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仰天狂笑,我自逍遥——谈谈诗仙李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我在前面谈了两大诗派,从这篇文章起,要用多一些的笔墨来详细谈谈两大诗人。也即,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首先是李白,李白是古今中外,少有的大作家了,所以我对他,准备用更多的篇章来讲一下。这篇主要谈一下,李白的生平,李白的思想,李白的诗歌主张,这样一些方面的内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繁荣为文学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需要说明一下的是,经济基础和文学的繁荣之间,不一定是成正比例。历史上也曾经有一些史乱,它的经济可能不是非常发达,政治上可能也比较动荡,但在文学方面恰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样的时期也是有的,比如魏晋时间的文学。

但是经济发展跟文学繁荣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在大唐帝国时代,正是因为经济的繁荣、交通的便利与社会的安定,就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正是 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的一个保证 ,正是王昌龄王之涣等人得以进行“旗亭酬唱”的物质条件,所以丰裕的物质基础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说唯一的,但至少是重要的。

01 李白家世和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县),出生于中亚碎叶。五岁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李白五岁到了四川江油,到24岁,将近20年的时间,是在四川度过了,所以他的生平,第一个时期,就是他的24岁之前,是家居读书的这么一个时期。

02 第一期(701—724)为居家读书时期

李白家里很富有,所以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但并非全是传统儒家教育。这和杜甫韩愈白居易都不一样,他所学博杂,接受了各家的思想。

比如他讲到:“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 ”(《上安州裴长史书》),六甲就是道家的奇门遁甲之类的东西,五岁的小孩就看这个,十岁观百家,就能读诸子百家的书。

他又说,“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书,只要能找来,他都看,并且也写赋,那当然很厉害了,直逼司马相如,当然也很自负了。

同时,他又“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李白非常喜欢击剑,这是为自己之后做官做准备,在蜀地读书期间,他还跟曾跟随有点侠气的师父赵蕤到青峰山学过道,对道的东西很感兴趣,后来又和他的道友一起共同去游峨嵋山。

所以,李白年轻时,所学非常博杂,但是,他济世报国思想强烈。

李白很愿意做官,为国家干一番大事业,但是他和高适一样,也不愿参加正常的科举考试,他曾经干谒过益州长史苏颋,苏颋也认为李白很有才华,但并没有引荐他去做官,所以他24岁之前,就是呆在蜀州,和道友进行一些社会交往,也就是为出川做准备,为做官做准备。

这时期的他,已有诗文创作,但未形成个人风格。

02 第二期(724—742)为期很长的漫游时期,从24岁到42岁

大概18年的时间,大概是在漫游中度过了。

因为四川对他来说还是太小了,他怀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志气,走出了四川,所以在开元十二年,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他家庭富裕,胡乱花钱,毫不在乎,生活豪放,据说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这真是花钱如流水,据说是上过庐山,到过洞庭,最后到了安陆与宰相的孙女结了婚,从此就开始了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求仕生活。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酒饮安陆,蹉跎十年。

当然了,李白是愿意做官的,愿意做大官的,李白胸怀壮志,但是他又不想考科举,他所走的是由隐而仕的终南捷径。所以,他在长江中下游漫游,足迹走遍了,洞庭,江陵,庐山,金陵,扬州,也干谒过不少的地方官。他见官不拜,平起平做,行为傲岸。

但同时,也干一些求人之事,也说一些求人之话,甚至有时马屁拍得啪啪响,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有的。

但整体上,还是狂傲不羁的。

这个做官的愿望并没有完成,所以到开元十九年,李白没有大势声张,偷偷的去了一次长安,想谋一个差事,找个官当当,也结识了一些人,包括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但是当官没有成功。

这真是悄悄的去,悄悄的回。

去过长安之后,他又到过太原,居说在太原救过年轻时候的郭子仪,以后为了学剑全家就迁到了山东济宁,在山东也曾经和一些文友,与山东名士如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泰安府徂徕山下的竹溪隐居,共六位,被称为“竹溪六艺”。

