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2(王晗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王晗菡  2020级21班

访谈时间:2021年1月17日

访谈对象:爷爷

访谈人:我

记录:妈妈

我:爷爷,你能跟我说说我们王氏的由来吗?

(只见爷爷高兴地从抽屉里拿起王氏族谱,戴上老花镜,满心欢喜饶有兴趣地开始讲)

爷爷:据说我们王氏最早的时候在山东叫琅琊的地方,宋代时有一支迁到永嘉的英桥村,就是现在龙湾永经这边,最早的时候我们温州就叫永嘉。我们就是这支繁衍下来的,到现在呀,有七百多年了,传承二十九代呢。从我们最有名气的祖先王德,曾任广东按察司检司,官位正五品,他还是一位抗倭英雄,被尊称王德公。明代以来,我们王家涌现了很多厉害的人,其中状元、传胪、进士有13人,举人15人,秀才有千人那么多,所以做官的人也很多,传世著作70余部。

我:等等,爷爷,你说的是什么呀,我都没听明白。状元我我知道,那个传胪、进士、举人 、秀才都是啥呀?

(爷爷哈哈大笑)

爷爷:不急啊,爷爷给你讲,以前啊考试分好几级的,先是院试,跟你们以后的中考一样全县市统一考,那些考上人就被称为秀才。秀才可以参加乡试,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考,是省里统一考,考上的人就叫举人。然后再参加会试,就是全国级的,考上的就叫贡士。最后呢是殿试,就是由皇帝组织的考试。

我:哦,那我以后如果读普高就可以参加高考,也就算秀才了,呵呵。爷爷,好复杂啊,能不能简单些。

爷爷:进士,就是皇帝组织的考试里的佼佼者了,状元呢是殿试时的第一名,最厉害的,传胪实际上就是第四名。

我:爷爷,我听说你们那边有个好玩的地方,叫永昌堡,你小候就住这里面吗?

爷爷:对啊,爷爷就是在那里出生的,你妈妈小时候还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呢。

我:爷爷,这个跟我们姓王家族有什么关系吗?

爷爷:当然有关系了,永昌堡可以说是王氏家族修建的。在嘉靖三十七年的样子(公元1558年),由王家祖先王叔果、叔杲等人倡议集资建造的。我们王氏家族可以说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了,堡内王姓家人的的那些住房,很多都是四合院式的,有正堂,有厢房,地上铺的都是大石条。

我:我听妈妈说,这个永昌堡曾经是为了抵抗倭寇建造的,还出了一些英雄和名人,你能给我讲讲永昌堡里的故事吗?

爷爷:你算问对人了,爷爷都知道。爷爷小时候啊,爷爷的爷爷经常给我们小辈讲永昌堡里的故事,比如先人如何不怕死抵抗倭寇,还有堡里的年轻人如何用功刻苦学习考取功名,还有那些当官的人如何清廉公正的故事。这个堡里的故事可以讲个三天三夜啊。

爷爷:爷爷挑几个给你讲讲。就先说这个永昌堡。在明代的时候,我们温州沿海的地方经常受倭寇侵犯,永强抗倭首领王沛、王德叔侄牺牲。后来王沛侄子王叔果、叔杲兄弟,为了防御倭寇侵犯,发起建立的私家抗倭城堡,用了两年多时间才建好的,外面有城墙,有护城河,里面开了两条河流,河上的桥也是形形色色很多样,这河可用来交通、也用来灌溉和洗东西。城堡有东西南北四个口,每处都有二重门,城楼上有谯楼,可以在上面查看敌情,城楼上还立了炮台。当时说那些倭寇来侵略时,小部队人,看到高高的城墙就放弃撤退了。说有一次来了一支大部队人马,他们用了两天的时间攻城门,还是攻不下,就守在门外准备把我们困死在里面,他以为我们早晚会粮尽弹绝,饿死。没想到那些个官兵还有百姓本来就是是生活在堡内的,所以一到吃饭时间,堡里各家各户烟囱冒烟,饭香四散,敌人撑了几天他们自己没东西吃了就只好撤退了。这个堡里面最早的时候还有水田100多亩,危急时可生产自救,不怕被敌人长期围困,所以这个永昌堡当时建设时就是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在设计上,安排得非常妥当。

爷爷:现在这个永昌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里面还有状元府第、圣旨门巷、世大夫祠、花园古井、洞桥底40号、御史巷12号、状元里6号等多处古民居、祠堂,及多座古桥梁,都非常有历史价值的。爷爷以前就住在御史巷12号里。前两年啊,政府为了保护好这些文物,就把还住在这些老房子里的人都统一搬迁出去,收回老房子统一管理了。1994年,这永昌堡还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你呀,这两天可以让妈妈带你去看看永昌堡,看看王氏祠堂。

