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民间故事书的主要作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梯尔·欧伦施皮格尔》
这是一部流传很广的笑话集。据传欧伦施皮格尔是北部德国(今荷兰)的一个农夫,生活在14世纪。他到处流浪,每到一地都有一番恶作剧,讽刺有产者、手工业行会师傅、强盗骑士、酒店老板、神父、律师以及一些贪得无厌的农民。他的行为体现了当时下层市民和手工业者对农民战争前夕中世纪愚昧、虚伪的等级制度的不满和改革的愿望。
后来以这个人物为中心写的笑话故事,有用萨克森方言写的《梯尔·欧伦施皮格尔》(1483),用高地德语写的《梯尔·欧伦施皮格尔》(1515)。以后德国作家汉斯·萨克斯、弗兰克·魏德金德、盖哈特·豪普特曼都写过以欧伦施皮格尔为题材的作品。比利时作家沙尔·德·科斯特的小说《欧伦施皮格尔的传说》(1867),德国作家君特·魏森博恩的剧本《欧伦施皮格尔、费德勒和胖子坡姆帕内的故事》(1949)以及著名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交响乐曲《梯尔·欧伦施皮格尔有趣的恶作剧》(1895),都取材于这部故事书。
《约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
浮士德的真实姓名可能是格奥尔格·查培尔,生于1480年。他冒充学者、魔术师、星相家、算命者到处漫游,自夸精通点金术。晚年生活贫困,约死于1540年。后来围绕这个人物产生了许多关于魔术师的传说和与魔鬼订约的故事。1570年开始有人记载,1575年出版了拉丁文的浮士德的故事。最完整的是《约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全书共69章,1587年在法兰克福出版。
故事书中的浮士德是魏玛附近罗达地方一家农民的儿子,在维滕贝格学神学,后来成为星相家、数学家和医生。一天他与魔鬼订约,魔鬼答应为他服务24年,条件是浮士德必须放弃基督教信仰,把自己出卖给魔鬼。魔鬼引导浮士德周游世界,使他获得了人类当时尚未获得的一切知识。24年后契约期满,浮士德只剩下眼睛和几颗牙齿在屋内,尸体被抛在屋外的粪堆上。后来学生发现了他的一本自传,据传就是这部《约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
浮士德的故事本来在民间流传,经路德派的僧侣加工修改,把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要求探索宇宙和人生的努力当作罪孽。但浮士德的形象所代表的16世纪德国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运动中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思想要求仍然十分清楚。这部书出版后很快被译成英、法、荷兰和捷克等多种文字。以后英国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写了《浮士德博士一生的悲剧》(1589),德国鲁多尔夫·韦德曼、约翰·尼科劳斯·菲采尔都写过浮士德的故事。18世纪以后莱辛、弗里德里希·米勒、弗·马·克林格、克·迪·格拉伯、尼·雷曼也写过取材于浮士德故事的作品。直到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和托马斯·曼的小说《浮士德博士》(1943)出版后,浮士德的形象才为世界所熟知。
《希尔德市民故事集》
这部故事书产生于阿尔萨斯,1597年出版,全称为《拉莱故事书,拉莱堡居民罕见的、荒诞的、闻所未闻而且至今未被描写过的故事和行为》,1598年第二版改名《希尔德市民故事集》。故事中希尔德的居民本是希腊七贤之一的后代,被贵族聘作顾问,他们的家产却遭到毁坏,因而回家。他们作了很多蠢事,如建造了一座市议厅而未开窗,便在中午用口袋装进日光倒在厅里;又如在地里播种食盐,等等。开始他们是有意识作蠢事,逐渐成了习惯,最后全村人都变成了傻子。
《希尔德市民故事集》内容生动,语言幽默,人物既可笑又可爱,他们的种种恶作剧表现了市民阶级无力反抗各种压迫的自我嘲讽,同时也表明封建领主统治束缚了人民的智慧,压抑了市民阶级的发展。后来以希尔德的市民为题材的作品有《爱开玩笑的人》(1603)、《诙谐滑稽的人》(1650)等。
《列那狐的故事》
列那狐是中世纪日耳曼人关于动物故事中的人物,有不少故事。最初是拉丁文写的《被浮者的潜逃》(约1140)。大约1185年,亨利希·封·格利谢采尔根据这部作品用中古高地德语写成《列那狐》,是德国最早的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大约1250年在尼德兰产生了《列那狐传》。以后亨勒克·封·阿尔克玛充实了荷兰的《列那狐传》,于1498年在吕贝克用北部方言发表,传遍北部德国。全书为诗体,6,800行。内容叙述一只狐狸为非作歹,引起公愤,被告发到国王狮子之前;但狐狸欺骗国王,陷害同伴,最后身居宰相和国王顾问之职。它影射人类社会,讽刺教会和世俗统治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