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对待孩子的成长的,是物质丰富,还是实在的陪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8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现在是一名80后的父亲,小时候农村家里条件不好,10岁左右父母就在外地,小时候跟奶奶,外公外婆家。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认为缺少爱,我总结归纳一下几点:

1.性格缺陷。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不自信,沉默寡言。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至少这样认为,我十八岁之前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我没自信。我非常渴望父母能在家,渴望她们回到身边。

2.容易误入歧途。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没有父母的爱,容易学会各种各样不良嗜好,如抽烟喝酒,各种各样的。

3.现在孩子培养方面,物质生活条件。看你怎么去理解,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家庭,如果真的把孩子带在身边,相对来说,生活压力成本会增加很多,同时也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照顾孩子。我和我老婆就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孩子三岁之前都是爷爷奶奶带,把孩子宠上天了,各种各样坏毛病。三岁之后我们把她带在身边,在身边上学。虽然累一点,但是孩子真的会给你带了很多感动和快乐,这种发自内心的开心和欣慰。看着她长大,看着她越来越懂事。

这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

如果你一定要给他丰富的物质生活,代价就是让孩子的童年缺少父母的爱。你觉得值吗?

心灵的陪伴,爱的呵护最重要!

       先想想我们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

儿时盼上学,小学盼初中,初中盼高中,高中盼大学,大学盼毕业,毕业盼工作,工作盼晋升,年龄到了盼结婚,结婚了盼孩子,怀孕了盼出生,出生了盼长大,长大了盼上学,周而复始。

      有多少小孩子家长说,“等孩子上小学了就轻松了,熬吧。” 上学却轻松不了,各种各样们辅导班,还不如在幼儿园省事。    

多少的家长,在为了一个小升初,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周末奔波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的路上。“等考上初中,就解脱了!” 小学完了,发现初中也有辅导班,而且更多,孩子更没有时间玩了!只好等大学再玩了。 “等孩子上了大学就完成任务了。” 大学上完了,找工作一样要操心! “等孩子工作了,我就没有负担了。” 工作找好了,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婚事、房子!“等孩子结婚了,我就不用操心了!” 结婚了,有房了,孩子的下一代又来了!

       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视线永远在未来。为了未来,今天积累能量,积累证书,积累票子,结果就是抱怨。我们的视线永远没有活在当下,发现一辈子,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过的。其实我们一辈子就是这么过的。

我们说这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多挣些钱。但每一代都说自己赚钱是为了下一代,那么究竟哪一代会真正地使用这笔钱呢?

为孩子留下的财富都是牺牲孩子的能力,儿孙自有儿孙福,多些陪伴多点爱就够了。活好自己,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天,感恩每一天,享受精彩人生吧!

这个问题我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答吧。

在十二年前,为了让孩子在城里读书,来到了城里做生意,开始只有大女儿,我和爱人做生意的同时,也就陪伴女儿学前教育,每天晚上必须讲故事,教她简单英语单词。

在上学前大班时她朗读比赛获得第一名,上小学一年级日记时就会把四季描绘得多姿美丽,看图写话写的栩栩如生。经常带她去图书馆看书,购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老师多次夸她是神话,演讲,写作多次获奖。

可我深深知道是我的陪伴,使她快乐学习,优越进取。

时光在走,生活在变。随着二孩到来,为了生活,忙于打理生意,就很少管二孩了,导至三四年级还写不好作文,成绩也不突出,于是我检讨自己,给他的陪伴太少了,他是我的孩子,我也不能放弃他对文化知识的兴趣。于是从百忙中抽时间和他一起看书,一起游乐,一起学习,不到半年,就有进步了!老师见了也深深感动,为我评下了校优秀家长,区当代孟母。

我深深的感到陪伴就是最好的,如果我放弃了陪伴,只给他物质生活上的需要,让他想玩就玩,想吃就吃,那他今天也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而我也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所以快乐,优质的陪伴孩子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孩子需要的是陪伴。小孩对物质的需求并不高。你给他买一个很贵的玩具让他自己玩,可能还不如和他一起折只纸飞机玩得开心。

我家儿子一岁多时,我和老公刚辞了工作自己干。所以基本没时间陪他,都是婆婆看着他。虽然我们和婆婆住一起,但我们天天早出晚归的,基本和孩子没有互动。儿子看到我们也不高兴,我们离开他也不难过。当时儿子还不会要玩具,但我老公总是隔三差五的买玩具给他,有时一次买好几个。一听婆婆说儿子对哪种玩具感兴趣或最近爱吃什么,一般第二天就给买回来。儿子三岁多还不说话,我们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有自闭倾向,需要家长耐心教育。从那时我们才开始重视对他的陪伴。当时我基本就不怎么工作了,天天和他训练。他爸也减少工作来陪他。慢慢感觉儿子和我们亲近了好多。之前他到陌生的地方都紧张甚至害怕。去游乐场都只是看不敢玩。非常缺乏安全感。我们就经常带他去不同的地方玩。现在天天嚷嚷着出去玩。见了谁也能跟人家聊几句。

