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简历与东阳古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升任中书令(右相),后进封晋国公,和杨国忠(—756,山西人,祖籍陕西,东汉太尉杨震之后,张易之外甥,杨贵妃族兄,曾任宰相,封卫国公,因专权误国,败坏朝纲,导致安史之乱。详细介绍附录于本文后面)专权,

        长安元年(701年),楼颖出生。他的父亲为他取名岩,意思是像山上的岩石一样,有自己的思想和头脑。

      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2]

辞亲远游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

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岁。在安陆。

蹉跎岁月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谒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垍。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岁,游于晋(今山西省)。

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为河南省登封县的名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

开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到洛阳以北(今山西省一带)地区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十一月,至北都太原(唐朝开国之地),祀后土(土地神),大赦天下。十二月,归还洛阳。是年全国户数为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为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李白三十岁。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与庶民)家藏一册,梅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三月,韩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五月,张九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为人正直,敢于力谏,张九龄尤以文学才能,道德文章,为世所重。分天下为十五道,各置采访使(负责监察督办所辖地区的政治等项),是年长安久雨,京师饥谨,诏令放太仓米二百万石以赈民。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唐玄宗巡幸洛阳。二月,秦州(今甘肃天水县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坏殆尽,压死者四千余人。征沼自称生于尧时的道士张果先生,玄宗亲问以治道神仙之术。授其银青光禄大夫(银印上系以青色缓带,以为品位高的标志。副职),位侍中(唐门下省协助宰相起草文书等项的官吏)。[2]

西游献赋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供奉翰林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东阳古城为何不在东阳——探究地名“东阳”的历史

2014-09-04 21:21东阳新闻网卢旻衎

  近年来,江苏省盱眙县“东阳古城”附近许多汉墓的考古举世瞩目。“东阳古城”即“东阳城遗址”。很多东阳人产生疑问:怎么离我们浙江东阳这么远的地方有一个东阳古城?地名“东阳”是哪个地方先使用的?故本文探究了地名“东阳”的历史。

  全国以“东阳”为地名的虽然不少,但自秦朝以来,以“东阳”作为县名的却不多,时间较久的是两个地方:淮南地区秦汉两晋时的东阳县、浙江金华地区设立自唐代的东阳县。依据《东阳市志》等资料[1,2,3],本文将两县主要的建置沿革分别进行阐述。

  一、秦汉时的东阳县

  公元前221年,秦朝设立“东阳县”,隶属九江郡,后来改隶东海郡。此东阳县位于淮南地区,其辖地大致为今江苏盱眙县马坝镇、金湖县、宝应县、安徽天长市北部,县治所在今江苏东阳城遗址所在地。

  “东阳”地名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古代地名中的“阳”字多指在山的南面,也可指在河水的北面。《孙膑兵法》中提到“平陵,其城小而县大,人众甲兵盛,东阳战邑,难攻也”,意思是平陵(今山东定陶)为东阳地区的军事重镇,难以攻克。故东阳指今山东定陶一带。这一地带正好位于黄河之东(南)、泰山之(西)南、太行山之东南,即“水之东,山之阳”。 《左传》中“吴伐鲁,克东阳”提到的东阳、《史记·赵世家》中“王再之卫东阳,决河水,伐魏氏”提到的东阳与此区域大致相同。秦汉时的淮河在下游流向东北。东阳县位于淮水之东(南),并且仍位于泰山、沂蒙山以南,故也符合在“水之东,山之阳”的地理特征。

  秦末至西汉初,东阳县隶属东阳郡。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把东阳郡改为广陵郡。故淮南地区东阳郡存在时间约85年。

  汉代早期,淮南东阳县经济文化发达。考古发现这一地区有大量汉代墓葬,比如大云山汉墓,出土了金缕玉衣、玉棺等大量稀世珍宝[4]。当地还有一段顺口溜:“说东阳,道东阳,东阳遍地是宝藏。自从出现盗墓贼,十墓被盗九墓光。”

  东汉末,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曹操强令淮南数万人迁往淮北,造成百姓恐慌,纷纷逃往东吴(见《三国志·蒋济传》),以致东阳县人口稀少,历经四百多年的淮南东阳县被废除。

