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种鸡场饲养管理怎样进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2
‍‍

现代规模化养鸡要想提高养殖质量,无论是选择生产方向,还是养殖规模,都要根据地方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养殖条件、技术特点,合理规划。当养殖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对于养殖技术的要求也将会更加严格。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并严格操控管理监控,保证整个养鸡生产的顺利进行。疾病防控方面,要树立“防重于治”的预防理念。一方面,要保证引进种鸡的质量;另一方面,要根据地方养殖特点、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疾病免疫程序行。同时,还要加强药物预防、饲养管理等等也尤为重要的。最后,要树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必须要懂技术同时懂管理。尤其是在当下市场经济体制下,养鸡者必须要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意识,理顺养殖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

‍‍
第2个回答  2018-01-02
‍‍

1、规模化父母代肉种鸡场的建场要求:为了更有效地为市场提供充足的鸡苗,建场要求应是“4+1模式”即四个种鸡场和一个孵化场的模式。四个种鸡场应是规模一样,然后以四个种鸡场均恒的产蛋量建设孵化场。

2、父母代肉种鸡的管理中以提供优质雏鸡为最终目的,所以受精率的高低是管理的关键。在种公鸡管理过程中受精率达到高峰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维持高峰受精率的下降速度,确保全期平均受精率。

3、父母代肉种鸡每次扩栏都要有详细计划和工作安排;虽然每次扩栏工作是件小事,但都要做好扩栏计划,并做好扩栏前的准备工作。要想扩栏方便顺利,对种鸡的应激最小,扩栏工作要从绑育雏栏开始,育雏栏应从鸡舍前1/3处进行,使育雏栏的前三分之一在分界处前端,后三分之二在分界线后端,目的只是为了减少扩栏应激。

4、高密度开食饲养管理做法:用育雏密度和一倍(70--80只/平方米)进行前十个小时的开食工作,做法的理由是雏鸡在开食时是互相学着吃料开食的。这样就能确保在鸡入舍十个小时左右饱食率达95%以上,以确保雏鸡一周末体重超过标准,达到初生重的5倍以上。这样能确保鸡体的各种系统功能的正常良好发挥。一周末体重合理决定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快速发育。

5、低温接雏,合适温度育雏,湿度很重要:在接鸡前三个小时到接鸡后三个小时之间控制舍内温度在27—29度之间,然后按每小时上调1度的进度,到入舍后三个小时使舍内温度在30—32之间。预防雏鸡脱水有利于开食。前三天育雏温度控制在30—32度之间。强调育雏前一周舍内湿度不低于65%。

‍‍
第3个回答  2018-01-02
‍‍

在投入生产之前,必须要根据地方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养殖条件、技术特点,合理规划养殖生产方向。肉鸡、种鸡、蛋鸡等在饲养、育种、管理、疾病防治等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很大。一旦确定养殖目标,就不能中途停换,否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确定养殖种类后,还需确定好饲养代次。尤其是在专业化发展的时期,饲养分工日趋明显,一般同一鸡场不能饲养不同代次鸡。父母代鸡场,饲养目的在于培育商品代鸡苗,其要求的设备、设施、鸡舍构造、饲养管理办法、配种方式等等都有着特殊的要求,生产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商品鸡场,饲养目的主要是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鸡的产蛋、产肉潜能,以便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所以,在确定生产方向之前,一定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