我:好。知道这些后再去看,就更能看出明堂来了。爷爷,你之前说永昌堡里还出了很多做官的。

爷爷:是啊,从明代清代以来,王氏一族为官有50多人,其中没有一个贪官污吏,还出了两位广为传颂的清廉好官,王铮和王继明。这个王诤1550年进士,最大的官做到了贵州巡抚,在位时啊,他不怕豪强为民申冤,他爱憎分明,看不惯贪官,曾经愤怒地砸毁了贪官的酒席,被称为硬骨头好御史。一生为官,两袖清风,退休归乡时他所有的家当只有一箱书一抚琴。

我:爷爷,你王氏家族,学霸多,清官多,还会打倭寇,真厉害。

爷爷:对啊,王氏为什么能出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吗?

我:为什么呢?

爷爷:改天让你妈妈带你去永昌堡看看,也许就能找到答案了。

我:好。妈妈,我们明天就去永昌堡吧。

2021年2月18日永昌堡半日游

第一站:御史巷12号:曾经王德公的府邸

第二站:青石门台

第三站:王氏宗祠

第四站:抗倭英雄纪念碑

第五站:永昌堡城楼

第六站:堡内老式建筑和水乡印像

在王氏宗祠的展馆里还看到了下面这个内容——《王氏族约》

内容介绍 :

      由八世孙王澈根据自己多年为官处事体悟而著,包括六大内容,一是家族成员要敦宗睦族;二是重视子弟处世、为官的训诫;三是对子孙俭勤持家训诫;四是对子孙修身为善的训诫;五是家族、家族成员与国家的关系;六是家庭治理与婚嫁要义等等。《王氏族约》共十章计一万二千五百余字。

      《王氏族约》施行后,便被官方推荐为家规民约的范本。王氏族约精神绝不止于纸上,历代先贤躬体力行,良好家风代代传承。才有王氏家族科名显赫,为官清廉。才有抗倭英雄,建堡抗倭。至今仍然人才济济,教授、专家数十人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成绩显著,如电机专家教授、曾任浙江大学代校长的王国松先生;著名戏曲学家、中山大学教授王季思先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为温州和平解放作出贡献、曾任温州市政协副主席的王思本先生等。所以《王氏族约》对家族的发展以及长期兴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年正月初十二,王氏族内都会举行隆重的春祭活动。

    春祭活动上将由司礼通读族约,族内子孙恭听铭记,这是严谨的祀礼中最为庄严肃穆的环节。

1.廉洁篇

凡子孙居官,务要廉勤正直、尽忠体国①、恪守官箴②,其治行③卓越,惠泽④及民,及有功德为宗族乡邻所庇赖⑤者,殁后于谱传之;如贪酷被黜⑥者,于谱上削其爵。

——摘自王澈《王氏族约》汇训

【注释】①体国:泛指治理国家。②官箴:原指百官对皇帝的劝诫,后指对官吏的劝诫。如为官忠于职守的称“不辱官箴”。③治行:治理政务的成绩。④惠泽:恩泽、德泽。⑤庇赖:保护、依靠。⑥黜:废,贬退。

【释义】凡子孙担任官职的,务必要廉洁勤政正直,竭尽忠贞治理国家,恭敬地遵守为官的职责准则,他政绩卓越,恩德普及老百姓,以及功业和善行为宗族乡亲带来好处,那么就在宗谱上立传纪念;如果为官贪赃枉法被罢免贬斥,那么在宗谱上不记载官职。

2.家风篇

凡生员①乃族中之秀,当敦行②好礼,崇尚气志,向③以为族众表帅。若唯利是营,不顾名义出入公门,干扰邻邑可鄙甚矣,何以为士耶。仕官家居者,尤宜以道自重,谢绝私谒④,以共维宗风可也。——摘自王澈《王氏族约》汇训

【注释】①生员:明清时代,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都称生员,俗称秀才。②敦行:注重品行;③向:通“向”,往昔、从前。④私谒:以私事谒见请托。

【释义】凡生员是宗族内的优秀人才,应当注重个人品行和遵循道德规范,尊崇气节和操守,往昔把生员作为宗族学习的表率。如果唯利以图,不顾名誉气节出入衙门,干扰乡邻,那就很可鄙了,还有什么资格作为知识分子呢!做官的人在家闲居,更应该以道义自重,拒绝私事到官府请托,共同维护宗族的良好风气。

