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熊猫谷•成都大熊猫繁育野放研究中心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6
2010年5月29日,"中华熊猫谷•成都大熊猫繁育野放研究中心"在四川都江堰市玉堂镇马家沟正式启动,作为地震后重建项目之一,旨在推动大熊猫的自然生态回归。这一研究中心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费立松领导,标志着大熊猫饲养技术的突破,野化研究是将大熊猫放归自然的关键步骤。

历史可追溯至1953年,玉堂镇的一只幼年大熊猫被发现并送往成都动物园,开创了现代大熊猫饲养的先河。"中华熊猫谷"项目的实施,象征着大熊猫"重归玉堂"的生态复兴行动。项目初期占地2023亩,预计投资1.6亿元人民币,计划在3-5年内完成,包括后勤配套区、科研教育体验区、野外救护检疫区、野化饲养繁育区、半原生态野放过渡试验区以及原生态野放实验区等六大功能区。

其中,过渡试验区和野放实验区对科学家和保护组织开放有限,公众则可以在野化饲养繁育区观察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建立,将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卧龙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都江堰大熊猫疾控中心以及陕西省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抢救救护中心等机构共同构建大熊猫的综合保护网络,致力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可持续发展。

费立松透露,研究中心的国际研究团队已经初步形成,计划在2010年底开始接收首批亚成体大熊猫,进行野化放归的尝试。这标志着大熊猫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旨在实现物种保护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