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框轴位平扫,左侧颌窦前壁、上壁,内侧壁骨折,骨折线累及左侧眼眶下缘,伴左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2-11
眼眶内壁解剖 眼眶内壁前部由上颌骨额突及泪骨构成,其后部为筛骨眶板(筛骨纸板)和蝶骨体构成,眶内壁菲薄,最薄处仅厚0.2mm~0.4mm。毗邻为筛小房迷路,由菲薄的骨板围成的许多小气房组成,气房大小、形态、排列和伸展范围很不规则,左右也可不对称。 头面部外伤患者首诊通常是给与常规头部CT检查,也由于在头面部外伤中,容易出现眼眶内壁骨折,且单纯眶内壁骨折往往症状较轻。所以大部分眶内壁骨折首先诊断是在常规头部CT检查中发现。笔者分析210例内壁骨折患者,187例首先行常规头部CT检查,明确诊断眶内壁骨折157例,可疑骨折22例,漏诊8例。主要原因,笔者认为CT扫描方式不同,扫描参数不同,分辨率不够高,对骨折地轻微移位显示不够好。而眼眶多层螺旋CT扫描并MPR重组,则分辨率明显提高,对骨折的轻微移位显示明显,对筛窦纸板显示清晰。还可以多角度综合、全面观察。 眼眶骨折分型繁多,根据眼眶骨折的特点,将眼眶骨折分为三型[1]即爆裂骨折、直接骨折、复合骨折,爆裂骨折指外力用于眼部使眼眶骨压力聚然增高致眶壁内部发生骨折移位而眶缘无骨折,骨折只发生于内下壁。2.直接骨折 指外力直接作用于眶壁而发生得骨折,可发生于各壁,以外壁骨折多见。3.复合型骨折:上述两种兼而有之,均为多壁骨折。后两种眼眶骨折涉及眼眶缘或多发,容易诊断。一般不会漏诊。爆裂型骨折仅仅由于眼眶内压力骤然升高,通过力的传导作用于眼眶薄弱处发生骨折,故内壁骨折发生率最高[2,3]。 多层螺旋CT-MPR重组分别于轴位、冠状位、斜矢状位重组显示。 内壁骨折以轴位、冠状位观察为佳。综合CT表现: 直接征象:1.内壁连续性骨质中断,断段成角错位、断裂端陷入筛窦。2.眶内壁曲度改变。 间接征象1.内壁骨折引起毗邻筛窦积液或积血。2.眶内容物疝入筛窦内,即“泪滴”征,此征象对内壁骨折有特异性。3.内直肌肿胀受累,显示肿胀、边缘模糊、甚至一并嵌入筛窦内。4.骨折后与筛窦相同,可引起眶内感染。5.合并筛窦筛板多发骨折。 积极治疗一般是不会留后遗症的,保养与一般骨折患者无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