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变化对风陵渡的影响

如题所述

第2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2021·湖北省联考)风陵渡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历史上商旅云集,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风陵渡上游河段摆动频繁。1970年黄河铁路大桥建成,风陵渡航运业务受到影响;20世纪80年代风陵渡货运量急剧增加;1994年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此处商旅云集的盛况逐渐消失。据此完成1~3题。1.风陵渡成为图示地区的重要渡口,主要是由于该河段( B )A.河面狭窄  B.河道稳定C.流速平缓  D.含沙量小2.20世纪80年代风陵渡货运量急剧增加,得益于( D )A.铁路运力下降  B.水运条件改善C.渡口旅游兴起  D.商贸快速开展3.1994年以后风陵渡商旅云集盛况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C )A.交通流量减小  B.根底设施陈旧C.无需在此中转  D.货运量减小[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风陵渡上游河段摆动频繁,形成了很多浅滩,不易建渡口,据图可知风陵渡处河道摆动最小,河道稳定适合建渡口,故B正确,河面狭窄,实际对船只的进出都有限制,不是建渡口的优势条件,故A错;河道较窄,具有狭管效应,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泥沙沉积的少、含沙量大,故C、D错。第2题,风陵渡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得到快速开展,地域间的商业贸易活动频繁,对河运的需求量增加,使风陵渡货运量急剧增加,故D正确。第3题,据材料可知,1994年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公路运输较水运比,机动灵活、运输速度快更具优势,很多货物采用了公路、铁路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河运,不再在风陵渡中转,商旅云集盛况消失,故C正确。(2021·安徽省蚌埠市教学质量检查)中国大运河于202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水利工程。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486年,流经八省市,沟通五大水系,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局部。历史上,大运河对沿线省市开展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张。以下图a示意1984~2021年不同省市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平均扩张面积,以下图b示意20世纪80年代末至2021年间杭州建成区空间扩展。据此完成4~6题。
4.1984~2021年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的区域差异是( D )A.中部、北部快,南部慢  B.中部、南部快,北部慢C.南部、北部慢,中部快  D.南部、北部快,中部慢5.与运河沿线北方城市“摊大饼〞式空间扩张开展相比拟,杭州城市建成区形态( C )A.受经济开展水平限制,破碎状扩展B.受地形影响,单核心饼状扩展C.受水系密度影响,多中心离散扩展D.受卫星城镇开展影响,放射状扩展6.为发挥运河的积极作用,运河沿线城市今后应着力开展的产业是( B )A.水产养殖  B.文化旅游 C.花卉种植  D.商业物流[解析] 第4题,据图a可知,地处我国北部的天津和北京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快,地处我国南部的浙江和江苏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快,中部的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慢。第5题,图示20世纪80年代末至2021年间杭州建成区空间扩展为多中心离散扩展,结合杭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特点,受水系影响。第6题,京杭大运河是我国第3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处世界遗产,其开凿、畅通、兴盛、衰落的历程,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开展轨迹,其是经济功能与文化价值的彰显,故运河沿线城市今后应着力开展的产业是文化旅游。(2021·贵州联考)读以下图,完成7~8题。7.四个居民点中,商业网点密度最小的居民点是( B )A.甲  B.乙 C.丙  D.丁8.拟在M地建立某大宗商品物流集散中心,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B )①地形 ②地租 ③交通 ④市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 第7题,读等高线图可知,图示乙位于山区,交通不便,人口稀疏,故商业网点的密度最小。第8题,M位于城区边缘交通干线交汇处,交通便利;城区边缘附近,地租较低。(2021·株洲质量检测)以下图为我国高铁不同乘车时间对应的车外时间(车外时间=前往高铁站的时间+等待时间+离开高铁站的时间)占总出行时间的比例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根据材料推断( B )A.高铁出行乘车时间长   B.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C.高铁出行车外时间长   D.高铁站布局不合理10.高铁站附近,最适合开展的商业是( C )A.综合零售和文教类 B.日用品和家电家具C.餐饮、箱包和地方特产 D.医药卫生用品和娱乐产业11.以下图展示了高铁站的四种布局模式,其中最有利于快速形成新经济增长中心的是( C )A.孤岛型 B.机场飞地型C.城市边缘型 D.城市中心型[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出行时间越长,车外时间占比就越小,因此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第10题,高铁站附近,一般是远途的旅客,因此最适合开展的商业是餐饮、箱包和地方特产。第11题,孤岛、飞地与周边的区域关联度相对较低,高铁的带动性受影响;高铁不宜从市中心穿过;建在城市边缘可以方便与主城的联系,带动作用大,最有利于快速形成新经济增长中心。12.(2021·河北保定模拟)阅读图文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梧州是岭南古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曾是广西最大的城市。