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朋友圈的尖子生》:他假装兜售的是成功学,其实贩卖的是方法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1

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你遇到的所有问题,别人都遇到过,而且还给出了一个可能最优的解决方案,你要做的就是,寻找获取答案的路径,虚心求教,如此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因为这个缘故,我尤其偏好人物专访的文章,研读他们经历和经验背后的处事哲学,他们看待世界的维度,学习的方法,及做事的态度等。

为什么说这个?

最近看了 小马宋 老师写的 《朋友圈的尖子生》 这本书,刚好满足了我长见识,研究牛人学习做事方法论的一大乐趣。事实上,小马宋老师的写作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一个人是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将他在行业内积攒多年的经验与认知分享给他人,而这些知识若靠你自己摸索,可能需要几个月,可能需要几年,又或者穷其一生也无法参透。

正如书名所言,因为小马宋老师所选取的采访对象都源自他的 “朋友圈” ,所以他在剖析他们的成长经历,转述他们的策经验和教训时,明显要比一般的采访更有料,情节更饱满;又因为采访的对象还是 “尖子生” ,所以你总是能从他们或有趣,或牛逼,或有趣又牛逼的经历中,获得各种有益、有意思的启发。

不过,在我看来,最牛逼的还是小马宋老师,除开他本人交友广泛,有能力聚合这么多有趣的人和故事不说,更重要的是,在与受访者的聊天当中,他总能够敏感而很有洞见地揪出一些事件,这些事件,表面上看虽然似末端小节,但在他看来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分析一个人身上所有偶然与必然的重点。得益作者透过现象揪出事物本质的能力非比寻常,所以自然拔高了整本书的认知层次。

2

因为我看完《朋友圈的尖子生》这本书,见识了很多牛逼的人物,所以不得不说,还是作者您老牛逼啊。

说说小马宋老师,各种机缘巧合,我做了文案工作。又因为小马宋老师是文案圈顶尖的大师,所以认识了他又是一种必然。

老实说,知道像小马宋老师这么一号人的存在,我表示很欢喜。还真不是因为他在广告创意营销这些领域做得多么牛逼,给了我这个文案菜鸟多么深刻宝贵感人的启发;我之所以成了他的死忠粉,更多的是因为这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职场生涯,真真堪称坎坷波折好事多磨啊。

没办法,互联网的时代,见识牛人这种生物的机会实在是一抓一大把,所以见惯了那些年少成名,月薪5万的助理,大器早成的牛人,继而不得不忍受一万吨的暴击后,当小马宋老师在文章中真诚且坦诚地写道,他在年轻的时候,并不是那种想得特别明白的年轻人,不像他的书《朋友圈的尖子生》里马文亚,10岁的时候就想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李叫兽在高中的时候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说,他的青春过的浑浑噩噩,步入职场后也是经历了好几番的瞎折腾,才步入正轨。

可不是瞎折腾吗。

“1998年,西安交大锅炉专业毕业,分配到中石化集团天津石化炼油厂烧锅炉。

2001年,到北航上学,没好好上课,期间全职做过IPMP培训、经济观察报策划、财经时报编辑。

2005年,加入国际广告公司FCB任文案。

2008年,加入奥美互动任助理创意总监。

2010年,加入蓝色光标公关集团参与组建蓝标互动广告公司并任策略总监。

2011年,创办在线技能交易网站第九课堂。目前兼任暴风影音品牌顾问。”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工作经历复杂了点,对大部分人的职业规划来说可能没有参考意义,毕竟当他真正进入广告行业,已经是二十八岁的高龄了。 而他也承认,所有的瞎折腾,原因都在于没有思考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以及该如何去做。

不过,也正是这种“坎坷”的经历,与他后来在所热爱的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与高度,更让人信服, 过去的荒废的时间,走过的“歧途”是你以后更加努力,愤而前进的理由,而不是你混吃等死,破罐子破摔的借口。

3

关于《朋友圈的尖子生》这本书,首先说明,这并不是一本贩卖成功学的书,(事实上,我也蛮讨厌成功学的)这是一本兜售成功方法论的书,像我这般的普通人看了之后,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无趣了,太不酷了,甚至是太穷了?!