所以,这十八年时期,可以说是李白漫游求仕的时期,但是没有成功。

第二时期诗文创作特点:

这个时期随着阅历增加,创作比较多了,内容也比较丰富。但较为出色的是抒写羁旅别情和歌咏山水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但仍不成熟。

03 第三期(742—744)为供奉翰林时期

李白搞到四十多岁,走了很多地方,官也没有当上,诗也写的还行,名气大振,于是天宝元年经道友吴均推荐应召入京。

此时的李白狂喜,写了一首诗叫: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所以,他带着很高的期望值,去到了京城。玄宗并没有立刻召见他,在这一段时间内,他曾经和当时在京城名气很大的诗人贺子章交往,贺子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说是 李白是天上的仙人,犯错误了,才被贬谪到人间。

说他是诗仙,其实主要的来源在这里。

两人谈得非常投机,贺子章在朝廷面前也推荐李白,包括他之前认识的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也推荐,这样唐玄宗隆重的召见了李白,据说是, 唐玄宗徒步行走上去接李白, 所以受到了很高的礼遇。

所以,他一开始的生活呢,就是写一些游乐的诗词,来取阅玄宗皇帝和杨贵妃,这种生活当然也很荣耀,李白一开始也很得意,但是呢,冷静下来,和他自己的理想,那是相去甚远的。

所以,时间久了以后,李白对这种生活也很不满意,李白在长安呆了两年,由于李白好喝酒,所以和当时的一些,和当时一些著名的喝酒人士,像张旭啊,所以杜甫就写过《饮中八仙歌》,当然其中就有李白了。

“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但是,更不妙的是,由于李白的高傲,得罪了唐玄宗身边的近臣和贵妃,尤其是他写了《清平调》三首,被杨贵妃记恨心中。

以赵飞燕比杨贵妃,被高力士进了谗言,所以杨贵妃对李白是恨之入骨了,再一个是高力士,高力士呢,曾经为李白脱过鞘,而回忆起来不是味道,所以也是耿耿于怀。再就是唐玄宗的近臣杨国忠,他是杨贵妃的哥哥,这群人都是近亲宦臣,李白早已经得罪了他们,当然也是对李白妒忌加怀恨了。

这三位,在唐玄宗面前,屡进谗言。

所以,李白在政治上,也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于是皇帝实际上就是给了他几个钱,打发到其它地方,实际上是把他撵出了京城。在京城的得意与失意,这种双重的遭遇,造成他庸俗和高傲的双重性格。

在长安的两三年,李白得到的不是快乐,更多的是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性更深的认识,同时也使自己陷入了更深更激烈的思想矛盾之中。人与事,仕与名,理想与现实,发生了猛烈的冲突。

这个时期,他的诗歌创作进入高潮和成熟期,内容和风格均有突破。

04 第四期(744—755)为再度漫游时期

又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漫游。

被皇帝撵出了京城之后,李白又以梁园东鲁为中心开始漫游。 天宝三至四载,与杜甫、高适共游梁宋,度过一段快乐时间,千古回忆,成为文坛佳话。

后又与杜甫共游齐鲁,结下深厚友谊。

天宝十一载,北游蓟门幽州,后又到江南。

这样他奔波不遇的经历,使他深深的感到,他与社会的隔隔不入,“吾本无世事,世人尽弃我”。

他说,现在社会上的人把我给抛弃了,所以孤独之感,悲愤之情,溢于言表了。

第四时期诗歌创作特点:

