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虚假经营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企业在经营中存在一系列弄虚作假现象,就是所谓虚假经营。他们给金融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讲,主要有存款的虚增虚减、超比列发放贷款及损益失真等现象~~ 公司虚假提升经营业绩的手段 1.虚增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1)记录虚假收入。如公司收到一笔资产或现金,尽管这种流入并非销售收入所为,公司仍将其确认为销售收入,常采用的方法有:将置换相类似的资产的交易确认为收益;将供货商提供的信用认定为收入记账;有的甚至采取虚拟交易活动达到虚增主营业务收入的目的。针对上市公司记录虚假收入,可通过三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三年平均主营业务成本增长率指标来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增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果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大大超过主营业务成本的增长,很可能公司记录了虚假收入。 (2)利用应收账款虚构利润。我国上市公司现金的流人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由于应收账款能直接增加主营业务收入,从而间接增加公司利润,具有隐蔽性强,对利润的粉饰不宜察觉且便于操纵的特点,因此,应收账款成为部分上市公司盈利操纵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某一时期公司应收账款增加较多是否是利润操纵的结果,可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先将影响应收账款正常增加的因素如公司赊销政策的改变、资产规模的增加等排除。然后,结合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综合分析。查看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与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流人量是否吻合。如差异较大,则为提示号,再利用若干财务指标对收益质量做进一步分析。 2.虚减公司成本和费用 (1)当期应摊销的费用不摊销或少摊销;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计入递延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不仅导致成本虚减,同时虚增了公司的资产和利润。对此,通过查看公司的摊销政策是否发生变化,当年是否发生摊销费用,初步估算出当年应摊销的费用,再同实际发生额比较,如有较大差异,说明公司可能少摊或不摊当期应摊销的费用。对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计入递延资产、在建工程的问题,可以查看资产负债表附注中近年的递延资产、在建工程的增减变动情况,结合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现金流出的数额判别有无异常,一般来说公司发生递延资产的情况较少。在报表附注中主要查看注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股票发行费用、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及其他长期资产等项数额是否与公司当期增加的递延资产相符,如不符,公司可能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计入递延资产当中。 (2)通过调整预提费用,以达到调整公司利润的目的。预提费用并不是当期实际发生的费用,而是预先提取以后期间需支付的费用。因此,它具有可调节性。一旦公司当年发生亏损,公司可能会利用以前年度的预提费用来冲减当期的成本费用,调增公司当年利润。还有的公司已经出现亏损,则想方设法尽可能避免连续三年亏损而将以后的费用提前预提,其目的在于减少以后年度的费用,为扭亏打基础。在分析时应仔细查看公司报表附注中各年预提费用的增减变动情况;由于企业发生的预提费用主要是当期短期借款发生的利息,因此需要结合当期银行的短期借款利率,查看企业短期借款的增减变动,初步估算出当期应提的预提费用,如差额较大,企业可能少提了预提费用。 (3)利用存货来调节利润。公司存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公司的盈利状况、资产状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期未存货估价过高,则会虚增公司的资产,同时会虚减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间接虚增利润。反之,则会虚减公司的资产,虚增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虚减公司利润。因此,分析时需要关注公司当期的存贷计价方法是否变更,变更的理由及变更的影响数额。同时结合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指标,检查存货的周转速度,如果存货周转率很低,说明公司的存货很可能有积压、周转不灵,存货占有大量的资金,对短期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产生影响。 3.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蓄意调节利润 有的上市公司年末虽已实现盈利,但出于某种需要到第二年年初大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存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减值准备,冲减上年未分配利润。当年末发生经营亏损的时候,上市公司又转回前期计提的减值准备,冲减当期的成本费用,虚增公司的利润。待年初再重新计提减值准备,冲减上年实现的利润。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对利润的操纵较隐蔽,又有一件合法的外衣作掩护,因此报表使用者应十分关注利润表中的“管理费用”、“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支出”项目数额大小,在不同会计期间有无大起大落。特别关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资产减值明细表的当年数据是否有异常变动。同时结合固定资产成新率指标;看是否有多提或少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于无形资产可以查看它的构成,如果土地使用权所占比重较大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又很高则为非正常现象。 4.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 由于关联方交易存在不公平、非竞争性和非自由市场交易的特点。当上市公司预期年末将出现亏损的时候,往往通过关联方交易粉饰财务报表,蓄意改变财务报告的结果,达到粉饰公司经营业绩,欺诈报表使用者之目的。其手段:一是当上市公司面临亏损停牌危险的时候,其母公司将产品以低价出售给上市公司作为存货,不需经过加工处理,上市公司再把该产品按市场价销售,获取差价。当上市公司销售状况出现恶化时,母公司就会高价大量购买上市公司的产品,人为增加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虚增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时,母公司还以低价销售给上市公司原材料,减少上市公司的原材料成本,提升盈利空间,以达到转移利润给上市公司的目的。二是有的上市公司将大量的不良资产和债务剥离给母公司,以降低上市公司的成本费用,避免不良资产经营发生亏损。此外,上市公司还通过向关联企业摊销费用;转移关联企的利润以达到虚增上市公司利润的目的。这些手段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要注意分析投资收益在总收益中的比重,如果比重很大,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关联方交易。必要的时候,可以将来自关联方的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从公司的利润总额中剔除,运用净资产主营业务收益率与主营业务利润率等指标来分析公司自身主营业务产生利润的能力,从而判断其盈利是否稳定。 5.上市公司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操纵利润 当期应确认的费用计入其他应收款,一方面虚增公司的流动资产,另一方面虚减当期费用,不仅导致利润的直接增加,而且人为提高了公司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向报表使用者传递了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有所提高的虚假信息。 总之,我们在分析时一方面要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补贴收入、投资收益、关联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特殊项目予以特殊关注,同时,在财务比率分析基础上,把趋势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