3.守法篇

凡包揽①侵欺②,国法具在,小则辱身丧家,大则祸害宗族,切宜深戒。——摘自王澈《王氏族约》汇训

【注释】①包揽:兜揽包办。②侵欺:迫害、欺凌。

【释义】凡兜揽包办地方事务、迫害欺凌乡亲(的人),都难逃脱国发的惩罚,轻者自身受到侮辱无家可归,重者就会祸害宗族,要引以为戒,切记。

4.治家篇

凡保家之道惟俭与勤,若习惰好闲,用度无节,甚非久长之理由,为庶人①、为士、为大夫卿佐②道则不同,本诸勤俭一也。

——摘自王澈《王氏族约》汇训

【注释】①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②大夫卿佐:泛指官吏。

【释义】凡保家的方法只有节俭和勤劳,如果游手好闲,生活奢靡,决非长久之计。作为平民百姓,或者读书人,或者官吏,虽然思想方法各不相同,但勤俭持家这一根本却是相同的。

5.德行篇

凡族众行检①高下,敦崇②道德言行,足为师表者为优等;以推仁尚义入孝出弟,不得罪乡党③者为次等;凡优等死则于谱传之。——摘自王澈《王氏族约》汇训

【注释】①行检:操行、品行。②敦崇:惇厚高尚。③乡党:乡里,语出《语论·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释义】凡宗族中众人操行的高低,凭他人品、道德、言行,能够为人师表的为优等;凭他尊重仁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不得罪乡里乡亲为次等。凡获得优等的人在死后于宗谱中立传纪念他。

6.宗训篇

事亲必孝,事长必敬,兄友弟恭,夫义妇正,毋作非法,而犯官刑;毋恃富强,以凌贫弱;毋好争讼,而扰门庭;毋为赌博,以荡产业;毋纵淫僻①,以陨②家声;毋耽麴蘖③,以乱厥④性;毋习游惰,而忘治生⑤,誊此训诫,实系废兴,言之再三,尔宜深省。——摘自王澈《王氏族约》祠仪

【注释】①淫僻:淫乱放荡;②陨:败或毁败;③麴蘖:也做曲蘖,指酒;④厥:其;⑤治生:管理、处理好谋生之业。

【释义】侍奉父母亲一定要孝顺,对待老年人一定要尊敬,兄弟之间要友爱谦让,为夫的行事要合乎正义,为妻的要守妇道。不要干违法的事,招致官府的惩罚;不要依仗富有强势,去欺凌贫穷瘦弱的人;不要争强斗胜好打官司,以致扰乱宗族家庭的安宁;|不要赌博,以致败坏产业;不要淫乱,以致毁坏家族声望;不要酗酒,以致乱了本性;不要游手好闲,而忘掉谋生之业。抄录这条训诫,实在关系到我们宗族的兴衰。再三嘱托,希望大家深刻反省。

7.推崇义举篇

凡周血阝①族之贫,难及于宗祠,有义举在②有余之家即宜务行之;今累困廪③连阡陌④,以遗子孙至言,祖宗公事则缩颈方丈,宴亲宾绮罗填笥⑤,于族人之饥寒,罔恤皆由大义不明,未尝念及一本之意;夫创业累锱铢⑥,而后人用之如粪土⑦,富贵有时替,而人死贵留名;故家有余财而不能树恩于族,谋盛举以垂不朽,是诚不智之甚也。——摘自王澈《王氏族约》汇训

【注释】①周血阝:即周恤,接济、救济;②在:表处在某种位置;③困廪:谷仓、粮仓;④阡陌:田界或田间小路;⑤笥:原指盛东西的方形竹器,泛指箱子;⑥锱铢:古代重量单位,比喻极细微的数量。⑦粪土:此处比喻把先辈辛苦积聚的财富视如粪土,任意挥霍浪费。

【释义】凡救济宗族中贫穷困难户,以及宗祠发起赈济义举,富裕的家庭就应该用行动来响应。但现在有的人家粮仓多多、田地连片,用来赠予子孙,至于说及为祖宗办公益的事业,就变成了缩头和尚;宴请亲朋好友,绫罗绸缎排场阔绰,对族内还有在忍饥挨饿的人却不救助。这都是由于大义不明,不顾念本是同根的缘故。先人创业时把财富一点点积累起来,而后代却视财富如粪土。富贵是不会长久的,可贵的是人死后给后代留下好名声。因此,家有余财的富户却不能施恩泽于宗族,不想谋划善举而留芳于后世,实在是很不明智啊。

    游完永昌堡,看完《王氏族约》介绍,爷爷留给我的问题,自然就有了答案。为什么王氏一族人才辈出,为什么一个私家城堡能屡退倭匪,为什么王氏为官者能清廉勤政,就是因为一部《王氏族约》的世世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好家风塑有用之才。

                               

拍摄:我

文案策划:我和妈妈

(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