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是我家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1

我的家乡——常熟,是个美丽富饶的江南小城。它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长江口南岸。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被称“江南鱼米之乡”。常熟山青水秀,景色优美。古人“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诗句流传至今呢!

常熟山清水秀,景色秀丽宜人,是个迷人的好地方。几十年以前,古城常熟是那样的落寞与苍桑。常熟市里破破烂烂的老房子随处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常熟城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鳞次栉比,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了。你看,经常堵塞的马路早已不见了踪影,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既宽敞又整洁的柏油马路。马路两旁种上了一排排的行道树,花圃里,种上了各种各样花树。这边的花谢了,那边的花又开了。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在灿烂的阳光下发出夺目的光彩。一年四季,常熟都被绿树环抱着,到处鸟语花香,就像一个大花园。因此,常熟获得了 “国际花园城市”的美称。

原来的虞山公园改建成了亮山工程,亮山工程是常熟虞山又一新的风景线。走进亮山工程,一眼就可以看见一个小小的湖泊,那就是“映山湖”。一阵微风吹来,湖面荡漾起片片鱼鳞似的波纹,湖水清澈见底。站在湖边,不时可以看见水里鱼儿畅游,加入到游人欢乐的气氛中。映山湖上横跨着一座七孔拱桥,站在桥上向湖面望去,湖面倒映出婀娜的树影,苍劲的远山,使我们感到像在画境中一般。

几十年以后,弹指一挥间,再过几十年,我的家乡会变成什么样呢?相信所有的人都想象不出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家乡一定会变得更美,家乡人民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常熟是我家作文

我的家乡——常熟,是个美丽富饶的江南小城。

它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长江口南岸。

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被称“江南鱼米之乡”。

常熟山青水秀,景色优美。

古人“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诗句流传至今呢!常熟山清水秀,景色秀丽宜人,是个迷人的好地方。

几十年以前,古城常熟是那样的落寞与苍桑。

常熟市里破破烂烂的老房子随处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常熟城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鳞次栉比,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了。

你看,经常堵塞的马路早已不见了踪影,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既宽敞又整洁的柏油马路。

马路两旁种上了一排排的行道树,花圃里,种上了各种各样花树。

这边的花谢了,那边的花又开了。

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在灿烂的阳光下发出夺目的光彩。

一年四季,常熟都被绿树环抱着,到处鸟语花香,就像一个大花园。

因此,常熟获得了 “国际花园城市”的美称。

原来的虞山公园改建成了亮山工程,亮山工程是常熟虞山又一新的风景线。

走进亮山工程,一眼就可以看见一个小小的湖泊,那就是“映山湖”。

一阵微风吹来,湖面荡漾起片片鱼鳞似的波纹,湖水清澈见底。

站在湖边,不时可以看见水里鱼儿畅游,加入到游人欢乐的气氛中。

映山湖上横跨着一座七孔拱桥,站在桥上向湖面望去,湖面倒映出婀娜的树影,苍劲的远山,使我们感到像在画境中一般。

几十年以后,弹指一挥间,再过几十年,我的家乡会变成什么样呢?相信所有的人都想象不出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家乡一定会变得更美,家乡人民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常熟太公岛作文怎么写

追寻常熟名人足迹题记:“爸爸,‘世上湖山’的后面一句是什么呀?”“小迷糊,这都不知道啊?‘世上湖山,天下常熟’你这个常熟人竟然不知道这句话,太差劲了哟!”“你可别光顾着嘲笑我,你可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这可难不倒我,晚清帝师翁同和老先生回到家乡,提笔写下了这八个大字,从此就一直流传下来了。

今天是星期天,何不让我们去翁同和故居走一遭,感受感受。

”“好啊,好啊!”顶着当头的骄阳,寻着幽静小巷中偶尔传来的犬吠声,穿过弯弯绕绕的状元坊,轻轻推开这古老的宅门。

展示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翁宅,顿时宅门中飘出清幽的书香让我不禁肃然起劲。

翁氏故居是一所保存比较完善、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风格的官僚住宅,它位于城区翁家巷门2号。

