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难时,我们能从青年毛泽东得到什么启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对在莫斯科大学留学的年轻人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那时的年轻人,充满着朝气,一毕业就热火朝天地投入到建设 社会 主义新中国中去。

而现在,面对着生活和工作的繁重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对生活充满着无意义和无价值的失落感,有些人将自己变成不消费主义,过着清道夫般的生活,“躺平”也逐渐成为 社会 上流行的热词,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年轻的毛泽东,‘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地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

在战乱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他如何能够在自身没有良好条件的情况下,脱颖而出?我想,对于选择奋进的我们,他的成功至少会告诉我们三点启示。

1949年5月7日,周恩来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了一个报告,名叫《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在毛泽东旗帜下前进》,其中有一段话说道:“毛主席常说,他是从农村中生长出来的孩子,开始也是迷信的,甚至某些思想是落后的。他最不同意晋察冀一个课本描写他在十岁的时候就反对迷信,说他从小就不信神。他说恰恰相反,他在小时候也是相信神的,而且信得很厉害。当他妈妈生病的时候,他去求神拜佛。你看这样还不够迷信吗?那个课本写毛主席的故事,把事情反过来,说他从小就不迷信,打破迷信,生而知之。毛主席说,这是不合事实的。而且一般地说,在那样的封建 社会 里,不管农民家庭出身的也好,工人家庭出身的也好,一下打破迷信是不可能的。毛主席生长在十九世纪末的农村里,不可能没有一点迷信。”

生而知之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青年毛泽东成长起来,也是经历了破除“迷信”,从“无知”到“有知”的磨练。

他如何走出了无知的荒原,达到智慧的彼岸?了解毛主席的人都知道,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求知若渴,尤其是他酷爱读书。他曾说道:“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书不可以不读。”

少年时的毛泽东自学能力就很强,他像猫逮耗子一样搜寻和阅读在韶山能找到的各种书籍,周围的孩子们称他为“省先生”,意思是无师自通,无所不知。

还未到湖南第一师师范上学时,他用了半年时间在湖南图书馆自学,当时他身着单薄的衣衫,晨曦即起,傍晚而归,因钱财拮据,中午常常饿着肚子,就是有吃的也只是几个烧饼。即使如此,面对图书馆一排排的书籍,他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吃菜一样,贪婪地读,拼命地读。

这样,他的思想和知识,达到了同龄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以后的每一次作文考试,他几乎都是第一名,而且常常是满分,有一次甚至取得了105分的成绩。读书养学识、胆识,让青年毛泽东,有超乎同龄人的洞察力,这让他有更多的自信心,也就更有行动力。领袖气质,就是这样慢慢培养起来的。

《弟子规》上说:“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 意思就是说不要自暴自弃,圣贤也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我想毛主席也会是这样认为,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自己所做的事,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王阳明常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就是说不立志,一定不能做成什么事情。回想一下,我们经历的事情,那些立定目标的往往都能成功,而没有明确目标和完成的志向的,即使是件小事,也很难有所成就。

在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父亲毛顺生就手把手教他打算盘、记账,指望作为长子的毛泽东能从他的手中接过家业,并把它越做越大。可是,已经开了心智的少年毛泽东的志向不在于此,梦想着寻找更为宽广而精彩的世界。

后来,在16岁那年,他离家去湘乡求学,临走前将一张纸条夹在父亲账簿里,上面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明了他的志向和决心。

在长沙,他看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但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世间的悲情冷暖。尤其是他更加深刻地感知了穷苦人的生活,心中油然产生了让所有的中国人都吃上饭的朴素愿望,立志为大多数中国穷苦人民谋得幸福。

虽然当时,他也是手头拮据,常常是食不果腹,但就像他的朋友们说的那样,他“身无分文,而心忧天下。”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毛泽东更加刻苦地探求知识,以求改造中国和世界,打倒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最终,虽不是很如意的北京之行,让他结识了李大钊,从而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此他便有了改变中国的理论武器,一生奋斗。从此,他便一步步地走向了人生之巅。

如果一直闷头读书,虽然能变化气质,但如果没有志向做指引,青年毛泽东也很难成长为一代伟人。

所以说,一定要立志。

身心是合一的,如果心灵有问题,那么身体也很难处于 健康 状态。有时候,不能靠解决思想的问题,通过锻炼,获得了 健康 的身体,思维能力自然有提高,问题也就自然地解决了,心态的问题也会好很多。

没有 健康 的身体,一切都等于零,一个处于亚 健康 的身体,会大大地降低人的奋斗精神和意志。 曾经,毛泽东的身体也是不是很好的,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他就立志积极参加 体育 锻炼,彻底改变病弱的状况。

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期间,毛泽东是全校最努力的锻炼者。青年毛泽东的锻炼项目很多,如冷水浴、日光浴、风浴、雨浴、远足、爬山、露宿、六段操和游泳等等。在1917年,湖南一师通过“德智体”三个标准,开展了一次人物互选活动,而毛泽东得票最多。其中“胆识”一项,为毛泽东所独有,评语是“冒险进取,警备非常”。他所具有的胆识,也是建立在健壮的身体之上的。

后来,毛泽东曾自豪地说:“一个经常注意锻炼身体的人,才不会被风雪的寒威所吓倒。我过去练习过冷水浴,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冬天也还可以不用热水洗澡,小小的寒冻也还经得住。锻炼的确是重要的事情。”

正是因为持之以恒的锻炼身体,毛泽东才能在后来艰苦的战争年代,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战胜了一个有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生存在这个世界,有时候的确很累,有时候需要安慰和休息,但是休整以后,还是要继续前行。如果选择了放弃奋斗,一生毫无波澜地度过,那是多么的可惜! 人是 社会 性动物,对于不可逃避的家庭、 社会 责任,作为最有希望、最有创造力的年轻人,绝对没有理由让自己“坠落”下去。

我们要学习青年毛泽东,一定要读书求知!一定要立志上进!一定要锻炼身体!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