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已得了一身去检查了医生说也不知道是什么病怎么也治不好好难,父母肯定想我是拖油瓶了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12-16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身体不舒服,又跟某些疾病的症状很相似,会立马怀疑自己生病了,一直到被医生诊断没事才会打消怀疑。
感觉身体不舒服,却检查不出问题,多半是心理作用,是由认知偏差导致的,我有个朋友就因为心理作用弄得茶饭不思。
有个朋友前一阵子就是总感觉胸闷,心慌得很,但是那阵子正处于疫情期,他没敢去医院检查。
只是他自己老是疑神疑鬼,总感觉自己得了很严重的病,喝口水被呛到都怀疑是不是因为生病了导致的。
半个月前,他终于去医院检查了,但检查结果却是没问题,他不相信,又去另一家医院检查,得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本来应该松一口气的他,却更担心了,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一、认知偏差导致怀疑自己有病
1.认知偏差导致
所有的事情不过是巧合,人们的想法却不尽相同,且所想的内容和事实完全不符,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作认知偏差。
举个例子,我们走在街上,对面走过来的一个异性,一直盯着自己的脸看,我们会以为他(她)对自己有好感,可实际上是自己的脸上沾到了不明物体,让他(她)产生了好奇。
人总习惯把不好的事情往坏处想,身体不明原因的不舒服,会第一时间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如果刚好症状跟某些疾病的症状吻合,就会相信自己是得了某种疾病。
2.错误管理理论
进化心理学家们认为认知偏差是表面答案,提出错误管理理论对此进行更深一步的解释。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人类在不确定情境下的决策通常面临着出现差错的风险。
这些错误可以分为两类: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
错误肯定就是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错误否定就是把有病的人识别为没病的人,这些认知偏差都是为了指导人们以犯错的方式来适应世界。
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是医生,在自己身体感觉不舒服的时候,不能准确判断自己是否得病。
假设自己得病了(即便自己的判断不是正确的),去医院检查一遍,最多就是花点冤枉钱,这个代价自己可以接受;
但如果假设自己没病(判断错误),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这个后果是自己承受不起的。
所以,身体不舒服,认为自己得病的错误感,可以使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
二、“心理暗示”作用坚信自己一定生病了
有的人去医院检查,不相信医生的诊断,依然坚信自己有病。
去了各种医院做检查都还是认为自己得病了,可能更确信自己得了医院都检查不出来的疑难杂症,觉得自己更不舒服了,这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心理暗示就是人们受自身或外界的态度、判断、情绪的影响的心理特点。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就是看到什么就会想到与之关键的事物。比如,我们看到水果这两个字,脑海里会立马出现各种水果的样子;身体不舒服,立马就想到生病,这就是条件反射。
心理暗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望梅止渴”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心理暗示的力量非常的巨大,我讲个故事让你了解一下心理暗示的力量。
有一个死刑犯,告诉他要接受的刑罚是缺血死亡,把他双手绑起来并蒙上眼睛后,然后用叶子在他的手腕上轻轻划了一下。这个犯人的手腕旁边,有一个容器向下“啪嗒,啪嗒”滴着水。
一天后,这个犯人果然死掉了,起因是心脏缺血而死,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出过血。原因就是他以为自己的动脉已被割开,那水滴声就是自己的血滴下的声音,在这样的自我暗示下,他被自己吓死了。
当一个人非常的确信自己生病了,会草木皆兵,不断地进行自我心理暗示,身体越会出现一些不明症状,然更加确定自己生病了,如此反复循环。
确信自己生病,而检查结果却没事,内心是非常焦虑不安的,唯恐自己会不明不白地死去。
三、心理学“安慰剂效应”去除病人的心理病
没病却总觉得自己有病的人,得的是心病,既然是心病就得用心药医,心理学上有个心药叫“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由于患者期待并相信某种治疗方法有效,而导致理论上本应无效的安慰剂显著缓解患者症状的神奇现象。
也就是说,只要自己相信某个药有效,就算是“假药”也能把病治好,别不相信,这是被科学界认可的客观现象。
任何方法的治疗效果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安慰剂效应和有效药物。有时候,安慰剂效应比有效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好。
为什么“安慰剂效应”能有治疗效果呢?
“安慰剂效应”的核心是神经反应,我们所有开心和痛苦的感受都是神经发出来的信号。
一旦大脑相信药物有效,神经就会去配合,释放积极的信号,患者就会有症状减轻了的感觉。
美国一位75岁的老太太,新摔一跤受伤导致后背剧烈疼痛,连站着洗碗的力气都使不出来。
她不久去医院接受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的手术治疗。
手术很成功,她的身体在手术后渐渐恢复了正常,10年都没有发生过任何问题,事实上,老太太根本就没有做椎体成形术!
她不知道,自己被分到了验证“椎体成形术”到底有没有效的对照组,接受的是“假手术”,自己是被假手术治愈的!
据英国一项问卷调查曾发现,97%的医生都曾给患者使用过安慰剂,无论是糖片、维生素C还是生理盐水。给患者使用安慰剂是一种善意的而且有效的“欺骗”。
安慰剂效应在当今的医学中是普遍存在的,说不定我们自己也曾被安慰剂效应治愈过。
我实在看不下去朋友那愁眉苦脸的样子,特意带他又去医院检查了一遍,在检查结果出来后,提前跟医院的医生沟通了一下,说明了朋友的情况,让医生开一些维生素C之类的药,给他服用,医生还贴心地告诉他,这个药是针对他病情的特效药,吃了就不会再心慌胸闷了。
果然安慰剂效应起了作用,去除了朋友的心病,没几天就好了。
结语:心理病也是病,也要重视,不要让它积郁成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