当年翁同和三岁的时候,父亲翁存心买下此宅,扩充修缮,成为一所典型的江南特色的官邸。

翁同和在这里度过了他童年时代,后来他随父亲上京,考上状元,在朝为官,成为两代帝师。

爸爸在一旁给我进行讲解,我知道了宅第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我俩缓缓步入门厅,中轴为轿厅、彩衣堂、后堂厅和双桂轩。

东部有照墙、玉兰轩、知止斋和小院。

西侧依次有思永堂、晋阳书屋、柏古轩和明厅。

彩衣堂是故居中的主体建筑,位于第三进。

清道光十五年,其父翁心存回乡庆贺母亲七十五岁寿辰,适值嘉庆帝的皇后纽祜禄氏六十大寿,翁家请当时的江苏巡抚陈鉴书写“彩衣堂”匾额,彩衣堂取“二十四孝”中“老菜子彩衣娱亲”之意,并国恩家庆的盛事。

廊柱雕梁画栋,院井错落有致,这里有正襟危坐的堂训之地,有体现荣华官势的大厅客堂,也有小憩养性的别院小轩。

站在院中,想象当年在这四方天空下的日子,是怡然而有张弛的。

主人的智慧与性情,影射在朱门黛瓦上,投射在隽秀的窗棂上。

我们又来到了书房,书房中绕梁不散的笔墨的香气,隐隐似见翩翩公子与抚髯老人在吟诗作对。

我深深浸溺其中,幻想着能吸取一点睿智的灵光。

小院里非常的安静,游人不多,一道道木门,在我手中吱呀呀的推开,挥散不去对这位帝师的重重敬意。

参观过一楼,我们拾级而上来到了位于二楼的书法陈列室。

和翁同他遒劲的书法如今就陈列在这阁子里,他生平的事迹也罗列在各个展厅里。

熟知了他的人,不再瞻仰他的事迹,却也常想来这里逛逛,踱着方步,漫走在宅院里,似与翁老先生在侃侃而论,神交已久。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游览完了翁同和故居,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小时,但是我却觉得仿佛回到了清朝,恍惚中看见翁先生正声情并茂的在给小皇帝讲解文章精髓呢,不禁感叹今天我真是不虚此行啊!

我和同学去常熟旅游作文 200字

仿佛一下子从地球来到火星,常熟的一切都令我们陌生。

常熟的恬淡、葱葱郁郁却也使我们有种仍在家乡的感觉。

昨天一大早,兴奋中的我们坐车前往常熟。

一路上,好奇心主使着我们的思想。

我们幻想着那气势磅礴的芦苇荡,幻想着那一只只鲜美的大闸蟹,幻想着那沿湖而立的虞山。

不知什么时候,导游提醒我们“快到沙家浜了”。

朝汽车外望去,满眼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文化底蕴。

下车后,很快就到了自由活动的时间。

跟随着大部队,我们来到了影视城。

刚进城门口,就感受到一种现代社会所不及的那种古朴而又充满活力的气息。

往前走,有几间客栈。

酒桌、凳子整整齐齐的摆在那里,隐约中看到桌上放着几坛酒,我们学着古代侠义之士,痛痛快快地喝了几口,心中的苦闷和忧愁顿时抛到九霄云外……出了客栈向右走,一间杂货铺吸引了我。

虽卖着现代的东西,却在着美轮美奂的建筑的衬托下,别有一番新意。

我和同伴各买了一只象征着幸福的香囊,从杂货铺里出来了。

头一转,突然看到左边有座桥,便奔向那座小桥,倚在桥头,注视着下方的河水。

突然间想起了南通的濠河,也是这般清澈……马上就要出城了。

远望城外的碉堡,上方圆圆的,墙身上还有好几个矩形的洞,战场上严肃的气氛涌上心头。

近看,才觉得碉堡是多么神圣。

它曾经为战士们做过巨大的贡献,是战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观完碉堡后,便奔向芦苇荡。

