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比拥有漂亮脸蛋更重要的是活出高级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提起林徽因,众人无不感叹一声,“生得好、长得好、学得好、嫁得好、爱的好。”

这个女子可谓是爱情事业双丰收,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我们都知道,民国既有美貌又有才情的女子不在少数,为何林徽因却可以称得上是名媛中的女神?我想,大概不仅是因为她长得漂亮,更是因为她将自己的人生活出了高级感。

什么是高级感?

高级感是大表姐刘雯举手投足之间的自然美感,

高级感是主持人董卿站在舞台上的优雅大方和腹有诗书气自华,

高级感是众多演员之中韩雪一口流利的英语、是张钧甯日复一日的坚持跑步与锻炼、是江一燕去山区支教和她对公益事业的热爱。

生有漂亮脸蛋的人有很多,活出高级感的人却很少。什么是高级感?我认为是千篇一律里的独特个性。 让我们来看一看林徽因是如何活出她的高级感的?

一、面对爱情冷静理智,不逾矩不越界

我们最初听闻林徽因,可能是有关她和三位优秀男子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念了她一生,可能到最后,她都是他心中的白月光。

梁思成爱了她一生,为了她,翩翩公子哥学会了洗手作羹汤。

金岳霖等了她一生。终生未娶的故事,听着就很温柔。

面对如此优秀的追求者,或许没有一个女孩子不会心动,林徽因也不例外。

1、她与徐志摩

1920年,林徽因16岁,随父亲林长民去英国讲学。也是在那一年,徐志摩来到英国,拜访林徽因的父亲,由此结识了林徽因。

父亲每日事务繁忙,应酬众多,常留林徽因一人在家。在雨雾缭绕的异国他乡,一个小姑娘,不管她多么聪慧淡然,终归是寂寥的。但是认识了徐志摩之后,这个风流倜傥的才子诗人,让她的生活一下子变得绚丽多彩。

他们一起品茶听雨,读书作诗,谈理想谈文学。毫无疑问,他们是志趣相投,也相互欣赏的。徐志摩开始追求林徽因,他来林家不再只是为了拜访林父,更多的是想要看见这个让他倾心的女子。

只是好景不长,在得知徐志摩已有家室并且还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之后,面对这份注定无果的感情,林徽因选择放下一切,转身离开。她回国了,走的干脆果断,这份刚刚萌芽的爱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有人说林徽因冷漠,相比热情如火的徐志摩,她对待爱情太理性了。但是为什么有人一面讨伐她的冷漠,又一面羡慕她的清醒理智。

她做的不对吗?她没有错。

彼时徐志摩是个有家室的人,而林徽因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她的母亲因为父亲宠爱小妾而遭遇冷落,一生郁郁寡欢。她不想也不能因为自己而去伤害一个完整的家庭。

我们可以认为林徽因的离开是明哲保身,这样做是为了不让自己陷入到狼狈的境地。但是或许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我们可以为了一份感情义无反顾,但是该清醒理智的时候决不能头脑发热。

爱情至上不代表就可以肆意的越界逾矩,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自己要知道,该守的规矩还是要守。

2、她与梁思成

林家与梁家是世交,林徽因与梁思成是早就见过面的,在林徽因回国后,他们再次遇到了。1922年,在家里的安排下,他们的婚事“已有成言”,但未定聘。1923年一场意外的车祸,让梁思成受伤住院,林徽因每天都去医院照顾他,由此,二人感情渐深。

年纪相当,才貌相当,家世背景相当,性格相投又相互属意。或许在爱情上,林徽因是幸运的,但她同时也是优秀的。梁思成要出国读书,林徽因便凭借自己的实力也考取了半官费留学,之后二人得以一同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

就像大多数正值青春年纪的情侣一样,二人之间有美好也有争执。留学期间经历了粱母病逝,林徽因的父亲因为意外去世等沉痛打击。二人相互扶持着最终走到了一起。1927年他们毕业,1928年3月二人在渥太华举行婚礼。

就这样,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

她是何其聪慧的一个女子,她从来都知道自己要什么。一旦遇到了,就会牢牢抓住机会。

有人说她生的高洁,犹如莲花般不染纤尘,但是我觉得她也不过是一个入世俗人。拒绝了诗意浪漫的童话故事,选择归于烟火生活,不过是想找一个爱人,脚踏实地,真切实在的过普通人的生活。

王子公主的爱情故事固然美丽,但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她与金岳霖

金岳霖,一位终生未娶的哲学家。一句话,似乎能道出千言万语。

林徽因与梁思成常在家里举办沙龙聚会,文人雅客汇聚一堂,金岳霖是座上宾。相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让他们交情很好,毗邻而居。他们讨论时事政治,评判家国大势,林徽因总是侃侃而谈,这让金岳霖很是欣赏。

在思想与心灵的碰撞中,他逐渐喜欢上了这个无论到哪都闪着光的女子。他问林徽因:我还有机会吗?

