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改造应合理选用技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4
一、既有公共建筑的基本特点
  外墙装修档次较高而且多样化: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如宾馆、医院、办公楼等)大多为高档次装饰,主要有粘贴面砖、水泥砂浆艺术抹面造型、干挂石材、玻璃或铝塑板幕墙、真石漆以及欧式外立面造型等不同形式。
  墙体构造多样化:墙体为砼剪力墙;框架填充砌筑黏土砖或各种砌块;黏土砖砌筑。砌体有实心和空心砌块之别,也有砼预制大板块结构。
  建筑物功能多样化且对室内温度条件要求高:大多数既有公共建筑物的客房、会议室、餐厅、娱乐场所、大堂等均要求冬季温度在20℃以上且应稳定,夏季要求温度在24℃以下且应稳定。
  外墙、门窗等外围护结构大多保温隔热效果差:目前,很多既有的公共建筑物仍为上世纪80~90年代的铝合金窗、单玻塑钢窗,或者单玻塑钢窗和铝合金窗组成双层窗方式,其传热系数远远高于现行国家节能标准要求的1~3倍,保温隔热性能差。而且,这些建筑物的外墙厚度和材质也决定了这些建筑物的外墙传热系数按照现行的国家节能标准要求也要相差1~3倍以上。以哈尔滨市为例,80年代建造的490毫米厚黏土实心砖墙体,其传热系数为1.65,而国家节能50%%的标准仅为0.52,相差3倍以上。这些建筑保温效果差,室内温度不稳定,通过采暖和空调都存在巨大的能源浪费。
  二、外保温改造应保证的几个基本技术目标
  对外墙进行保温节能改造是对建筑物外观和建筑物能耗水平、室内使用舒适度等性能的综合提升,不仅涉及改造后能否满足国家节能标准、日常运行能耗费用等相关政策,更重要的是还涉及未来建筑物外立面安全性和表观质量稳定性。因此,外保温改造应保证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技术目标:
  (1)外保温工程长久安全可靠性:外保温是建筑物暴露在大气环境条件中最表层的工程构造。风吹、雨淋、日晒、冬冻、夏热等全部影响因素均由其直接承受。保温工程各构造层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未来几十年使用过程中能否发生开裂、脱落的根本性技术原因。任何一种外保温技术系统必须从产品、工程构造、施工工艺等全方位保证工程长久安全性可靠,确保几十年使用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2)外保温工程表观质量长期稳定性:外保温工程的饰面层和保护层无论涂料饰面、面砖饰面或其他饰面,均在松软的保温层表面完成,每天都在复杂的热应力作用下发生着冷缩热胀。而保护层大多为刚性材质,收缩率较大,易发生涂料饰面开裂、面砖饰面砖缝开裂,进而产生渗水、冻胀、粉化等持续破坏作用,易导致表观质量出现问题。因而外保温技术系统必须从技术上保证表观质量的长期稳定,保证外保温工程表面不开裂、不渗水、不鼓泡、不大面积产生脱皮、面砖不脱落、幕墙不变形等表观质量问题。
  (3)外保温工程热工性能的长期稳定性:如今,国家提出推行能效评价和能效标识制度,对建筑节能实施验收和长期监管,这就要求外保温不仅完工时要达到验收标准,而且在标准要求的使用期内应持续保持验收时的标准。但外保温工程往往由于材料不合格、技术不完善、施工不规范,出现开裂、渗水、粉化、热桥效应等问题,保温效果随时间推移而变差或丧失,从而形成重复投资、损失浪费等综合性问题。外保温技术系统必须从保温材料性能、技术系统完善性、施工过程规范性、使用过程管理制度化等方面确保外保温热工性能长期稳定有效。
  (4)外保温工程寿命符合设计要求:国家《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规定外保温工程有效使用年限应不低于25年,这是欧美国家将近40年的建筑节能技术推广总结后而产生的技术规定。
  三、外墙保温改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技术规避措施
  外墙保温改造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从立项、热工设计标准、适应个性工程的外保温技术选择、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工程验收、工程使用管理、全面综合策划和实施等环节认真考虑。在策划实施流程中,应注意到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系列问题,并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予以规避,从而使外保温改造投资不因盲目性和不合理性产生失误。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有以下若干应注意的方面:
