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初中学生写好材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4-12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写作文
写作能培养人的智慧,张扬个性,提升人的精神。写作是抒发情感,倾吐心声的很好途径。作文训练应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可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语文测试,因为时间关系,无法进行作文测试。当听到这次考试不写作文时,学生立刻兴高采烈,脸上洋溢着笑容,甚至连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常常是如此。写作成了学生最怕的一件事,这已成为普遍现象。作文是学生流露真情实感和老师交流的很好的平台。可是现在不少学生一拿到作文题目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然后就搬来一大堆作文选刊,东拼西凑,或干脆抄袭应付这个似乎很难完成的任务。于是在学生的作文上假话、空话、套话铺天盖地。老师批改时很难看到有闪光点的作文,越改越提不起精神,越改越感到困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由于学生生活阅阅历少,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为了追求升学率,大量的应试作文训练使学生作文已经程式化,而不是有感而发,更谈不上真情流露。再就是老师对教学作文的重视不够,教学作文几乎没有独立的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甚至一个学期也没有明确学习目标,想到哪做到哪,随意性大。教学无的放矢,当然难见成效。作文教学非一朝一夕之功,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教师对作文的教学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忽视了培养学生作文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所以在写作时学生思路枯竭,写作文时摇头挠腮,常常不知所云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大胆进行作文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主动地亲近作文,热爱作文,从而通过作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作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中生年龄小,很多人还生活在童话世界中,天真贪玩是他们的本性。张载说:“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写作要以学生生活感悟为基点,不妨从写小事入手,初中学生经历的生活也简单,作文题目要紧紧围绕他们的生活圈使他们有话可说,重视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作为生命个体具有丰富性的特点。注重生活积累,写作的源泉来自于生活,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作文教学成功地关键。有一次我布置作文《我们的校园》,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魅力,却无法描绘出它的美丽。我把学生带出来,并结合《春》这篇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描写景物要写植物的形、色、味;动物的状貌、动作、声音入手多方面去观察。如何生动形象表达出来。要仔细体会朱自清写作语言的特色,“嫩嫩的,绿绿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把温煦美丽的春天描绘的绘声绘色。感悟朱自清通过大量的形容词,描绘景色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作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作文不再干巴巴读起来枯燥无味。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生在写《月到中秋》时,就有人写出了妙句:“月光轻轻地洒在湖面上,水中有无数条小银蛇在游动。”、“碎银静静的晒在湖面上。”通过写前指导,学生的作文有了明显的起色。写作积累来自生活,也有不少教师要求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却忽略了课本对学生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熟读每一篇课文,并让学生把精彩之处摘录下来,仔细推敲。积累还要拓展到课外,要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并针对该读物特点向学生作具体的要求,或摘录名言名句,或学习其描写人物方法,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学生积累丰富了,有话可说,就会有兴趣,有自信,有表达的欲望。这时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我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或读书笔记以及各种类型的练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积累的材料适时适当地应用,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不管文章长短,放开他们手脚,激发他们的写作需求。然后逐步规范,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样的才是好作文,使他们的作文真正成为思想情感的表达手法,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思想。写作的源泉一旦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思想的火花就会迸发出耀眼的火光芒,内心情感激流就会随之滚滚而来。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闻名中外的《红楼梦》是曹雪芹增删多次才完成的。同样好作文也是改出来的,当今的作文批改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由于受到传统批改方式的影响较大。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任务,学生只能对批改作文结果被动接受。学生的写作心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再就是由于老师批改任务十分繁忙,常常是全批全改,一定要有总评,眉批才行。否则就没有完成批改任务,这就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钻研业务知识时间,影响了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而选择这种批改方式的结果就是作文本发下来,学生匆匆地看一下评语,关注一下分数,然后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顾。这样的批改效果可想而知。新的教学形式要求改革批改方式,培养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批改作文。我按照作文水平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重点批改,每组示范批改一部分学生作文。建立批改模式,教会学生自己改自己的作文,相互评改,人人动手,人人都是主人翁。小组中每人重点评改一篇,划出错字,病句,要有眉批总评。批改作文时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写真人真事,表达真实感受,不能闭门造车,虚情假意,生编硬造,鼓励学生“吾手用吾心”,对形式不作限制,鼓励脱离条条框框的束缚。要求学生要围绕中心立意,顺畅地表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写作要求。我经常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激励他们成功的意识。每一次练笔写作文学生都从内心渴望得到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教师可以利用班刊、校刊,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并且要求学生适时批改作文时寻找闪光点,并和同学一起把它记录下来展示在教室里。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小成就,并经常组织班级作文竞赛,并注意及时评价,表扬不能太随意,评价中肯,否则会使学生感到虚假反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把优秀的作文抄下来让学生参观学习揣摩,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会使大多数学生都得到很大的精神鼓励,使他们萌生写作愿望,激发巨大的写作热情。对于初学写作的同学来说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第一步.这时教师需要教一些学生一些技巧和模式,但是如果把它提到一个不恰当的位置反复操练,那时学生个性的张扬是一种遏制,立意要就作文题目进行发散思维,如2005年河北中考作文题目为: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教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让一位学生上台来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这名同学写完这最后一道题的答案时,台下大多数同学都大喊的:“最后一道题答错了”老师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答对了呢?”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肯定与否定立意,横向写与纵向立意,可从肯定积极情感积极作用角度立意,也可以从否定消极情感破坏作用的角度立意。比如从老师的角度立意,学会如何欣赏别人的优点,从学生角度考虑我们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甚至夸大别人的错误。我们应该宽容别人的错误。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把立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同学相处发现别人的 长处,关系越来越融洽,强调别人的过错容易导致同学间的隔阂,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勇于创新,不要人云亦云。有些老师总是担心创新作文,不一定合评卷老师胃口,新观点新理念未必能得到老师的认可。本人多次参加中考评卷,曾经和一同评卷老师,探讨过这个问题。其实最不合老师胃口的作文就是说别人说过的话,走别人的老路。老师最渴望看到的就是新的思想、新见解。学生在写作时要勇于质疑,逆向思考。比如在写《开卷有益》时,我们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去思考,有些学生沉迷言情小说,不思进取,就是由于开卷时未做选择照盘全收的结果。可见开卷未必有益,要开好卷,读好书。通过这种多方位多侧面思维训练,学生写作思路就容易打开。当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时写作文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