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清玄散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柳词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这也是对作者作品特质鲜明的一种评判。而读林清玄散文,我觉得就像喝一杯茶。缕缕茶香都是生活,几番沉浮阅尽人生。并且,不限如此。

我读林清玄散文有两种直观的方式和感受。一种是读纸质书。纸质书的好处是,它属你个人拥有,可以随时翻阅,可以当是一件喜爱的物件一直收藏。或许是自小没有像如今接触过电子产品的缘故,捧上它,喜欢书本有的一股书香,从中感受到一种不为生活侵扰的安宁。打开书,或选读或顺读,每一行字都是生动的,既能亲眼看到,也可以感受到它表达的情感;另一种读是听。一般是在不宜阅读的环境下。有几次在正午,差不多临街有些吵闹,我通过手机搜索来听。听着听着也不觉得那么嘈杂炎热了,进入一种分享,从感受中得到心静。现在还有睡前听林清玄散文的兴趣。耳朵里灌入播读美音,还伴有音乐,就像是妈妈哄孩子睡觉。每次我躺下来,在安静的夜晚,磁性的声音,优美的文句,很想好好来听,正是太舒适了,因而是没听多久,如梦入佳境,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似乎有当摇篮曲的冒犯,也因此,比较来说,个人觉得读书还是宜读纸质书。

上次回家,就在睡房的桌上摆放着一本林清玄散文。只要坐下来,随时可以翻阅。那些日子,早饭后,或是夕阳斜照,坐在窗前读一二篇,放下书,感受一番,体验相当好。也因此我认为,读散文不比读小说,一次只宜读一到二篇,读多了,不能很好感受领会,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成了为读而读。

本来我接触到林清玄就晚,也就是他去世之前不久,所以读他的作品也有限。这次出来又买了一本他的书,想起前后读到的,比如《过火》,我从中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读《刺花》、《红目莲》,跟着想起自己小时候是怎样懵懂愚劣,对作者成长增多一份了解。

近日读到《情侣路的尽头》,在文中得以认识了一个叫曹大方爱美的女作家。曹又方说:“我这一生就是喜欢美男子,如果生长得英俊,又有才华,又高大英挺,我就完了,一辈子都为这个受苦”。我喜欢代入,要是我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倒是希望曹又方来爱。只是可见她是一位真性情的女子。这篇中还讲到林清玄与他的朋友郑桂华,包括曹又方一起开着超级悍马,“在珠海一带游逛,甚至跑到横琴一带,聊起三十几年前的旧事”。我就想:什么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朋友,一起邀约相聚,岂不是人生快哉之事!也就是在读了这篇故事后,我加强了一个想法:想法尽量去多了解林清玄,主要途径当然是读尽他所有的作品。

《法圆师妹》也是近日读的,受到深深感动,像一潭古井泛起层层春波。那温玉的充满活力的年轻身体,那美好的纯真的情爱,那忧伤愧责的青春岁月,久久在心中萦绕不去。以致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时的一些情窦初开的往事,并写了两篇怀忆的文字,其中《想起,只好把你写进风里》。

这两日惠城天气相当闷热。屋里的所有东西都是热的。随手拿起枕边的一本《人生幸好有别离》,书本也是温热的,这种温热让我感到的是一种温度。贴在手上传来的热量,我想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凝聚着一位作家的智慧心血,仿佛看到林清玄先生伏案写作的样子。

读林清玄散文,正如他在一次演讲中说的那样:没有负担。让人轻松。他的语言文字都是极平常,连我几乎都没有碰到过古怪新奇的用词。就像是一群普通人,很容易融入其中。所写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平凡事,通过他的叙述,或感受到他的情感,或体会到某种哲理。它没有离奇的情节,却能吸引着你看下去。更主要的是,就是如此平常的字句,都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一个个音符跳跃,都有着它的情感韵律。

一篇文章,能让读者引起共鸣,于情于理中身同感受,做到这一点,就是好文章有意义的文章。

我想,要写好散文,作者必得有相当境界,思想,智慧,经历,体验等等。还得有学识,须多读书。

读林清玄散文,正如手捧一杯茶,不同的人闻出不同的香味,读出不一样的感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