风轻轻地在芦苇梢上滑过,数百里芦苇便在风的号召下摇曳。

记得曹文轩先生曾在《细米》里描写道:芦荡万顷,直到天面。

千枝万枝芦苇,都在他们的季节里开花了,一天比一天蓬勃,一天比一天白。

硕大的、松软的芦花,简直是漫无边际地开放在天空下……秋季芦花虽已枯萎,比不上夏天时的那份多姿,却也绽放出自己的美。

淡淡中闻到了一股芦苇的味道,清新宜人。

待到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当地的百年老店聚餐。

一只只阳澄湖大闸蟹静静地在盘子里呆着,让人不忍打扰它们的好梦……吃完午餐后休息了一会儿,我们便走向虞山森林公园。

感觉虞山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和南通的“狼马见君皇”相比差远了。

但在尚湖的包围下,便多了几分灵秀。

我们好几次选择穿过树林直接上山,虽然累得脚底发软,但觉得很喜悦。

下山后,我们便在广场上放风筝、买气球,重温儿时的天真烂漫。

很快,集合的音乐响起,我们集中在山脚下,准备踏上回家的征程……

写常熟花边的作文

可爱的常熟“十里青山半入城,七溪流水皆通海。

”我的家乡——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常熟,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山明水秀。

元代书法家缪贞曾在西门大街致道观门牌坊上题有“虞山福地”横匾,孔子的弟子之一——南方夫子言偃就生活在常熟。

还有巫咸、姜尚传奇,吴地始祖仲雍……名人在此留名。

革命教育基地沙家浜,芦苇丛生,河道纵横,使得当年新四军成功抗日。

常熟地势好,所以粮棉、蔬果、水产、风景,样样丰富,真是美丽富饶!再加上勤劳的百万市民,怪不得连周总理都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要有20个常熟就好了。

”跨入新的世纪,常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朝着繁荣的商贸旅游城市、山水一体的生态城市、开放的港口城市和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迈进。

四通八达的大道,林立的高楼,美丽的城市广场历历在目,虞城的昨天,今天,历史,文化,尽显于此。

尚湖碧波荡漾,中间的小岛似仙人撒在其中的美丽珠链,穿湖大堤如一根金色的腰带束在尚湖的中央,望虞楼则如腰带上的金扣子,十三孔的湖桥高架湖上。

常熟到处清新一片。

...

我骄傲,我是常熟人!作文

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五(3)张君靓辅导老师杨巧英我骄傲,我是常熟人!常熟,听这个名字就让人知道这里年年风调雨顺。

来过常熟的人都知道这里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所以,作为常熟人的我们,怎能不为美丽富庶的家乡而骄傲?人间最美四月天,眼下已经是四月底了。

你看,春梅桃花还没谢完,各种颜色的樱花,高贵的郁金香,大红的山茶花已经开满了虞城街头。

尚湖两畔的垂柳拖着柔媚的长条,在春风轻柔的抚摸下,白色的柳絮似雪般飘舞。

随处可见的城市园林也充满了春意,方塔公园、虞山公园里面绿荫匝地,游人不绝;大的鸟、小的鸟,颜色斑斓,它们在树丛里飞来飞去唱着春天的歌,好不快活。

活泼可爱的孩子,在春天的感召下,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奔跑着,追逐着,笑声是打心眼里发出的。

一些青年男女正拿着数码相机在摄春天呢,小心你也被摄进去哦!不时还有流水般动听的古琴乐声,从地上的各个喇叭里飘逸出来。

到处都充满了春天的香气息。

再去宝岩生态观光园走走吧。

“春色满园未曾关”,离园甚远,满山的绿色便已映入你的眼帘,使你忍不住多吸几口新鲜的空气。

这里树林茂密,有大量的杨梅树、桃树等几百个树种。

最值得一提的,还有大片大片的竹林,你可以静下心来,坐在这竹林的茶楼里,背靠竹椅,捧上一杯上等的虞山绿茶,让茶香留唇,听微风吹动竹叶发出的“沙沙”声响,让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如果你饿了,让茶倌把常熟的家乡菜直接搬到竹林里,倾听着小鸟的呢喃软语,品尝着美味的人间佳肴,自然可以比得过五星级饭店了。

再过一个多月,杨梅就熟了,如果你再来这里你就会看到平日里看不见的情景:当地的小细娘大婶娘提着小篮,装满了鲜艳欲滴的杨梅,脆甜爽口的桃子,金黄香浓的枇杷,用常熟的方言问你要不要尝个鲜。

