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钢筋标注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19

梁钢筋标注方法

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

1、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2、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3、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4、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1、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2、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3、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4、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1、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2、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3、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4、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1、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2、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3、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4、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 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N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2根12的受扭纵向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

G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2根12的纵向构造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

N是受扭筋的意思,G是构造筋的意思 7。

没有标注N 的就是构造钢筋G。

扩展资料:

原位标注规定:

一、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

二、梁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三、附加箍筋或吊筋,将其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面法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引注。

原位标注,是工程制图采用整体平面表示方法时的专用术语,区别于“集中标注”。原位标注指在梁跨的局部,截面、标高、配筋信息有不同于集中标注的单独标注,在梁的上部标明支座筋和架立筋,在梁的下部标明下部筋、箍筋、拉筋、腰筋、梁跨截面变化、位置变化、标高变化,还包含其它特殊改变的数值及文字说明。

参考资料:原位标注-百度百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