孩子需要陪伴。父母的陪伴能使孩子更有安全感。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孩子的成长物质基础是保证,但是实在的陪伴,更有利于孩子身心 健康 的发展。

农村有很多父母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小孩只有留给家里的老人抚养,这些孩子就被称为留守儿童。现在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是一个突出的 社会 问题了。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以及思想上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容易形成自卑叛逆,孤僻内向的性格。

我相信,如果现实条件允许,谁不想陪着自己的孩子长大呢?如果必须在陪伴和保证物质基础之间作出选择,那很多人必须选择物质基础。现实中我更希望出现两者兼顾的情况。

比如,尽管父母在外打工,但是要经常和孩子通电话,加强联系。并且经常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等发展状况,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不好的苗头,要及时干预。此外至少每半年回家一次,多关心、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回家或者父母其中一方回家,在本地找一份工作,这样就更能陪伴孩子和照顾家庭。

对于家庭条件好的人来说,可以不必面临这两难的困境,可对于家庭环境一般的人来说,选择陪伴孩子就意味着提供不了他们好的物质条件,买不了他们喜欢的玩具和衣服,选择外出工作,那就只能把孩子留在家里,无法陪伴他们成长。

如果选择出去工作,那就意味着孩子就必须丢给家里的老人带,虽然 老人能够给他们吃饱穿暖,但是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给不了孩子启蒙阶段的教育。我们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果因为注重物质条件的给予而让孩子在教育方面落后,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物质条件我们可以慢慢努力,可孩子的教育却是耽误不得的,如果因为外出工作去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而选择放弃对孩子的陪伴,那对孩子来说,却是无论多么的优越的物质条件却也弥补不了的缺憾。

其实物质和陪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都知道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但是没有基本的物质基础,父母是没办法陪在孩子身边。那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都是没有办法,那些送孩子去小饭桌的父母都是无可奈何。隔代教育不好也好过没有人教育。

对那些有物质基础的父母,用私立学校和高端教育机构来培养孩子,是他们的选择。对不对?我不敢妄言。但是他们至少有选择,而大部分人没得选。

而更多父母在生存的夹缝中,努力平衡着物质与 情感 。不论是提供物质还是陪伴孩子成长,都是为了孩子有更好的环境,努力做到问心无愧。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怎么说呢,物质这方面,可能是个无底洞,再怎么努力,工薪家庭的可能也比不过一些大佬,而且对于年龄很小的宝宝来说,他更喜欢的不是昂贵的礼物,而是父母的怀抱。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对于工作忙碌的爸妈来说,好不容易下班的时间,又会让琐事占据,那如何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就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了,你真的是全身心的在陪伴孩子吗?

陪伴不是陪同、不是看管、不是物质满足,更不是说教和监督。陪伴,是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一种给人依靠的信赖。陪伴是要全身心的融入孩子的世界,接纳他,建立起与他沟通的桥梁,与他一起分享他的快乐、悲伤、苦恼困惑……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支持,在孩子不需要时当一个好的听众,了解他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意愿,信赖他的能力。孩子使世界充满了想象力,不要替孩子决定他的人生,不要提早用我们成人的规则去影响那一片净土。

1. 陪孩子时先放下手机,现在的人很多不是没时间陪孩子,而是没耐心,拿着手机陪孩子,任由孩子自己玩,这种陪伴的方式不可取,更有甚者,直接丢个手机给孩子,大人小孩一起玩。

2. 陪孩子玩,真正和孩子亲密相处,比如说堆积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大脑,更主要的是和家长一起完成会让孩子更开心。

3. 和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理解故事的同时,孩子也锻炼了口才,和父母的互动会让感情更加亲密。

4. 带孩子去 旅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着孩子去大自然中走走,认识花草树木,见识风土人情,带着孩子一起开阔视野。

6. 陪孩子做作业,不是拿个手机坐旁边,时不时还唠叨几句,快写啊,字写好点等等,而是要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可以在学英语时和他练习口语,语文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数学一起寻找解题的乐趣,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和学习氛围

8.陪孩子的时候,就要放下手里的工作、手机,专心的陪孩子读书,玩耍,每天跟孩子分享一些他的小故事。

9. 时间长短不要紧。关心孩子的心意要让孩子感觉到。即使每天忙碌的工作。也要抽出一部分时间。陪陪孩子。

多陪伴孩子,物质上再丰富也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

个人认为两方面都重要,我更会偏重于精神方面的培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