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的货币政策会怎么走,还有降息降准的可能吗?

我们的货币宽松政策实际上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了,只是之前的宽松带有导向性,不像上个月这么全面彻底。

第1个回答  2023-07-23
2023 年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将会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基调,但也会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但也面临着一些压力和挑战,如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疫情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等。因此,货币政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关于降息降准的可能性,从目前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和可能性。一方面,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充足,银行间市场利率也相对稳定,降准可以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促进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降息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企业和个人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当然,降息降准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通货膨胀、汇率、国际经济形势等。如果通货膨胀率持续上升,降息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因此需要权衡利弊,谨慎决策。此外,降息降准也需要遵循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尊重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的自主决策权,避免行政干预对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
总结起来,2023 年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将会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基调,但也会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降息降准是否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遵循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以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第2个回答  2023-07-23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是由国家的货币当局和中央银行负责,需要根据实际经济情况、通货膨胀压力、就业状况、国际经济形势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在全球经济发展动态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下,货币政策可能会灵活调整。

如果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通货膨胀率较低,就业情况不稳定,货币当局可能会考虑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措施,如降息或降准,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

然而,具体的货币政策走向还取决于未来的经济数据和形势发展。货币政策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货币当局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经济目标和稳定预期,最终作出决策。

因此,对于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走向,最可靠的来源是关注相关经济数据和货币当局的公开表态,以及经济学家和专家的分析和预测。

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便及时应对和调整。

第3个回答  2023-07-23
当前,国际经济增长正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发达国家央行的紧缩政策效应渐显,而地缘政治冲突的持续也令人担忧。这一切都让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央行采取货币宽松政策进行干预,那么下半年的货币政策会怎么走,还有降息降准的可能吗?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一、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货币政策的一些名词介绍: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

降息降准:

降息,就是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来改变现金流动情况。对于储户们来讲,在银行的存款利息会减少,对于贷款者来说,贷款的负担也随之减少。

降准,是央行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商业银行在央行的保证金,从而增加市场资金的供给,实际上是银行内部的资金宽松,加快了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但是,储户们在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利息不会变动。

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LPR: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oan Prime Rate, LPR)是由具有代表性的报价行,根据本行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计算并公布的基础性的贷款参考利率,各金融机构应主要参考LPR进行贷款定价。 现行的LPR包括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品种 。LPR市场化程度较高,能够充分反映信贷市场资金供求情况,使用LPR进行贷款定价可以促进形成市场化的贷款利率,提高市场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效率。

SLF利率:

即常备借贷便利,英文全称为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具体是指市场中借贷的货币政策调节工具,属于由中国人民银行在2013年创建的流动性调解工具。一般情况下,若是银行体系中,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则需要应用常备借贷便利。

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通过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QE:

即量化宽松,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量化宽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债券,不仅金额庞大,而且周期也较长。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

PMI:

PMI指数的英文全称为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中文意思是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

PMI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PMI。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

二、2023下半年的货币政策会怎么走,还有降息降准的可能吗?

先说结论,降息基调已定,不可能拐弯,下半年的货币政策会延续6月的宽松态势。短期市场的逆回购利率、长期市场的LPR利率和SLF利率、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都有下调的空间。个人预测最快9月左右,最迟年底,会再有一次降准,且降准幅度会达到50日个基点,环比增长100%。

1、为何会继续宽松?

2023上半年,降准1次,降息1次。存款准备金率调降0.25个百分点,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1年期和5年期LPR各调降10个基点,推动实体经济融资利率继续下行。我们的货币宽松政策实际上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了,只是之前的宽松带有导向性,不像6月这么全面彻底。

(1)中美货币政策的趋同

整个2022年,我们年内三次降低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一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整体处于宽松状态。但从结果来看,去年的货币宽松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效果,原因有二:

一是LPR与我国的房贷利率过于紧密,使得市场对LPR降低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房贷利率的降低上。由于楼市进入了下行周期,使得市场对LPR降低并不感冒。实际上LPR的降低意味着实体企业的贷款利率也会同步降低,但LPR挂钩的贷款期限均在一年以上(5年居多)。同时经济的萎靡使得企业扩张的欲望降低,于是贷款意愿较小,LPR并没有刺激到企业增加投资。

二是因为在我们降息的时候,去年美联储为了应对通胀采取了加息政策,美元资产的平均利率越走越高。这使得我们通过降准降息所释放的流动性资金和海外原本想要投资我们的资金,在逐利性的驱使下纷纷逃往了美元市场。

上述原因都大大削弱了我们货币政策的效果,所以我们在去年乃至今年上半年的货币宽松政策并未彻底全面化。

但在6月,美国的CPI增速降低到了3%,距离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仅一步之遥,美联储也在当月宣布了暂停加息的决议。叠加美国政府6月通过了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预示着美国政府2023下半年会新发超过万亿级别的美债。从本质上来说,美国的货币正在从紧缩走向宽松。