在这里你感受到的是轻松与休闲。

出了宝岩向南走,便是宁静幽长的穿湖大堤,大堤上成片的绿色草坪,湖边的池杉夹杂着鸟鸣声声清新的湖风扑面,尚湖的秀丽景色可以用"惊艳"这个词来形容。

穿过穿湖大堤,就是尚湖公园了,这里人也把尚湖叫做“西湖”,这里的景色确实可以和杭州西湖媲美:水面开阔,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尚湖公园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牡丹花会,这里的牡丹园可以称得上是“江南最大的牡丹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来欣赏"国色天香"。

常熟除了美丽的湖光山色,还有闻名全国的服装城,有琳琅满目的世界名牌,笑迎四海八方客;蒋巷村,有丰富多姿的田园风光,绽放小康生活幸福花:沙家浜,有革命历史的深深纪念,激荡建设家乡无限情……常熟城既精致又大气,来这里的人不管是观光还是创业都不会让人失望的。

一个可以浪漫休闲的城市,一个大展宏图的城市,这就是我的家乡——常熟。

我骄傲,我是常熟人!

写关于常熟方塔的300字的小作文

朋友,如果你来我们常熟,一定不会不去大名鼎鼎的方塔街,哦,对了,那方塔公园就在方塔街的北侧,公园的南大门正对着方塔大街呢!哦,既然已经到了方塔街,那就跟我一起进方塔公园溜溜吧! 哦,差点忘了告诉你,方塔公园始建于1997年,复于1998年,依宋代建筑风格重又加建至1999年竣成,园因有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的方形崇教兴福寺塔(即方塔)而名。

(崇教兴福寺现在已不复存在) 哦,你知道方塔公园的“三绝”吗?那就是古井、方塔和银杏!你们还是先随我去见见古井吧!哦,那古井大得像我家的六人圆桌,你看,我都坐上井沿儿了,还是用手来量量井沿儿的宽度吧(井口到井台外沿)!哇,大约半米呢!再来目测一下,嗯,井腹直径大约1.5米呢!我们一起来读读那石碑上写些什么:方塔井开凿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井深5.7米,上置以整块巨型青石雕成之八角形井栏,古朴敦厚,端庄凝重,井壁部分用砖与塔基之砖相同,故证此井与塔同时所建,应系寺僧所开凿。

你看那井沿儿坑坑洼洼的,再看那井里,都长了很茂的一簇草和密密的一层青苔,可见年代久矣。

接下来嘛,还是随我去青睐一下古银杏吧!你看这是一棵多大的古银杏树呀,它屹立在古轩之间,虽然古银杏的叶子还没有完全吐绿,但毫不比以前有树叶的时候逊色!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点也不失它那苍劲雄浑的风采!哦,据资料介绍,这棵古银杏高2米,主干胸径有2米多,是公园里宋代遗留下的“三宝”(即三绝)之一,这棵树的树龄已有800多年(呵,但还不及我们谢桥粮管所大院的那棵高寿呢,我们粮管所大院的那棵都900多岁了),听说银杏树价值很高,它以长寿著称,叶,果均可实用,还可以入药呢! 离开银杏树,该随我去参观一下这公园的主人——方塔了。

方塔本名叫崇教兴福寺塔,简称崇教宝塔,以平面呈方形,俗称方塔,它巍峨峻拔,辉耀吴中,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成于咸淳八年(1272),地宫有“端拱元年”纪年佛象,始建年代或许更早。

