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洁的《拣麦穗》读书解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我读张洁的这篇散文,被这篇散文的情感深深地感动。至情之美文,首先在于文的情韵美丽。本文的情感是浓郁的。在文中张扬着人性美,情感意蕴很丰富。卖灶糖老汉无私疼爱“一个贪吃的,因为生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我”与卖灶糖老汉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朴素而美好的感情;年纪已老,饱经风霜的老汉,给“我”的温情和关爱,温暖了那段岁月,因此“我”对在贫穷和寂寞中形成的友情非常珍视,对逝去的老汉异常怀念;“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从这段文字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不带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无私之爱的歌颂;对这段往事的回忆,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的怀念,对人世间温情的渴望。

散文贵在真实,过去的生活情景剧通过散文加以艺术的再现。因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散文成败的关键。文中的人物浮现着鲜活的面容,他们有着鲜明的精神品质,个性化的口吻,神态毕现,彰显着特有的艺术特色,表现着主题。文学就是人学,因而读书解文中,对艺术作品的人物分析解读是关键。

人物的分析解读要从文中的人物角色的情景剧中看他们的“唱念做打”的情节戏精表演。下面请看;

“我”的人物形象:从“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可知“我生活贫穷”;从“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可知“我年纪幼小”;从“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可知“我天真可爱贪玩”。

卖灶糖老汉这个人物形象:⑥段“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从这段文字可知,他年老丑陋,慈祥;从⒃段“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红枣”中可以看出他纯朴善良,关爱他人;从他总是笑着说话可知他非常乐观;⒆段“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老汉年纪已高,还在为生活奔波,可见他生活艰辛,饱经风霜。

从情节中看人物还不够,最主要的还要从文中的细节处品赏。细节刻画人物的成败,是人物形象塑造成败的关键。所谓为“细节不细”,“细节决定文学作品的成败”,就是这个道理。下面我们共同解文这两处细节:

首先是人物细节描写:

如“脸上的皱纹”肖像描写,形象地写出老汉容颜的苍老;“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神态描写,表现了老汉内心的善良慈祥。这句话运用肖像和神态描写,使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将“眉毛拧成疙瘩的皱巴的脸”比作“核桃”,联系上下文,这是“我”在听他说“我可该进土啦”这句话时着急的神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担心的情态。

其次是景物描写:

本文中有两处写到小火柿子,这景物描写很立体可感,作用很大。

景物细节描写要扣住景物的特征。它为人物活动与情节展开创设活动舞台,往往渲染氛围,烘托情感,还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因而景物描写是艺术作品能否给读者强的代入感,让读者活成作品中的人物的情状,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至关重要。立体动态的活的情景剧的效果,景物描写的细腻刻画,是读书解文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的第一次出现:⒇段“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这是腊八前一天,“我”等待卖灶糖的老汉时看到的小火柿子。“红得透亮”暗示“我”对老汉到来的期待,也代表了“我”和老汉之间纯净美好的感情。

第二次出现:(22)段“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孤零零”的小火柿子,象征老汉饱经风霜、孤独寂寞的人生,也喻指 “我”和老汉共有的孤独感。这是在“我”得知老汉去世后对小火柿子的描写。“喜盈盈”的小火柿子反衬“我”知道老汉去世的悲伤,以乐景写哀情。

佳肴弗食,不知其旨;好书不品,不知其妙。由此,我们大体可以得到这篇散文的读书解文的操作提纲:

01.《拣麦穗》中“我”受到了卖灶糖老汉没有企求的关爱,表现了对美好温情的渴盼和对纯真童年的怀念。

02.通过一系列的情节推进和细致入微的人物与景物描写将“我”和老汉刻画了得惟妙惟肖。

03.可见,运用典型的情节设计;用精微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细节描写生动逼真,让读者印象深刻,极具艺术感染力,增强文章艺术表现效果。

附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