  二、浙江东阳初称汉宁县,后改吴宁县,隶东阳郡

  今浙江省东阳市最初建县时并不称为“东阳县”。这里在西周时属越国,可能是越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带[5]。秦朝时这里属会稽郡。东汉末,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始在此建县,称为“汉宁县”,寄寓“汉地安宁”的美好愿望,仍隶属会稽郡。

  东汉亡,魏蜀吴三分天下,东吴把“汉宁县”改成了“吴宁县”,可能改于公元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吴王、正式建立吴国之时。隋唐以前,吴宁县城位于今东阳市歌山镇,其县城遗址称为“吴宁古城”。

  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会稽郡分置出一个东阳郡(今浙江金衢地区),治所在长山县(今金华市)。此时距淮南东阳县被废仅57年。《方舆胜览·婺州》记载,取名“东阳”是因长山县“在金华山之阳,縠水之东”。金华山位于今金华市城北。縠即瀫,均读hú。瀫水可以指衢江和兰江的并称。衢江是兰江的上游支流。两江均向东北流。吴置东阳郡所辖区域均在衢江和兰江东(南),所以也符合在“水之东,山之阳”的特征。“东阳”地名不是始创于此时,淮南东阳县远没有到被遗忘的时候,更何况东吴当时有许多从淮南东阳县迁来的百姓。因此,东吴在设立东阳郡时,应是沿用了秦汉时曾用过的郡县名“东阳”,希望此东阳郡延续秦汉时淮南东阳县的繁华。东阳郡设立后,吴宁县划属东阳郡,两晋不变。此东阳郡下文中特称为浙中东阳郡。

  三、西晋复置淮南东阳县,至东晋末又废

  西晋统一天下后,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恢复了淮南东阳县,隶临淮郡。可见原淮南东阳县至此时仍未被淡忘。到东晋义熙7年(公元411年),淮南东阳县又被废,原因不明。此处在南朝时可能也设有东阳县。浙中东阳郡在两晋一直保留。所以在两晋时期,江淮有东阳县,浙中有东阳郡。

  南朝梁、陈时,浙中东阳郡改称金华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金华郡改“婺州”,吴宁县被废,长山县被改称吴宁县,开皇十二年又改称东阳县,开皇十八年又改称金华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改婺州为东阳郡。

  四、唐代恢复吴宁县,但改称东阳县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东阳郡又改称婺州。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朝恢复吴宁县,但改称东阳县,袭东阳郡名,隶属婺州。县名“吴宁”可能因“汉地安宁”改“吴地安宁”的先例,唐朝统治者觉得作县名不妥。

  此后“东阳”县名在这里基本上沿用至今。“吴宁”成为东阳县城区地名也使用至今。目前虽然全国有很多乡镇和村庄以“东阳”为地名,但是以“东阳”为县市名的只有一个浙江省东阳市。

  今浙江省东阳市虽仍位于瀫水东侧,但相距甚远。东阳市在金华山东北约60公里,故今东阳市不在金华山之阳。若直接说今东阳市取名“东阳”是因“在金华山之阳,縠水之东”,容易让人不得其解。东阳市境内东阳江为东西流向,城区南北皆是丘陵山地。若简单说取名“东阳”因在“水之东,山之阳”,会让人不知是何水之东,何山之阳。对于今东阳市,可说它在“瀫水之东,会稽山之阳”。它其实仍有在“水之东,山之阳”的特点。

  五、结语

  淮南东阳县建县比今浙江省东阳市建县早416年。前者主要存在于秦汉和两晋。西汉初期的东阳郡也位于淮南,存在约85年。东吴两晋时的东阳郡位于浙江金衢地区,因在“水之东,山之阳”而沿袭“东阳”郡县名。唐垂拱二年,郡县名“东阳”转由原东阳郡下辖的吴宁县沿袭至今。

  经过探究“东阳县”异地同名的历史,本文解释了为何东阳古城不在我们浙江东阳。“东阳古城”主要指秦汉两晋时的东阳县城,其遗址在今江苏盱眙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