不过被虐后,还必须庆幸自己读到了这么一本好书,因为不管是有趣的经历,还是做事的方法,这些东西不仅能让人大开眼界,还能启发各种思考,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让你看到了生命更多的可能性,原来事情还可以这么做,人还可以这样活着,也就是说它让你看到了一种自由。

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这本书带给了的最大价值,应该是关于学习与做事的方法论的思考,嗯,用李笑来老师的话说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说到学习方法论,一个毫无争议的分类维度是,自学与向他人学习。

关于自我学习,小马宋老师总结说, 世界上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和观察, 比如他在做广告的初期就阅读了几万个世界上最好的创意广告; 一种是通过阅读,直接看书看会的, 本书中讲述的人物之一李叫兽就是这样的,他通过阅读理论就直接应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去了。

我们大部分人采用的就是第一种方式,即主要是通过过模仿和学习他人以及别人的案例和作品来学习的。就拿我自己来说,每一次我进入一个新行业,或者着手一份新工作,主要就是看这个行业内最牛逼的人是怎么样的,然后通过一个一个的案例的积累,最终拼凑一个行业内的知识框架(当然这只是一种愿景,最后的真相可能是,知识框架是个什么东西,我从来没见过。。。)反正,我是压根就没有通过老老实实死磕一个领域最经典的书,来建知识体系的觉悟。。

4

老实说,我之前也是没有想到世间还有第二种方法论,也不知道地球上还有像李叫兽那样的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写的文章10W+也就罢了,关键是他的每篇文章都是干货满满,甚至很多行业的高手都在认真研读他定义的种种概念。如果只是10W+,有干货也就罢了,最让人不能忍的是,他居然是90后。

扎心了啊。

李叫兽长于系统的理论,能够将文案应该怎样写讲的头头是道,小马宋从李叫兽的少年经历和从小养成的读书习惯,分析李叫兽后来成为国内营销方面最年轻的专家,可不就和他年少的时候就展露出来的策略性思维方式有关。

可不是嘛,小的时候打架被秒杀,他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一本书研究如何去打架,然后从各种街头小贩那里买了各种研究打架方法的书后,开始研究整理各种流派打架的技法和策略……然后就不断地刻意练习,最后就成了学校里面最能打架的熊孩子之一了……

我最佩服李叫兽的一点就是,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理论结合实践,然后在执行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反馈,继而坚定了对理论的信心,继而坚持看过的理论一定要一一实践。

我们大部分人读书,不管是出于装逼,还是为了自我成长,都有这样一个误区:看过就忘了,抑或看了、记住了,也是对书中的道理将信将疑,不管它是对是错,反正我也不会去验证,更别谈什么指导实践了。

哪相信嘴上说着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心里最信奉的还是“知道那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5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很有自知之明,这辈子除了读书,我恐怕做什么都是废柴,好在对于读书,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擅长的。但是读完《朋友圈的尖子生》,看了像李叫兽,李倩等大牛的读书方法论,我觉得很恐慌啊,毕竟当你干一件事干了好几年,自以为还有点心得的时候,突然知道原来世界上还存在一个你根本不知道的玩法…………原来你自己只是一只井底之蛙,根本不知道天有多高天地间有多么的广阔。这很恐怖啊。

比之于困在自己的认知局限里,更令人恐慌的是,你有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里。怎么办呢?幸运的是,在《朋友圈的尖子生》这本书中,小马宋已经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小马宋的做法是,跟不同的人聊天,观察和了解一个牛人,这甚至变成他了主要的学习方式。

李倩,青山资本的董事总经理的做法是,整理她手头的名片,然后把她认为有意思的人,全部约出来喝下午茶。

脱不花,罗辑思维CEO的做法是,直接扑倒导师,很多年前,她在没有任何人背书和介绍,也没有支付任何费用的情况下,找来各种导师为她解答问题,辅导或者帮助她完成各种不靠谱的工作任务……

当然,这就是学习方法论的另一个维度,即如何向他人学习了,那么,有时间再接着说。。。

(END)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