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就哭,父母第一句话很重要,高情商父母要努力做到这4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0

孩子 遇事 就哭的情况,几乎是所有家长都会面临的问题。这些 事儿 对于孩子来说, 而是“困难和挫折” 。骑自行车这样的事情,对于4、5岁的孩子来说,还有些难度,身高、平衡感都还需要提高,所以不会骑车很正常,但是孩子可能因为不会骑车而哭鼻子;马上准备上一年级的孩子,写自己的名字时,仍然是东倒西歪的字母。

这些都将是每个孩子成长中都会遇到的“事儿”

但是不同的孩子“遇事”以后的态度,却大相径庭。有的孩子学走路,摔跤了会自己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继续尝试,而有的孩子却在摔跤之后,会哇哇地哭;有的孩子学骑车,很坦然的面对一次次摔跤,而有的孩子则摔跤之后,因为怕疼,而不敢再尝试。

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孩子为什么会遇事就哭,以及如何引导孩子能正确对待成长路上的挫折。

哭是婴儿与生俱来的本领 ,从出生开始,他们就学会了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并寻求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有了这种惯性,孩子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遇到需要自己动手、或者需要自己付出一些努力时,也就自然而然的想到用哭寻求父母的帮助。

1. 孩子的能力不足,导致孩子产生无力感

孩子身体的各个部分仍在快速发育,包括手眼协调、专注力、平衡感,但是因为早期这些能力的不足,导致搭积木、穿衣服、装书包等等这些日常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可能都是困难般的存在,是挑战。当他们遇到困难而又无力解决时,内心就会觉得自己无法做好这件事情,表现出畏难情绪,并产生无力感。这时他们的哭泣,是在为自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感到气愤、懊恼。

2. 父母为孩子提供了不必要的帮助

孩子只有利用自己的力量征服困难、并成功地做好一件事,他们才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信心 ;如果我们家长给予了孩子不必要的帮助,反而会让他们养成 依赖心理

比如说,孩子两岁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自己穿鞋、穿衣服、戴帽子了,但是因为年龄导致的能力不足,会让孩子穿戴的过程比较慢,而且很容易出错。如果这个时候,大人马上去给孩子帮忙,他们反而会发脾气,或者干脆让大人来帮忙了。

有了这些依赖心理之后,下次遇到不会做、做不好的事情时,自然就会依赖于父母了,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生活能力的锻炼,又不利于孩子的自信心的建立。

所以,后来我们就果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哪怕多花些时间,我觉得也值。

如果父母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水果都是洗净、剥好皮之后给孩子的;孩子很少有锻炼的机会,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系鞋带。

懒惰,很可能是因为家长“太勤快了”。

1. 安慰孩子很重要

低幼龄的孩子,自尊心都比较强,做什么事都爱争第一,希望成功不喜欢失败,当遇到自己不会的事情时,就会用哭来表达对自己的不满,甚至会大发脾气、自暴自弃。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来自父母的安慰。

告诉孩子,说“我小时候,不会穿鞋子的时候,也会着急的想哭,但是我慢慢的穿,反而能穿进去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应该怎么办”;告诉他做不好是因为他还是个孩子,手部动作、身体协调能力仍然在发育,多加练习就可以慢慢学会了。当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发现自己的能力确实有所精进时,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米宝4岁左右的时候,他想学骑两轮的自行车,但是几次尝试都以摔跤而告终,他慢慢就有些想要放弃,说“学自行车怎么这么难!”语气明显是在“对自己生气”!我告诉他,他现在的身体平衡性和力量都还正在发育,再加上家里的自行车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可能有点大了,所以学不会。

今年初他刚5岁的时候,重新将学自行车提上了日程。每天学习一个小时,连续三天,就可以自由上下自行车、转弯了。学会了骑自行车之后,米宝自己来了一句总结:“爸爸,你看学骑自行车,也很简单!”

学会骑自行车,只是孩子成长中克服诸多困难的一个缩影,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了成长型思维方式。现在,米宝遇到困难想放弃的时候,我都会提醒他是怎么学会骑车的。

所以请告诉孩子,不是他们不够好,而是还没有长到足够大,也还需要多加练习,自然就会成功。

2. 别低估了孩子的抗压力

在生活中,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抗挫能力,孩子虽然身体很弱小,但是内心却很强大 。给他们一些时间和耐心,他们会努力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

比如说每个小朋友都爱玩的积木。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之间能够形成不同的组合,会建造出不同的造型,但是如果想搭出符合图纸要求的积木,则必须按照步骤、找出正确的积木形状并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上,才能成功。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过程很容易出错,即使是大人。这时我们不要告诉孩子怎么拼才是正确的,而是放手让孩子自己来不断的试错,找出哪些是错误的组合;他们会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乐趣的同时,也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信心。

3. 鼓励孩子再坚持一下,并让孩子品尝到坚持所带来的成就感

孩子面临挫折、想放弃的时候,更多的是源于对困难的不确定以及对自己能力的错误估计,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再坚持一次”,并让孩子体验到坚持所带来的成就感。

比如,三岁孩子很容易走路累的时候,会让父母抱或者背。这时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我们再坚持走一会儿,就可以走到家了”,或者“你再尝试一次不同的拼法,就可以把积木搭好了”。如果孩子能在这些尝试中收获成功,也会进一步强化孩子“坚持”的决心。

父母千万别小看了这些日常生活中芝麻绿豆的小事,这是孩子成长的足迹,他们的自信就是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逐渐建立起来的。

4. 尊重孩子所做的努力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哪怕这些结果在大人看来,仍然不够完美,但是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已经足够好了。

米宝有时候想帮我拖地,可是当我把拖布给他了之后,往往会让我的工作量再加倍。这就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经过程,他们对待家务的态度、非常珍贵的好奇心,更值得爸爸妈妈们呵护。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太多的“事儿”,虽然在我们看来“不是事儿”,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挫折。

当孩子哭的时候,来自父母的安慰和鼓励很重要,放手孩子,让孩子多尝试,在不断试错中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