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喻说理的表达方法分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1)进谏性讽喻
多为封建社会臣下对君主提供施政建议,或委婉匡正时弊所使用。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就是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邹忌谙习“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的秘方,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说自己的体会,以“小”见“大”,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齐王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邹忌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启迪性讽喻
它提示一种生活哲理,或激发人们某种信念;或暗示一种生活流向,或概括一种有益的人生经验。如庄子的《秋水》一文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但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寓言故事来看,带给我们的启迪却是多重的。它告诉我们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告诉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告诉我们有比较才有鉴别;告诉我们知耻而近乎勇;告诉我们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告诉我们自大是由于无知;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告诉我们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⑩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3)寓理性讽喻
即以一个故事作为喻体,比说某一种道理,或将其化入整个论说之中。比如柳宗元的寓言小品《蝜蝂传》,借小虫蝜蝂言事,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文章虽然短小,却像是一面明镜,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由于善于观察生活,把小虫持物负重的本性描绘得如可目睹,写贪官污吏的贪婪成性更是入木三分,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千载至今,仍能警戒世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