对于林徽因来说,金岳霖就是一个绅士,他的稳重和睿智也深深触动了林徽因。对于他,除了敬爱,情感的天平正在慢慢倾斜。在感情上,她从来都是干脆果决的女子,当察觉到自己的内心之后,林徽因找到丈夫梁思成,和他坦白了这件事。

面对感情,他们三个人无疑都是冷静而理智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三人得以成为一辈子的好友。

这是林徽因第二次面临选择,这一次,她依旧清醒理智的做了决定,守护了她美好的家庭,也守住了他们三人的友情。

诱惑面前,只有坚守住内心,才能最终守住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二、不管何时何地,保持学习

说起学习,林徽因之所以被称为民国才女,和她从小到大念过的书不无关系。

五岁时,她便在姑姑林泽民的教导下开始启蒙识字,十二岁时她进入培华女子中学读书。1920年林徽因随父亲去欧洲考察,期间她考上了伦敦的圣玛丽学院。回国后,她继续在培华女子中学读书,直至毕业。

之后她与梁思成一起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学习美术,选修建筑课程。三年后他们毕业,林徽因再次前往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继续学习。

可以说,林徽因的学习之路是很顺遂的。

从小,就有姑姑教导她,长大一点,就被父亲送去了学校,即使是结婚后,她想要学习,也有梁思成支持她。再以后,因为在大学任教,她以一位师者的身份教授学生,自然也少不了自身的学习。又因为身边结识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好友,在和他们的交谈辩论中,她也一直在学习和提高自己。

即使后来她卧病在床,休养期间也一直手不离卷。她让梁思成给她找书看,也让来探望她的朋友给她带书看。

所以,她的优秀也是有原因的。

不管何时何地,都保持学习,这是融进林徽因生命里的习惯。而她能够成为民国名媛里的一股清流,和她终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不无关系。

学习与进步让她思维敏捷,让她能跟得上梁思成的步伐,让她有机会成为泰戈尔访华时的翻译,让她有底气站在人群中心,像一个男子一样,对家国大事侃侃而谈。让她看的清自己,理性对待自己的爱情事业和生活,让她活出高级感。

不管何时何地都保持学习,是一个优秀的人不可或缺的好习惯。而这个好习惯,也是成就一个高级感人生的敲门砖。

三、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林徽因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兼具美貌与才情的民国名媛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羡慕的人生赢家,和她为建筑事业做出的贡献有很大关系。

她不单只是一个才女或者民国名媛,她还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她是一位真正的实干家。

林徽因在建筑事业上的主要成就有三项,分别是:

1、参与设计国徽。

2、抢救景泰蓝工艺。

3、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

其中的每一项成就,都意义重大。

和大多数穿着旗袍缓步挪走的名媛女子不同,为了测绘古建筑,林徽因却是要穿着旗袍爬墙登高,上房踩瓦的。她也曾和梁思成一起跋山涉水,在那个风云动荡的年代跑遍大半个中国,一心只为考察我国的古建筑历史。

她热爱建筑事业,工作中的她,也从来都是尽职尽责的。面对文物建筑遭到破坏的事件,她不畏强权据理力争:“你们拆的是具有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

林徽因不仅是一位建筑师,同时她还是一位诗人、作家、和教师。她除了在建筑学上成绩斐然,她还在文学方面很有造诣,她的文学作品涉及到诗歌、散文、小说等多个方面,她也是一位优秀的师者。

她的出色表现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欣赏,可以说是巾帼不让须眉,更甚者有人评价她说:“不是不让须眉,简直是让须眉汗颜。”

一份引以为傲的工作和事业,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不仅可以让人获得成就感,也会让人变得更加自信和优秀。即使身为女孩子,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也至关重要。

四、生活精致,具有仪式感

见到林徽因的人,大多会赞叹一声她生了一副好面貌,是个美人。众人不知道的是,除了生的美丽,她这个美人,活的精致也漂亮。

林徽因一直是个爱美的人,她同梁思成在美国留学时,每当二人要一起出门,林徽因都会仔细的装扮自己,只要妆容有一点不满意,她就不会出门去,梁思成站在楼下,每每都要等上好久。

生活中,她也是一个十分具有仪式感的人。她常在夜晚写诗,每当这个时候,她都会穿一袭白绸睡袍,面对着庭院中的一池荷叶,桌案上,还会点上一柱清香,优雅也精致。

不管周身的环境如何,她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精致和美丽。即使在逃难的过程中,她也会把家里布置的温馨恬静。即使后来她生病了,也一直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看着美丽的事物,自然会心生欢喜。

林徽因自己看着也是心情愉悦的,故而不管面临着生活中的什么难题,她也总是积极乐观的去面对,即使多年养病在床,她也没有放任自己有一丝马虎。她精心的打理着自己生活,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身边人的一种善意。

每一个女神都是两面的,所有精致美丽的背后都有一位斗士在努力坚持。

美丽的装扮、精致的生活不只为了悦人,也对自己交的一份成绩单。想要拿高分,活出高级感,我们需要很努力才行。

说了这么多,想要像女神林徽因一样活出高级感,成为众人羡慕的人生赢家,我们不可忽略最重要的这四句话:

1、面对爱情要冷静理智,不逾矩,不越界。

2、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保持学习。

3、即使是女孩子,也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4.、生活精致,保持美丽,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最后,女孩子应该知道一件事: 比生有一张漂亮脸蛋更重要的是,能将自己的人生活出高级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