免,反映了受害者的广泛,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无情。

鸿雁在长空里低飞又徘徊,

听见它拍翅的声音响簌簌。

流民奔波在服役的长途中,

万般辛劳在旷野餐风宿露。

有谁顾及我们这些可怜人,

可怜我们这一群鳏寡孤独?

振翅高飞的大雁勾起了流民颠沛流离无处安身的感叹,想到自己远道而来,在野外劳作不止,是何等悲伤!天下有谁可怜我们这些受苦人呢?有谁可怜这些鳏寡孤独之人呢!感叹中包含着对繁重徭役的深深哀怨。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这一章描写流民服劳役筑墙的情景。鸿雁聚集泽中,象征着流民在工地上集体劳作,协同筑起很多堵高墙,然而自己却无安身之地。

鸿雁在长空里低飞又徜徉,

栖落在这浩渺大湖的中央。

流民劳作在筑城的工地上,

数百丈长的城墙都已停当。

即便我们是如此艰辛劳作,

到头来哪里有我们的住房?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的发问,道出了流民心中的不平和愤慨。我们这些受苦人就栖身在造城墙的工地上,在我们的手里,在我们不停止的劳作下,数百丈之长的城墙都已筑好了。筑这么多城墙只为打仗啊!战乱不止,劳民不休。我们建造如此之多的城墙,却住不上自己建造的房子,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餐风宿露啊!老百姓能没有怨言吗?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这一章写流民悲哀作歌,诉说悲惨的命运,反而遭到那些贵族富人的嘲弄和讥笑。

鸿雁在长空里徘徊又寂寥,

哀鸣声声有如悲伤哭嗷嗷。

天下只有这明白事理的人,

说句公道话说我艰辛操劳;

而那群愚昧无知的小人呢,

喋喋不休地说我满腹牢骚。

鸿雁哀鸣不止,有如这些流民悲伤不已。大雁一声声的哀叫引起了流民凄苦的共鸣,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这首歌,表达了心中的怨愤。

这是一首感情深沉、语言质朴的抒情诗,今天读来仍能打动人心。

鸿雁秋来南去,春来北迁,与流民被迫在野外服劳役,四方奔走,居无定处的境况是多么相似!

鸿雁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向南方,天苍茫,雁何往……那鸣叫声充满忧伤,多么悲苦,怎不令人触景生情,平添愁绪?

所以诗人以鸿雁振羽高飞,来兴流民远行的劬劳,以鸿雁集于泽中,来兴流民聚集一处筑墙,又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比兴意蕴的交融渗透,以后"哀鸿""鸿雁"即成了苦难流民的代名词。“ 哀鸿遍野”即是指流民满地,哀伤苦痛,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即出自于这首诗。

鸿雁春来北国,秋去南方,在千百年来的往返途中,传递了多少故事,承载了多少文化!作为最常用的原型意象,在古代诗文中,鸿雁的文化内涵是最丰富,最深厚的。

南朝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玩月》诗:"哀鸿鸣沙渚,悲猨响山椒。"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哀鸿鸣清耳,宿雾褰高旻。"

宋代诗人杨时作《哀鸿》诗:

哀鸿常苦饥,悲鸣垂其翼。

朔漠晓霜寒,江湖晚烟羃。

乾坤一网罟,高飞亦何益。

日暮无与群,惊风暗沙碛。

宋之问写《题大庚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来归?

说大雁南飞至大庚岭而回。雁归何处?

离家在外的人,最看不得鸿雁的南飞或北飞,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多以“雁归人未归”来寄托游子、征夫思乡的感情。 “归雁”常出现在送别诗或谪迁诗中,那是诗人以归雁反衬友人的远游或外迁,或自伤身世飘零。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归目并随回雁去,愁肠正遇断猿时。”   

李益《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鸿雁不堪愁里听,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愁侣。

鸿雁引颈鸣叫,声音高亢、凄厉、绵长,传之久远,离人与鸿雁,一样的艰辛、一样的愁苦!从今而后, 愿鸿雁不离分,愿游子早归乡!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