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溺 读音:aī nì 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汉族。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翻译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蔽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
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注释 1.永之氓:永州的老百姓 2.中济:船渡到了河中间 3.不能寻常:指游得不远 4.咸:都 5.济:渡 6.号:大叫 7. 且:如果 8. 是以:所以,因此。
9.益:更 10.作:写 11. 且:而且 12.侣:同伴. 寓意 这则寓言告戒人们,那种过分贪图钱财,甚至把钱财置于生命之上的人,必将为钱财所害。 水喻 【原文】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②,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③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①潜水的人。
没,潜入水中。②步行过河。
③偶然。 【译文】 南方能潜水的人很多,天天跟水打交道。
七岁能趟着水走,十岁能在水面浮游,十五岁就能 潜水了。那些能潜水的人,难道是轻易做到这样的吗?必定是懂得水性的。
天天跟水打交道,十五岁就能掌握水性了。生来就不认识水的,即使到了成年,看见船也害怕。
所以北方勇敢的人,向能潜水的人请教,打听他们能够潜水的道理,按照他们的话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想不通过下水刻苦实践而只掌握潜水理论的人,他的结果和北方潜水的人是一样的。
【中心句】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不死之药 [编辑本段]【注音】 bù sǐ zhī yào [编辑本段]【释义】 长生不死的药。古代统治者总希望自己长生不死,一些方士就玩弄骗术,用硫酸等化学物品制成的假药来蒙骗。
亦作“不死药”。 [编辑本段]【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竭者操以入。
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
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王乃不杀。 【词解】 荆王:指楚顷襄王 谒者:为国君掌管传达的近臣 [编辑本段]【译文】 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看门人拿着药走入宫中。
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答说:“是可以吃的。”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
楚王为此甚为恼怒,就要杀死这个卫士。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我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看门人。
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不如免我无罪。”
楚王就放了他。 赵威后问齐使 出自《战国策*齐策》 【提要】 赵威后即赵太后,惠文王之妻。
她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国家政治的清明有着最朴素的理解,她仅仅从国家对个别人才的褒贬任用上就指出了齐王治国政策弊端,虽然简单但却很有道理。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
译文
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方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翻译:
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象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
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象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明史汪克宽传【原文】 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
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
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春秋》则以胡安国为主,而博考众说,会萃成书,名之曰《春秋经传附录纂疏》。《易》则有《程朱传义音考》。
《诗》有《集传音义会通》。《礼》有《礼经补逸》。
《纲目》有《凡例考异》。四方学士,执经门下者甚众。
至正间,蕲、黄兵至,室庐赀财尽遭焚掠。箪瓢屡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师,同修《元史》。书成将授官,固辞老疾。
赐银币,给驿还。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传一》) 【译文】 汪克宽,字德一,是祁门县人。(他的)祖父汪华,受业于双峰人饶鲁,得到理学大师勉斋先生黄氏(黄干)的真传。
汪克宽十岁时,父亲教给他双峰问答之书,(他)总是有领悟。于是取出《四书》来,自即确定句读,昼夜诵读研习,专心勤奋与一般的小儿不同。
后来随从父亲到浮梁,向吴仲迂求学,志气越发深笃。元末泰定年间,被举荐参加乡试,考中。
参加会试时因回答(皇帝)策问刚直被黜免,情绪激昂地放弃了科举事业,专心在经学上努力。《春秋》则以胡安国(所传的)为主,又广泛地考证众家学说,汇通精选成书,命名为《春秋经传附录纂疏》。
《易经》则撰有《程朱传义音考》。《诗经》则撰有《集传音义会通》。
《礼经》则撰有《礼经补逸》。《纲目》则撰有《凡例考异》。
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到他门下从师受业的很多。至正年间,蕲县、黄县的乱兵到达,居室资财全部遭到焚烧抢掠。
饮食多次断绝,(但是他却)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与人)一同修撰《元史》。
书成后(朝廷)将要授官(给他),以年老生病坚决推辞。(朝廷)赏赐他白银及其他礼物,给予驿站车马回乡。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岁。【注释】1、受业:从师学习。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宋苏轼《秘阁试论·礼义信足以成德论》:“夫樊迟亲受业于圣人,而犹惑于是说。”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徐庶成真》:“余六七岁时,从之受业。”
2、饶鲁(1193-1264):饶州余干(今江西万年)人。南宋著名理学家。
字伯舆,一字仲元,号双峰,门人私谥文元。饶鲁先后从柴元裕、柴中行、黄干、李燔学。
游学豫章书院、东湖书院,归里,建朋来馆,广聚学者,互相切磋。复筑石洞书院,聚徒讲学。
其学以持守涵养为主,学问思辨为先,而笃行终之。远近从学者众。
受诸道部使之聘,历主白鹿洞、濂溪、建安、东湖、西涧、临汝诸书院。景定元年(1260)荐授迪功郎差饶州州学教授。
著有《五经讲义》《语孟纪闻》《西铭图》等。3、勉斋黄氏:黄干(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黄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学家。祖籍长乐县,徙居闽县(今福州市区)。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职吉州,黄干从行,结识刘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书荐于朱熹。
