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香门第 【shū xiāng mén dì 】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2.安家立业 【ān jiā lì yè 】 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3.称家有无 【chēng jiā yǒu wú 】 称:适合,相符。与家庭经济情况相符。指办理婚、丧等事不可过奢或过俭。
4.初出茅庐 【chū chū máo lú 】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5.妇姑勃溪 【fù gū bó jī 】 妇姑:儿媳和婆婆;勃溪:家庭争吵。原指婆婆和儿媳间的争吵。后也比喻内部争斗。
6.改换家门 【gǎi huàn jiā mén 】 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
7.国尔忘家 【guó ěr wàng jiā】 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8.国破家亡 【guó pò jiā wáng 】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9.家长里短 【jiā zhǎng lǐ duǎn 】 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10.家道从容 【jiā dào cóng róng 】 指家庭生活条件充裕。
11.家破人亡 【jiā pò rén wáng 】 家庭破产,人口死亡。
贫困潦倒 (pín kùn liáo dǎo)
解释: 生活贫困,精神失意颓丧。
赤贫如洗 (chì pín rú xǐ)
解释:赤贫:穷得一无所有。形容极其贫穷。
家贫如洗 (jiā pín rú xǐ)
解释:家里穷得象水冲洗过一样。形容极度贫穷。
清贫如洗 (qīng pín rú xǐ)
解释: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家贫亲老 (jiā pín qīn lǎo)
解释:家里贫穷,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
家道壁立 (jiā dào bì lì)
解释:家道:家庭经济情况;壁立:四立的墙壁。形容家贫如洗,一无所有,贫困到极点
一无所有 (yī wú suǒ yǒu)
解释: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不名一文 (bù míng yī wén)
解释: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一贫似水 (yī pín sì shuǐ)
解释: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1. 同室操戈
【拼音】tóng shì cāo gē
2. 【解释】
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3. 【近义词】
相煎何急
4. 【反义词】
同心协力
1. 同室操戈
【拼音】tóng shì cāo gē
2. 【解释】
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3. 【造句】
在一个团体之中同室操戈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为了这点小事,你们兄弟同室操戈,也不怕人家笑话。
同派政治集团内,煮豆燃萁,同室操戈的事,屡见不鲜。
这场战斗只是一场同室操戈的混战,参战者并非人人全副武装,也不是个个都明确作战目标。
同室操戈
tóng shì cāo gē
【解释】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正音】戈;不能读作“ɡě”。
【辨形】戈;不能写作“弋”。
【近义词】相煎何急、自相残杀
【反义词】同仇敌忾、同心协力
【辨析】~和“自相残杀”;都有表示自己人互相伤害之意。但~含蓄典雅;程度比“自相残杀”轻。
【例句】你们~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1. 兴家立业: 建设家庭,创立事业。
2. 小户人家: 人口少的人家。旧时也指寒微人家。
3. 万贯家财: 形容家产极丰。
4. 万家生佛: 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5. 书香人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6. 书香世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7. 诗礼人家: 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8. 诗礼之家: 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9. 诗礼传家: 指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10. 诗家三昧: 指作诗的诀窍。
11. 胜败乃兵家常事: 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12. 身家性命: 身家:本人和家庭。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13. 丧家之狗: 比喻失去依靠、无处投奔或惊慌失措的人。
阖家美满
夫妻之间:琴瑟和谐
秦晋之好
伉俪情深
就叫宜家居吧。一语双关,既套用了《诗经》中的典故,家居又和家俱谐音。我认为不错呢。你看呢?
1
伯埙仲篪
bó xūn zhòng chí
成语典故: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2
和睦相处
hé mù xiāng chǔ
成语典故: 彼此和好地相处。
成语出处:
例句: 邻里之间应当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3
和气致祥
hé qì zhì xiáng
成语典故: 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成语出处: 《汉书·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例句: 田家因不分家,那棵紫荆又活转过来,岂不是“和气致祥”的明验吗?(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
4
讲信修睦
jiǎng xìn xiū mù
成语典故: 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成语出处: 《礼记·礼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
如埙如箎
rú xūn rú chí
成语典故: 埙:古时用土制成的乐器;箎:古时用竹管制成的乐器。象埙、箎的乐音一般和谐。比喻兄弟和睦。
成语出处: 《诗·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埙如箎。”
6
笙磬同音
shēng qìng tóng yīn
成语典故: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7
埙篪相和
xūn chí xiāng hè
成语典故: 旧时比喻兄弟和睦。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8
宜家宜室
yí jiā yí shì
成语典故: 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成语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9
宜室宜家
yí shì yí jiā
成语典故: 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成语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例句: 有风有化,宜室宜家。(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
10
其他_
和睦\和美
家和万事兴
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夫唱妇随
天伦共享
天伦之乐
扶老携幼、相亲相爱、相敬如宾、勤俭持家、父慈子孝。
1、扶老携幼
【拼音】: fú lǎo xié yòu
【解释】: 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造句】: 乡里人听见锣响,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
2、相亲相爱
【拼音】: xiāng qīn xiāng ài
【解释】: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出处】: 明·王世贞《鸣凤记·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
【造句】: 想起昨天晚上,还是有说有笑,相亲相爱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变了这个情形。
3、相敬如宾
【拼音】: xiāng jìng rú bīn
【解释】: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待宾客一样。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宾。”
【造句】: 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宾。
4、勤俭持家
【拼音】: qín jiǎn chí jiā
【解释】: 以勤劳节约的精神操持家务。
【出处】: 巴金《谈》:“钱不够花,也不想勤俭持家,却仍然置身在亲戚中间充硬汉。”
【造句】: 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5、父慈子孝
【拼音】: fù cí zǐ xiào
【解释】: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出处】: 《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造句】: 主圣臣贤,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家之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