梧州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丘陵占总面积的80%以上,故有“山城〞之称;梧州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乘船溯江而上可到广西各地,直通云贵,顺流而下可直达广州,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古时的梧州,更处于南北水陆交通要道,特别是处在灵渠与桂江南下西江的转折点上,享有“绿城水都〞“百年商埠〞等美誉。但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各地铁路、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连通,梧州作为广西及西南地区与粤港澳的水运中转港的地位一去不复返,经济开展水平与全国、全区开展水平的差距也越拉越大。(1)分析说明古时的梧州交通位置的重要性。(2)分析梧州近几十年来开展缓慢的原因。[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梧州地处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陆路交通不便,但因河网稠密,水运便捷;据文字材料可知,梧州地处“三江总汇处〞,“更处于南北水陆交通要道〞,说明梧州交通位置十分重要。第(2)题,据文字材料“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各地铁路、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连通,梧州为广西及西南地区与粤港澳的水运中转港的地位一去不复返〞,说明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使梧州的交通地位下降。梧州“丘陵占总面积的80%以上〞,说明地形限制了交通的开展和城市的扩展。同时,梧州距离沿海经济兴旺地区较近,人才外流严重。
[答案] (1)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陆路交通不便,但河网稠密,因此水运便捷;梧州位于浔江、桂江、西江交汇处(或地处三江总汇处),可以通过运河和其他支流联系我国西南、华南和长江流域的广阔地区(或处于南方广阔地区的水运交通枢纽的位置),交通位置十分重要。(2)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的开展,使梧州水运交通枢纽的地位下降;丘陵面积广,限制了梧州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开展,使得城市经济开展缓慢,同时城市开展空间受限;沿海地区的开展,导致人才外流。13.读以下图,完成以下问题。(1)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假设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拟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条件的差异。(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点最易开展成商业中心的是,试分析其原因。[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居民点几乎都沿公路分布,这主要受地形和交通条件的影响。第(2)题,地形条件的不同,会对聚落产生不同的影响。丙村东北方向的区域狭窄,相邻山坡较陡,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隐患;而南偏西方向,由于等高线较为稀疏,区域宽阔,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第(3)题,图中丁位置处于较为开阔平坦的地区,且处于道路的交叉口,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答案] (1)沿交通线分布。 地形和交通条件。(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拟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拟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3)丁 丁地地势低平、开阔,位于道路交叉口,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5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26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2021·湖北省联考)风陵渡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历史上商旅云集,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风陵渡上游河段摆动频繁。1970年黄河铁路大桥建成,风陵渡航运业务受到影响;20世纪80年代风陵渡货运量急剧增加;1994年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此处商旅云集的盛况逐渐消失。据此完成1~3题。
1.风陵渡成为图示地区的重要渡口,主要是由于该河段( B )
A.河面狭窄  B.河道稳定
第 1 页
C.流速平缓  D.含沙量小
2.20世纪80年代风陵渡货运量急剧增加,得益于( D )
A.铁路运力下降  B.水运条件改善
C.渡口旅游兴起  D.商贸快速开展
3.1994年以后风陵渡商旅云集盛况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C )
A.交通流量减小  B.根底设施陈旧
C.无需在此中转  D.货运量减小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风陵渡上游河段摆动频繁,形成了很多浅滩,不易建渡口,据图可知风陵渡处河道摆动最小,河道稳定适合建渡口,故B正确,河面狭窄,实际对船只的进出都有限制,不是建渡口的优势条件,故A错;河道较窄,具有狭管效应,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泥沙沉积的少、含沙量大,故C、D错。第2题,风陵渡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得到快速开展,地域间的商业贸易活动频繁,对河运的需求量增加,使风陵渡货运量急剧增加,故D正确。第3题,据材料可知,1994年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公路运输较水运比,机动灵活、运输速度快更具优势,很多货物采用了公路、铁路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河运,不再在风陵渡中转,商旅云集盛况消失,故C正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