时大雪,黄干至崇安五夫里拜访,不料朱熹已外出,黄干留住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归。
黄干自见朱熹,便夜不设榻,衣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朱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为其妻。绍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监台州酒务。
时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书黄干,请其“代即讲席”,并编《礼书》。庆元二年(1196)“伪学”之禁起,朱熹罢祠落职,仍讲学不辍。
黄干于建阳潭溪建潭溪精舍,为其“讲道著书之地”,亦为朱熹往来云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忧,黄干奔丧福州北郊长箕岭,筑墓庐讲学,从者甚众。
庆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黄干收《礼书》底本,补辑成之;并手书与他诀别道:“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朱熹病逝,黄干守丧三年毕。
调监嘉兴石门酒库,揭露库吏勾结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卖,反而自卖私酒之行径。嘉定元年(1208)黄干力主“壮国势而消外侮”。
先后任江西临川令、新淦令及安徽丰安军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汉阳军,面对严重旱灾,筹集赈荒米7万馀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赈粜,活者万家。
嘉定十年(1217)调知安庆府,亲自督修郡城,备战守,保障安庆境内不受金兵侵扰,当地士民称赞道:“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次年,讲学江西白鹿洞书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专事讲学,弟子日盛,编礼著书,孜孜不倦。病逝后,于绍定六年(1233)诏赠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赐谥“文肃”,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斋书院纪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从祀于孔庙,又在府学里建黄勉斋祠。
著有《朱熹行状》《勉斋集》《书传》《易解》《孝经本旨》《四书通释》《仪礼通解》等。4、专。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过分贪图钱财、甚至为了钱财不要性命的人。虽然钱固为重要,但不能因为钱财而抛弃生命。所以,这则寓言告诫了人们,不能像那种过分贪图钱财,甚至把钱财看重于生命之上的人,否则,必将会为钱财所害的。
出除选自《柳河东集》的《哀溺文序》节,《柳河东集》是唐代柳宗元作品集。刘禹锡编。因作者为河东人而得名,又因作到柳州刺史又名“柳柳州”。原名《柳先生文集》。又称《河东先生集》。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译文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江水突然涨得很厉害,有五六个百姓乘着小船渡湘江。船渡到了河中间,船破了,(大家)都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用尽全力也不能游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平时游泳游得最好,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了?”(他回答)说:“我腰上有(系着)很多钱,太重了,所以落后了。”同伴又说:“为什么不扔掉它呢?”他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他更加疲惫了。已经游到岸上的人大声地向他喊叫道:“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怎么花钱呢?”这个人又摇了摇头,于是他淹死了。我对这件事感到悲哀。如果大家都像这样,难道不会因为巨额钱财而淹死更多的人吗?于是我写下了《哀溺》这篇文章。
扩展资料
作者介绍
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2、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3、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仆去月谢病⑴,还觅薜萝⑵。梅溪⑶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⑷,孤峰限⑸日;幽岫⑹含云,深溪蓄翠⑺;蝉吟鹤唳⑻,水响猿啼⑼,英英⑽相杂,绵绵成韵⑾。既素重幽居⑿,遂葺宇其上⒀。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⒁。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⒂。仁智之乐⒃,岂徒语⒄哉!
译文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响,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而这个地方有很多菊花,旁边又有很多竹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哪里是随便说说呀!
中心
表达了作者不追慕名利,愿回归自然,崇尚淡泊宁静的生活。作者选择石门山隐居的原因为“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原文:艾子行水,涂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庙中,而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履之而去。复有一人至,见之,再三叹之曰:“神像直有如此亵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座上,再拜而去。须臾,艾子闻庙中小鬼曰:“大王居此以为神,享里人祭杞,反为愚民之辱,何不施祸以谴之?”王曰:“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小鬼又曰:“前人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艾子曰: “真是鬼怕恶人也
翻译:我在水路上旅行,途中见一座庙,(虽然)矮小修建得(却)很庄严。(庙)前面有一条小沟。有人
走到水沟那,无法(走)过去,看看庙里,就拿(庙中)大王的(塑)像横在沟上,踏着塑像过去(了)。
又有一个人来到,看见大王的塑像,再三地叹息道:“神像都有如此亵渎轻慢的啊!”便自己将它扶起来,
用衣服擦拭,(然后)捧到宝座上,一再叩拜后离去。
不久,我听见庙里的小鬼说:“大王住在这里做神,享受村里人的祭祀,反而被愚民侮辱,怎么不施法惩戒
他?”大王说:“但是获将施加于后来的人身上。”小鬼说:“前面的人践踏大王,没有更大的侮辱了,却不施
加灾祸;后来的人时敬畏大王的人,反而施加灾祸,为什么?”大王说:“前面的人不信啊,有怎么能施加灾祸
于他呢!”
我说道:“真是鬼怕恶人啊。”
庄周家穷,所以到监河候那里借米。监河候说:“好,我将要得到租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发怒道:‘我昨天来,有在路上呼叫的。我四下张望,看到大路上干涸的的车辙里有条小鱼。我就问它:鲫鱼 , 你喊什么呢?他回答说:我是东海龙王的臣子,不幸落到这里。你能给我一升半斗的水,救我活命吗?我说:好,我将要到南方游说吴越国王,到时引长江的水来迎接你,行吗?
鲫鱼一听,愤然说:我失掉了正常生活的水,无法活下去,现在,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能或命。谁知你说了这样一通冠冕堂皇的空话。你还不如早点到干鱼铺去找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