塔四面九级,盔帽顶,斗拱挑檐,火焰门,几何纹栏。

外廓曲线柔和,每层翼角舒展,高67米多,是城内最高古建筑,为常熟标志,是省级文保单位。

塔下原有崇教兴福寺,亦称东塔寺,久废。

为了一睹它的风采,我们还是蹬塔进入它的腹内看看。

我们先打量一下这低层吧,哦,你看,有一个硕大的千手观音镀金塑像,她前面的贡品桌上有两个惟妙惟肖的水灵灵的水蜜桃,都露着个红扑扑的笑脸呢!哦,我们还是上楼吧!糟糕,这木质楼梯又窄又陡,真像虞城老街那些老木楼的木楼梯,陡得可怕!可要小心点吆,别摔着了!哦,对了,前几天版神太阳能有限公司在这里还举行了蹬塔比赛,最快的选手一个来回才用了不到3分钟,这么陡的楼梯我真想不通他怎么会爬得这么快!上了两楼,你该看见墙上挂着一张佛像,哦,怎么又是千手观音?你看,那慈眉善目的观音安详地稳坐在莲花宝座上,观音头顶红、黄两个太阳,显得荣光满面,光彩照人,可惜观音旁边守卫着的魔家四将,他们个个凶神恶煞的,你该不会和我一样吓得够戗吧! 我们还是逃向三楼吧,哦,此时你一定也会像我一样想起唐僧扫塔的情景,西游记里唐僧扫塔时的那股虔诚样儿真是历历在目,三层、四层、五层都没什么特别,我们还是上六层吧,哦,中央有一根特大的红漆柱子,我和你双臂合围正好可以围个圈儿,这根柱子一直延伸到第九层(顶层),我们还是直接上顶层吧!哦,顶层终于到了,我们可以从这顶多狗洞那么大的微型火焰型塔门像小狗一样钻出去,来到外面那同样微型的围廊上,猫着腰,俯视常熟大地,哦,在方塔最高层看风景是不是很爽!你看,西边是虞山,虞山古称乌目山,因东临沧海,又名海嵎山,又因状似卧牛,一名卧牛山。

话说卧牛,倒真像一头卧着的壮牛,它头朝南,尾向北,好像在展望常熟美好的未来呢!你向西望望虞山,噢,你一定可以清晰地看清坐落在半山腰的辛峰亭和虞山门,这是常熟古城墙的西大门,如果你向南看,哦,高楼林立,错落有致,其间树木葱茏,绿地片片,传递着一派欣欣向荣的现代城市气息。

出了方塔,我们一起去参观方塔后院的名人馆吧。

常熟名人馆于1993年建成开放,以蜡像、传略、画景、图片、列表等陈列手法介绍常熟历代名人,旨在使后人直面贤哲,以鉴古知今,继往开来。

一踏进名人馆,你就会看见当门的两根硕大的红漆大柱上赫然写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乌目云开是聚古贤人自虞仲言偃先行以来光焰德”,下联是“尚湖碧潋更育今英士拓政治学术诸域而广赤明新”。

大柱中间的天然木质屏风上介绍着什么呢,我们去瞧一瞧吧,哦,原来上面写着: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常熟,作为吴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商周以来,人文荟萃,才俊辈出,产生了38位状元,4位榜眼,5位探花,以及18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商初良相巫咸,商末先贤仲雍,春秋哲人言偃展开常熟文化之首页,自兹而后,英士顾彦,累世不绝。

科举时代,自唐至清,出进士483人,其中状元8人,榜眼4人,探花5人,在政治文化艺术、科技诸领域,吾邑代有...

叫化鸡又名黄泥煨鸡。

相传明末清初虞山之麓有一乞丐,宰鸡去内脏后,因无锅灶,遂涂上山泥,置火堆中煨烤至熟,去泥壳而食,味极鲜美。

“叫化鸡”由此得名。

民国9年,山景园名厨朱阿二,选地产“三黄”(黄羽、黄嘴、黄脚)母鸡,配以鸡肫、鲜肉,火腿、香菇等为填料,用荷叶包裹,并改进涂泥等制作工艺,讲究火候,煨熟去壳,不失原形,装盆淋上麻油后,随附芝麻甜酱和葱白段蘸食。

因皮色金黄,香气四溢,肉质酥软肥嫩,腹藏配料适口,色香味俱佳,声誉不胫而走。

该菜于1983年获江苏省商业厅名特产品证书,并被列入《中国菜谱》 叫花鸡的由来 “叫花鸡”原出于江苏常熟,是一些穷苦难民(或叫要饭的)抓来的鸡,用泥巴把鸡包起来,架火烧泥巴,泥烧热了鸡也就熟了,但这是一道登不了雅之堂的菜。

有个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江南,不小心流落荒野。

有一个叫花子看他可怜,便把自认为美食的“叫化鸡”送给他吃。

乾隆困饿交加,自然觉得这鸡异常好吃。

吃毕,便问其名,叫化头不好意思说这鸡叫“叫花鸡”,就胡吹这鸡叫“富贵鸡”。

乾隆对这鸡赞不绝口。

叫花子事后才知道这个流浪汉就是当今皇上。

这“叫花鸡”也因为皇上的金口一开,成了“富贵鸡”。

流传至今,也成了一道登上大雅之堂的名菜。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常熟是我家作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