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再累再忙,还是莫辜负你的内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万物皆有灵性。生活中,出现在你面前的一切都是缘,我们用爱的眼光爱的感觉对待这一切,就学会了享受生活。

食色性也,那就说说食吧。不知从几何起,是我们的味蕾退化还是作物升级换代的过于频繁,许多瓜果蔬菜硬是吃不出童年的味道。一些日常必须进食的东西,在习惯上也渐渐起了变化。

比如西瓜。记忆最深的是一次跟发小上街“交公粮”(这个词必须特注下,因为它已经成为了 历史 名词,以后的孩子们也许得费劲了解,甚至背诵词条)。路上遇见卖西瓜的,用小麦换了个西瓜,一过磅竟然20多斤!好嘛,大热的天,开了砂的西瓜,敞开吃吧!结果你猜怎样,我们两个17、8岁的青少年,一口气儿把它给吃完了——真的吃完了。

现在买颗西瓜,就七八斤的重,一家人也难把它一顿吃完吧。


还有西红柿,小时候这东西简直就是零食,哪天也少不了生吃5、6个,可现在,除了炒菜,这东西就没有了其他诱惑。

其他的就不必赘述了,果瓜蔬菜味道的变化早已转化成人们熟视无睹的习惯,甚至逐渐退出了茶余饭后人们的谈资。

早些漂泊在外,跟家乡的交集就变成了偶尔回乡,急匆匆办完事,又匆匆奔走他乡,甚至于产生了“家在何处,何处为家”的种种困惑来。西瓜,也顺便成了饭后点缀抑或是偶尔品尝那么两块,再吃,也难有大块朵颐那种豪迈。

这段时间,因项目所需,我反而有了独居家乡的机会。这不,又遇见家乡的西瓜。不过老的品种当然是几乎无迹可寻,但一种特别的小个儿西瓜成了人们的抢手货。而且还拥有一个比较舒服的名字——夏宝。

这瓜产于夏县,可以多种解释,夏县的宝、夏天的宝或者一个叫夏宝的帅哥靓妹。名字起得真棒。

小时候在老家常常是西瓜就馍就是一顿饭。就是把西瓜洗净切开来,就着馒头就当饭吃了。

这回倒可以经常过过这样的瘾。按以往印象中的过程,买来千挑万选的西瓜,洗净了上面的土,拿来刀,先切掉瓜蒂,再把刀擦擦干净,把瓜一剖两半,切成可以端着吃的样式就可以了大吃特吃了。不成想,等刀锋刚一挨着瓜皮,嘭的一声,紧绷的西瓜就裂了开来,鲜红带砂的瓜瓤就呈现出诱人的姿态。

顺它的势切了块,咬上一口,那甜的滋味沁人心脾,那砂的口感撩拨着味蕾……那感觉颇为享受。再来一口馒头,能真实地感觉到西瓜的汁液浸润着馒头,馒头的麦香味与西瓜的甜蜜瞬时交汇在口中,那是一种很地道的中和的感觉,妙不可言。


用爱的心去享用西瓜,不辜负西瓜的美味与营养,更不辜负自己渴望中的内心。

我暂住的小区管理很是到位,自动感应的大门,没有登记车牌号的车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驶入的,所以小区尽管狭长,但却不拥堵。

另外这个小区是在城市的边缘,也可以说是城中村。买菜购物步行起来有段距离。所以每每买瓜,我都只买一个,免得提回来辛苦。


有次出门,却看到院子里有个小三轮,载着满车的“夏宝”,小贩在那里叫卖。心想等回来时买些来,存放在家里,可以随时吃,但等我返回来时,卖瓜的小贩已没了踪影。

后来午休,听到楼下有叫卖声,等走到窗口,车已跑到大门口,喊是肯定听不到,追更是别想了。

又一天出门取快递,又遇到载着一车夏宝的三轮,围着几个妇女,七嘴八舌地询价问瓜,犹豫是先买了送回还是等回来再买,后来想取快递不占时间,返回如果在就买,不在了就顺其自然吧。

果真,当我取了快递返回时,瓜贩正收拾摊子准备撤离。一个手举着半块西瓜的妇女正迎面返回,显然是没有成交。

“甜不?”看那女人吃的满嘴淌汁,不禁问。

“甜,就是不好看。(指西瓜的卖相不好,不打眼)”妇女边说边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来到瓜贩三轮前,说要几颗西瓜。瓜贩是一对中年夫妇,女的忙殷勤地给我挑瓜,问要大的小的,而男的面无表情地手持收了半截的称重磅,杵在一旁。

“多少钱一斤?”我不过是机械性的问。

“五毛一斤,胡卖卖算了!”妇女回答地快捷干练。这些西瓜个小比起超市的是小了许多,超市的价格是3元一斤。

过了磅付了钱,我对商贩说:“其实我觉得你们进来一次不容易,不如到小区里转转,吆喝吆喝,应该有人买的。”一句貌似安慰的话,却似乎勾起男商贩些许烦恼,说:“不了,卖不了就倒球了它。”他看到车边上还有半个刚才打开的西瓜,边说着,边拣起来扔进一旁的垃圾桶里。

提着西瓜回单元楼的途中,听到蹦蹦的发车声,回头看,夫妻俩真的驾驶着载着满满西瓜的三轮,驶离了。

在手机推送的新闻里看到,这里西瓜大丰收,农民进城卖瓜却是格外艰辛。

这段时日,尤其是去冬至今,受大环境影响,许多人失去了工作,或是生意惨淡破产转行等等不一而足。

有位共事多年的朋友,因前几年才按揭在京郊买了房,遇这特殊时期,电话、微信提供种种赚钱机会,均因种种原因受限,于是乎一怒之下拉黑了我,估计是要割袍断臂了。

数月前,疫情稍事好转,我便驾车去了西安,拜会了许久未见的良师益友,逗留数日,返回故里时,想起有发小曾专门去我所在的城市找过我,于是在故土重逢。

这位发小有个优点,凡事想得很开,忙忙碌碌数十年,每次遇见都在创业,都在开发某个项目。有得有失,这里不做赘述。

此次他又瞄上了康养产业,征求我的意见。我认为可行,并加棒了他的事业。果不其然,当他决定要做这件事的时候,各路朋友相继而来,各种资源畅通衔接。用他的话说,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心想事成也无非这般模样。


从创意开始,选址未做,新的楼盘边缘一条正在形成的康养产业街上,有朋友提供了三层数百平米的大独栋;房租虽不太贵但发小与我还在投资另一项目,一时现金流仍不是十分宽裕,就有其他公司愿承担大部房租同时入驻;缺设备,朋友资源马上提供甚至免费驻场;缺医师,有中心医院的教授前来加盟;缺文案策划,可巧我的闲散时间满满安排在他的左右,于是乎,一个崭新的“康养中心”从创意到开张,短短一个月便将要隆装登场。

中心命名源于品牌和拥有的公司,Logo是本人独立完成,并且揉入了发小导师们建议的五行相生。装修完毕,得悬挂颇有气势的对联,也是由我来撰写,由当地名家题书(名家仍在外地,作品应在不久就快递回来),内容为:

调五行通经络精医敬业

爱于心起于源合道践行


方土撰联,XX书

康养的范畴很大,但这个事业我毕竟是钟爱的,所以我乐在其中。

就好比那案头上的西瓜,我爱它,所以很享受它的滋味。

爱物及此,爱人何不如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