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宋词委婉的词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1

1.形容宋词的成语

矮人观场 场:戏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爱莫之助 虽然同情,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 安贫守道 道:主张、学说.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案无留牍 案:狭长的桌子;牍:公文.桌上没有积压的公文.形容办理公务及时 暗箭中人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暗室屋漏 暗室:指没有光亮或隐秘的地方;屋漏:古代室内摆放小帐的地方.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隐私之处 昂霄耸壑 昂:仰视;耸:耸立;壑:峪.仰视云霄,耸立山壑.形容才能杰出,建树宏大功业.也形容志气高昂,胸襟宽广 跋山涉水 跋:踏;山:山岭;涉:趟水;水: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白璧无瑕 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瑕:玉上的斑点.比喻人的品德或事物完美无缺 白首穷经 白首:白头;穷经:专心钻研经书.指直到年老还在钻研经籍,形容好学不倦 白雪阳春 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 白玉无瑕 瑕:玉上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百丈竿头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败材伤锦 败:破旧,腐烂;伤:妨碍;锦:丝织品的类名.用破败的材料会伤害美好的锦缎.比喻用人不当会伤害国家 败法乱纪 败:毁坏,摧残;乱纪:破坏法纪.败坏法令,扰乱纪律 班班可考 班班:明显的样子;考:考查.指文字记录十分明显,可以考查 班功行赏 班:排列等级,依次.按照功劳大小,依次给予赏赐 抱冰公事 公事:公务.指旧时官场中清苦的差使 抱负不凡 抱负:远大的志向.指有远大的志向,不同一般 逼不得已 逼:逼迫.迫不得已 比比皆是 比比:一个挨一个,引申为处处,到处;皆:全部.形容到处都是,很多 鄙俚浅陋 鄙俚:粗俗;浅陋:见闻不多.多形容文章或言谈粗俗浅薄 闭门不出 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 蔽明塞聪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抃风儛润 抃:鼓掌;儛:通“舞”,跳舞;润:雨水.指欢舞在和风时雨中.指庆幸沾受恩惠 便宜行事 便宜:方便合适;行事:处理事情.指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处理事情。

2.描写节日的宋词词

李清照《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永遇乐》是叙述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它写在哪一年,已不可考,但是可以肯定,此时宋金双方都已暂停交战,南宋临时首都出现一片升平景象,在过节的日子里,人们又可以热闹地玩乐了。

此词写的不是她什么不幸遭遇,而是述说在元宵节日,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到外间游玩,宁肯呆在家里听听人家笑语。事情本来琐细,可是通过这样一些微细情节,却十分深沉地反映了作者在历尽沧桑以后的晚年的悲凉心境。

这首词一开头就设下三个疑问。从这三个设疑中,人们正可看出一个飘泊者的内心活动,它是从一颗饱受创伤的心灵发出的。

那天是元宵佳节,太阳刚好下山,和太阳正好相对的月亮就从东方升起来,它透出轻纱似的云霭,恍如一片 *** 的璧玉,晶莹可爱;西边低空,太阳却象是熔开了的金块,一步步沉落下去,景色真是美丽极了。人们都知道,这样晴朗的元宵,正是看灯的好机会,可以痛痛快快玩它一个晚上了。

可是,她却别有心事。看了这天色,突然涌出了“我如今是在什么地方呵”的询问。

这真是情怀惨淡的一问,是曾经在繁华世界度过多少个热闹元宵,而今却痛感“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沧桑之客的特有问号,更是带着她特有的孤身流落的情怀而发出的问号。 下面再写两景,点明春天。

“染柳烟浓”,便透出暖和的春意。初春柳叶才刚出芽,因为天气较暖,傍晚雾气低笼,柳便似罩在浓烟之中。

“吹梅笛怨”,此时梅花已开残了,听见外面有人吹起笛子,因想起古代羌笛有《梅花落》曲,但由于自己心情忧郁,所以听起来笛声凄怨。虽然春色很浓,她心里却浮起又一个疑问:“这时节,到底有多少春意呵?”言下之意:不管有多少春意,自己还能去欣赏吗?这个疑问又恰好反映了她垂暮之年的心境。