  (1)节能改造方案及节能标准设定节能标准设定依据:国家规定了外墙、屋面、门窗的传热系数,因此立项时应对门窗、屋面、外墙导热系数进行评价,务必清楚其和国家当前标准的差距,从而决策门窗、屋面、外墙改造的整体方案,切忌盲目改造,造成重复投入的“拉链工程”现象,得不偿失。
  节能标准的确立:应按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当前标准设定外墙传热系数,计算外保温层厚度,以免随着国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持续推进出现不合理的决策。在外墙改造工程中,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或高档外装饰建筑的外围护结构门窗、屋面、外墙等的改造,其施工难度、工程量、经济投入以及对周边干扰都非常大。
  (2)适用性外保温技术的合理选择目前,市场上推广应用的外保温技术系统已有多种,对于既有建筑特别是公共建筑外保温改造,并非任何一种外保温技术都适用。一要注意所选择外保温技术对建筑物所在气候区域气候特点的对应性,严寒地区、沿海多风多雨高湿度地区、温差大而干燥地区等对外保温技术各有不同的特点要求。二要注意外保温技术是否能满足本建筑物的外装饰要求,有些外保温技术无法在高层粘贴面砖,有些则不能满足防潮防渗要求。三要注意外保温技术是否能确保本建筑物长久安全,特别是轻质砌块类建筑物墙体本身多年之后已出现碳化、粉化,存在无法埋入锚栓的问题。有些建筑原外饰面难以去除,直接施工粘接EPS板类无法确保粘接强度等。四要注意外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较大(例如EPS板为0.041),在严寒地区200毫米厚以下的砼剪力墙保温层厚度将达到130毫米以上,可能无法处理门窗口等节点,致使外墙保温改造不能形成符合设计要求。五是更要注意外保温技术未形成完整的技术系统,根本无法正常使用或不能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外保温工程。
  (3)外保温改造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给业主带来的影响既有工程外保温改造施工是一个完整的分包项目。施工前期的施工方案准备和施工组织不当,将会带来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环境干扰、防火安全、正常营业受到干扰或投诉、市容市貌罚款、施工工期难以保证、相关部位损坏等诸多问题,给业主带来不良影响或某些损失。因此项目承包单位能否提供完整、可供操作的外保温施工方案,包括施工资质、安全资质、专业施工及管理能力,真正做到从业技术、人员、管理、设备、资质、专业能力综合形成承包能力至关重要,片面认可某一方面或用不具备综合能力的“关系”,极易产生意料之外的麻烦。因为既有建筑外保温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比新建工程还具有复杂性。
  (4)外保温改造工程施工带来的环境问题外保温改造往往都是在建筑物正常使用中进行,因此外保温施工会因噪声、粉尘、垃圾或大量湿作业造成对正常工作、生活的干扰,也有可能在拆除过程中造成相关部位例如门窗等的不必要损坏,而这些往往都是外保温技术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例如粘接EPS板或XPS板,必须去除原外饰面,否则无法粘接牢靠。另外,在建筑物正常使用中进行外保温改造施工,往往会由于技术选择不当,误选易发生火灾的保温材料或其他产品,在施工中发生火灾,对建筑物或室内人员造成伤害,而产生一系列难以理顺的麻烦。
  (5)外保温工程改造后验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此方面,欧洲一些国家做出了表率,欧洲国家一旦出现能效测评不达标现象会发生资格限定、一定的经济处罚、不能悬挂能效标识而影响正常运营等一系列意外损失。因此外保温改造工程应从设计方案、施工、验收全过程都严格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不能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目前,我国已制订出了强制推行建筑节能工程的能效测评和能效标识制度,即将开始实施。
  (6)外保温技术选择时易发生的重大失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外保温技术是近几年来刚刚被建设行业知晓的一项新专业技术,而既有公共建筑业主单位对此尚很生疏、知之不多,因此在进行外保温改造选择技术时最易听熟人介绍,或仿效已改造单位的做法或只按价格定取舍,轻易做出对外保温技术的选择决定。若不经过专业人员或技术提供单位完整的论证而盲目选用,或者随意在一家购买保温材料,去另一家买配套材料,之后由施工人员在现场进行技术组合,往往会带来工程开裂、脱落、验收不达标等问题,甚至发生工程重新施工的严重问题。类似的事故已多次发生,应该引起警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