这个意义是重大的,因为过去三年多时间里,中美之间的货币政策一直相反。在疫情爆发之初,美联储选择了无限QE释放流动性,而我们选择稳健不跟;在2022年,美联储选择了加息收缩货币,而我们又选择降准降息释放货币。两者的对立都使得货币政策的效果大大削弱。如今,中美之间的货币都在向着宽松迈进,货币政策的干扰作用也必将减少。于是我们也就在6月开启了全面宽松的进程,一周之内连续降低了逆回购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2)目前的力度还不够

6月虽然连续出手降低了短、中、长期的利率,但降低幅度只有25个基点,力度远远不够。我们的经济走向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6月的CPI、PMI等关键数据还未立刻发生转变,目前依然处在不尽如人意的位置。

所以可以明确地说,6月的降息只是拉开了宽松货币政策的序幕。在CPI等关键数据回暖之前,我们的货币政策不会贸然掉头,否则就成为了朝令夕改,傻子都知道不可行。以存款准备金率为例,以往降准幅度一般在50个基点;然而最近两次降准均只有25个基点。这其中既有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也有我们自身债务率过高的影响。但如今经济的颓势已经来到冰点,在债务和经济发展之间更应该舍前取后。

我们也是充分认识且接受了这一点,才选择在6月全面降息。如果依然把债务压力作为短期目标的话,是不可能出现全面降息这件事的。所以货币宽松的基调已定,接下来必然还会有好几轮降息,届时全社会的流动性将会更高。

2、宽松的作用如何?

货币政策的效果有一定滞后性,所以宽松的作用可能得等到年底甚至明年才能揭晓。不过,在经济萧条的环境中,宏观调控本身的作用可能会大打折扣。因为社会缺的是信心,即便贷款成本再低,企业也不敢贸然复工扩产;即便存款利息再少,居民也会因为害怕风险而继续存款。所以单纯的宏观调控可能并达不到预期目的,只有更强的国家干预主义才能更快扭转颓势。国家干预主义要的不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是需要国家将自己当做一个【公司】,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建设。政府可以作为生产者,通过扩大财政赤字来组织大规模工程的建设;又或者作为购买者,直接给各个企业下达订单。两者都可以使得经济活动重新启动。

以上就是关于下半年的货币政策的一些预测和解读了,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我们需要以史为鉴,取其精华,争取在干预主义的作用快速扭转经济下行的不利局面。
第4个回答  2023-07-23
根据目前的信息和经济学家的观点,大概可以推算的出下半年(2023年下半年)的货币政策走势可能如下:
1. 通胀预期较为温和:目前我国的通胀情况总体较为温和。
2. 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积极和稳健:2023年的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提振市场信心和推动经济整体好转。
3. 降准的可能性:降准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在2022年4月和12月,中国人民银行曾两次全面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共计1.03万亿元。预计2023年,如果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央行可能继续采取降准措施,每次幅度可能为0.25个百分点,分别在2023年初和年中落地。
4. 降息的可能性:随着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预计央行将逐步打开降息空间。预计1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或调降10个基点,带动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10个基点。同时,考虑到存款利率已下调,银行负债成本降低,为缓解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预计5年期以上LPR或调降15个基点。因此,货币政策偏松可能会进一步推进,预计未来可能会在明年一季度进行降息。
总体而言,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可能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还有可能进一步降准和降息的举措,以支持经济增长并缓解经济面临的压力。然而,具体措施将会根据经济形势和风险来决定,央行将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作出相应的调控决策。
第5个回答  2023-07-23
下半年的货币政策怎么走,还有降息降准的可能吗?
一、货币政策走向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我国的货币政策也一直在进行调整和适应。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总体目标是保持稳健,同时注重灵活性和前瞻性。在政策工具方面,央行主要通过调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等手段来实施货币政策。
二、降息降准的可能
在下半年的货币政策调整中,降息降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需要采取一定的宽松政策。其次,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有一定的下调利率的空间。最后,降准也有助于缓解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压力,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可能的措施包括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适当扩大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引导利率下行等。这些措施有望促进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增长,对经济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经济环境分析
国内经济环境方面,尽管上半年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但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对出口的影响不容忽视。此外,国际货币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
四、市场影响预测
降息降准等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股票、房地产、金融市场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降息可能导致股市上涨,因为低利率环境有利于企业融资和投资。同时,降准也可能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因为银行资金更加充裕,房贷利率有望进一步下降。
五、政策建议
为了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政策制定者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并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在降息降准等方面,应综合考虑经济形势、通货膨胀压力和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需求等因素。此外,政策制定者还应加强与其他宏观政策的协调与配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货币政策的效益。
总之,下半年的货币政策走向将以稳健为主,并可能采取一定的宽松措施,包括降息降准等。这将有助于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政策制定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反应,以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