下面似是一邀一拒的对话:“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是邀请她外出的人说的:“难得的元宵节,还碰上难得的好天气,还是到外面玩玩吧!”可她是怎样回答的?“天气太暖了,暖得不正常,难道不会忽然来一场风雨吗?”这时候她的心情实在不便明说,只好临时拿这句似有理似无理的话来搪塞。然而这话又正好反映了她经历了国家和个人的巨劫之后,自此便怀着世事难料,横祸随来的疑惧心理了。

以上三个问号,确能真实地写出作者晚年的心境,同早年(例如反映在《念奴娇》里的)那种受不了寂寞的心情相比,一动一静,非常鲜明。 于是她终于推辞了朋友们的殷勤邀请。

看来,“香车宝马”是如实写出这些朋友的身份。李清照晚年在杭州虽然生活贫困,但名气还是有的。

她的朋友,她称之为“酒朋诗侣”,她们并不粗俗;以“香车宝马”相迎,又知必是富贵人家的内眷。不过她终于谢绝了这番好意。

到了下片,换头是进一步说明自己不去玩赏的理由。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中州”原指河南省一带,这里专指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市);“三五”原指农历月的十五日。

古诗:“三五明月满”,可见自古就有这种说法。这里则专指正月十五元宵节。

宋代不论官方民间,对元宵节都很重视,是一年一度的灯节。李清照在汴京过了许多年元宵节,印象当然是抹不掉的。

如今虽然老在临安,却还“忆得当年全盛时”,自己年纪还轻,兴致极好,“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认真热闹过一番。 “铺翠冠儿”是嵌插着翠鸟羽毛的女式帽子,当时富贵人家流行这样的穿戴。

“捻金雪柳”,是在雪柳(一种纸或绢制成花样的饰物)上加金线捻丝,这也是富贵人家才有的。“簇带”即插戴。

“济楚”等于说整齐端丽。 她从记忆中又回到现实里来。

今昔对比,禁不住心情又凄凉又生怯。 “风鬟霜鬓”四字原出唐人小说《柳毅传》,形容落难的龙女在风吹雨打之下头发纷披散乱。

李清照在词里换了一个字,改为“风鬟霜鬓”,借此说明自己年纪老了,头上出现白发,加上又懒得打扮,因而也就“怕见夜间出去”。(怕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凡云怕见,犹云怕得或懒得也。”

)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结束得好象很平淡,可是在平淡中却包含了多少人生的感慨!“人老了,懒得动弹了。”这是一层意思。

“经历多了,大场面都不知见过多少,如今怎么及得上旧时呵!”这是又一层意思。“自己这样的身世,有什么心情同人家玩儿呵!”又是一层意思。

作者满腹辛酸,一腔凄怨,通过这平淡的一句,反而显得更加沉重了。 《永遇乐》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

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这里的“人”,。

3.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唐诗、宋词的特点

1.荡气回肠

【拼音】: dàng qì huí cháng

【解释】: 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2.绕梁三日

【拼音】: rào liáng sān rì

【解释】: 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出处】: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3.不绝于耳

【拼音】: bù jué yú ěr

【解释】: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4.脍炙人口

【拼音】:kuài zhì rén kǒu

【解释】: 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5. 高山流水

【拼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释】: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4.景物描写的优美宋词

1.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好事近·咏梅 陈亮

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

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吹笛。

月华如月过林塘,花阴弄苔石。

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觅。

5.玉楼春·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6.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榖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5.描写景色的宋词(尽量快一点,短一点)

【木兰花】严仁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

宝奁如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写春日相思,更多的笔墨放在春天景色的描写上,相思仿佛成为情绪之点缀。

上阕写春天的两幅景象:其一,春景繁盛。春风吹来,“荠菜花繁”,蝴蝶纷乱,喧闹盛丽。

其二,春景过却。这时,大自然变得清净,甚至有点寂寞冷落。

池水碧绿,落红吹断,繁华已逝。由春暮自然过渡到相思。

游丝恨短是因为离人的思念太长,“罗带”宽缓是因为相思而消瘦。面对“宝奁”,看着自己容颜的改变,真是触目惊心。

这首词写景色细腻而精练,抒情则依循寻常路径,写景的成就超过抒情。 《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234313364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宋·苏轼《一丛花》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宋·周邦彦《蝶恋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宋·李清照《声声慢》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

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

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

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

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

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

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

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

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

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

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

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我给的大部分都是在整首的啊。你自己挑几首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