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我用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9

1. 【“使我、让我”用文言文一个字描述(或者意思差不多)】

在现代汉语中,“使我、让我”的“使”、“让”,属于被动性的动词,相当于“致使”,大多形成主语-谓语-兼语式宾语这样的句子。

如:“他非去不可让(使)我为难。”即前面的事情或原因,以至出现后面的结果。

使和让在这种情况下,文言文可用“致”。而“使我”、“让我”已经是短语了,“我”在兼语式宾语中起着主语的作用。

文言文不能用一个字兼作述宾的动词和宾语部分的主要成分。如:“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其中的“致余”相当于“使我、让我(余)”。虽然可以省略“余(我)”,变成“汝胡不早问,致忘之。”

但这里并不表示“致”本身含有“我”的意思。

2. "我"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仅作为第一人称代词而言,"我"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就是自称、自己。《说文解字》:施身自谓也。也就是说,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它与吾、余、予、仆、愚是一样的。

然而,就因为“用法”的不同,"我"与其他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区别。

《说文解字注》有一段话:“ 施身自谓也。不但云自谓而云施身自谓者、取施与我,施我古为叠韵。施读施舍之施。谓用己厕於众中、而自称则为我也。”意思是:“我”解释为“施身自谓”,不仅仅是“自称”还说到了“施身”,取意“施与我”;我在“众中”,这时候的自称才是“我”。其中,有两层意思:“施与我”是作宾语;“众中”指“我们”。

根据上面的材料,可以得知:

1、“我”可以作宾语。

凡用作宾语的第一人称代词多用我。如:“时不我待”、“不我欺”、“知我”、“其奈我何”、“何以教我”等等。“我”都是宾语。这些作宾语的“我”不能用“吾”、“余”代替(上古汉语)。

2、“我”常用来指“我们”。

凡指我们、我方,多用“我”。如:“先我着鞭”、“非我族类”、“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我”都是指我们、我方。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