这一时期李白的诗把抒发个人的不幸和批判社会的黑暗结合起来,把表现自己的高傲狂放和批判统治阶级结合起来,感情深沉强烈,风格瑰丽浪漫,这是其创作的高峰期。

他的许多重要的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期。

05 第五期(755—762)为流落江南时期

于是,李宁叫“叛逆”,而李白以“附逆”而得罪,本来要杀,郭子仪鼎力担保,皇帝开恩,被长流夜郎,次年遇赦获释。他很高兴,捡了一条命,又从狱中放出来,此时,他写了一首著名的诗,《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时,遇赦获释他已年近花甲,他的晚年多在安徽和江苏一带,他仍念念不忘国事,后国家出现叛乱,他又想参军平叛,途中生病而返。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诗虽不行,但李白这份报国的心还是很感人的,此后李白身体又不好,就依附于他的一个远方的叔父在当涂做县令,后病逝于安徽当涂。

第五时期诗歌创作特点:

这一时期,国难当头,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他写下了一系列现实性很强的作品,形成其诗歌创作的又一高潮。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有一种说法很盛行了,说是李白站在采石江边,看着皇帝赐给他的宫锦袍,喝酒,喝醉了,要到江里捉鳖去,结果掉到江里淹死了。

这显然是一种无稽之谈,但是人们却乐此不疲,历代都谈得很多,这不过是无聊文人的附会而已。

李白确实是病死的。当涂县令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里面曾经提到,那时他已经病在床上起不来了。此时的李白,人都爬不起来了,还能去捉鳖吗?

李白这一生,很坎坷,也可以说是悲剧性的一生了。

06 李白思想和政治态度

李白思想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这是因为,李白所受的教育庞杂和他一生多变遭遇,形成了他思想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他自己讲,他自己当然是有雄心壮志了,“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报负之大,可见一斑。

有人说这是在吹牛,当然这是诗人的狂放了,就算是吹牛,也吹得大气磅礴,地动山摇。

龚自珍曾讲到李白思想的复杂性,是很切合实际了,“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所谓 心就是理想抱负,庄子和屈原合在一起形成理想抱负 ,从李白开始。

这说明,儒家的忠君爱国、积极入世,道家的放达避世、无为长生,游侠的豪纵尚义,这三种思想,都在李白身上奇妙地统一起来。

07 李白的各思想表现

李白的儒家思想的表现:

李白的道家思想的表现:

李白的任侠思想:

他说少任侠,手刃数人,估计也有吹牛的成份。

这就将儒家的匡时济世和纵横家的博辩扬厉相结合,对自己的才干和前途始终充满信心,希图速建奇功,推崇谢安、鲁仲连一类人物。

08 李白思想与政治对诗歌的影响

李白思想极为复杂,其契合点是“功成身退”。

他一辈子追求建功立业,功成身退,但是从李白的一生来看,政治上,他理想落空,是一位悲剧人物;文学创作上,他成就卓著,是一位伟大诗人。

他一生追求功成身退,但是他到死,功也没成,身也没退,对待皇帝就像同事一样,甚至想当皇帝的老师,“视,如草芥”,看地位和他相同之人,视之为草芥。

他的一生高傲狂放,也正因为如此,也为皇帝所不容,为世俗所不容,李白自己当然也深深的感觉到这一点,但他的本性也正是如此,所以,对于李白,我们要从整体来理解。

09 李白的诗歌主张,和诗歌理论

李白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己任,曾说“ 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 ? ”(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

理论上,李白倾向复古,以复古为己任,以复古为革新,反对六朝绮靡诗风,力主恢复诗歌的雅正传统,其革新诗风的大方向,其倡导“清真”的美学风格,极有见地和极富现实意义。

李白是诗歌史上,主张诗歌革命的一员大将,是对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历史上的一种继续。

他坚持了诗歌的一种革新的大方向,其诗歌理论和实践对端正唐诗发展方向、开唐诗一代风气,做出巨大的贡献。

10 杜甫心目中的李白

为了便于对李白的理解,我再介绍几首诗,从杜甫的角度来谈一下李白。

从而可以,从精神实质上理解李白。

杜甫对李白这哥们还是有很深入的理解的,他从诗人,从感情上,从精神实质上,抓住了李白的特点,来认识李白,可以一毛取神,从整体上把握住李白这位伟大诗人的思想和性格特点。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