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是哪一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3

北京时间2014年6月22日,经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中国大运河”跨省系列申遗项目,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大运河申遗,包括我省洛阳市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通济渠商丘夏邑段,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浚县黎阳仓遗址共7项遗产。

这是我省继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之后的第4处世界文化遗产。

扩展资料:

大运河是一处超大规模的线性文化遗产,见证了我国古代杰出的水利技术,促进了古代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运河既是一条经济之河又是一条文化之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申遗项目涉及河南和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等8个省市。

大运河河南段主要是指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和永济渠。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开凿于隋代。

隋炀帝即位后,为巩固国家统一,有效控制江南地区,特别是掌控调配江南富庶物资,下令开凿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以通济渠、永济渠为“人”字状两大撇捺延伸,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多公里,成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隋唐大运河的开通,把沿线重要通都大邑联缀在一起,密切了各地区间的联系,对加强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运河申遗成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