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词和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9

1. 语文的文言文怎么区分词性.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

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尤其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同学们较难区分的,现在就把动词的使动、意动以及为动用法放在一起进行认知比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定居) 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让……做丞相) ③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使……做王)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例如: 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发怒) “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成为使动用法。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 谨食之,时而献焉。(“食”,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i。)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势力削弱) ③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 ④空乏其身。

(使……受贫困之苦) (四)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变成四个”,“六”可解释为“使……变成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凡能译为“使……怎么样”的词语,就是这个词语具有了使动的功能,视为使动用法。

二、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可译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

(把……当作鱼肉〔任意宰割〕)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把……当成伴侣,把……当作朋友) ③孟尝君客我。

(把……当作客人)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结构形式上没有区别,只是所表示的意义不同。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

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来体会二者的区别。 三、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是一种少见的动宾关系,指谓语动词“为了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例如: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

(为……哭泣) 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 使动、意动、为动这三种活用方式在判断、理解、翻译时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凡谓语有使宾语如何,以“使……为”的形式对译的,属于使动用法;谓语有认为宾语如何,以“以……为”形式对译的叫作意动用法;谓语有为了宾语怎么样,以“为……”形式对译的叫作为动用法。如“闻寡人之耳者”要译为“让我的耳朵听到的”,这是使动用法;“固以怪之矣”要译为“本来就认为这件事是很奇怪的”,这是意动用法;“死国可乎”要译为“为国而死可以吗,这是为动用法。

总之,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积累,注意比较,可以试着翻译成以上三种格式,再根据语境看哪一种翻译最合理,进而明确属于哪一种活用。

2. 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区别

原发布者:凝眸深蹙

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2、外部形式的差异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3、题材内容的差异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

3. 求诗、词、曲的区别;文言文与白话文或现代汉语的区别

第一、诗,词。

1、诗大多部分是借用于景物和背景为垫底,展开描写。主要介绍古代山水,事物变化和人物状态,要求从读、看、理,都能彻底,也有能编成戏曲,现代儿歌来表达情感。

2、另外,也有相代诗歌,跟古代文风也有相同之处,以几种形式呈现。可以借物喻人和以物为第一人称来通过美词传播自己的情感的这一方式。

(结合)区别于曲结合,诗曲结合,单诗,单曲。

3.曲子附带旋律,比诗歌更能传神地理会编曲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曲子也分为现代流行曲,古代文雅曲。

诗和曲可以融合,同时又可以单独成为整体,各有千秋。

二、文言文与白话文。

文言文词性灵活,虚词表意多变,一词可多义表达真挚。

文言文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词来主动语句,韵味隆盛,韵味深浓,表达的情感有众多不同,在理解时有点难度,但是读起来跟诗词等有一样之处。

现代汉语让人易懂,不同于文言文的一点就是现代汉语的幽默型可以随便转换,表达容易,不会生硬。

4. 古文和文言文有什么区别

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5. 如何区分文言文里的词是使动还是意动用法

可以根据翻译,使动是使。。怎么样,意动用法是认为。。怎么样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思。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6. 区别词在名词中怎么解释

又叫非谓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只能修饰名词作定语、不能作谓语的词。

例如:

正 副 男 女 荤 素 金 银 单

慢性 彩色 上等 初级 大号 万能 野生 亲生 草本

人造 冒牌 特等 劣等 远程 中程 特级 独生 野生

活期 长期 无偿 潜在 现行 稀有 民办 大陆性 综合性

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而属性往往是对立的,所以区别词常常成对或成组出现。

例如:

男—女 金—银 雌—雄 单—双 正—副 公—母 长期—短期

活期—死期 无偿—有偿 民办—国办 阴性—阳性 国营—民营

西式—中式 男式—女式 慢性—急性 有限—无限 民用—军用

精装—简装 职业—业余 大陆性—海洋性 直线型—流线型

综合性—单一性 无条件—有条件 大型—中型—小型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①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

②不能作主语、谓语和宾语

③不能前加否定副词“不”

区别词与形容词的辨析

①形容词可以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等句法成分。

区别词只作定语修饰名词,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只有加上“的”组成“的”字短语后才能作主语和宾语,所以区别词也称作“非谓语形容词”。

②形容词可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

例如:

勇敢—不勇敢 聪明—不聪明 含蓄—不含蓄 平淡—不平淡

区别词则不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

例如:

大型——不大型 长期——不长期

国营——不国营 精装——不精装

功能

1、能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

2、多数区别词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3、在一定语境中,被区别词直接修饰的名词可不出现,结果就形成了区别词直接充当主语、宾语的情况。如:中号的太小。寄挂号。

4、不能前加“不”,否定形式前加“非”。

5、充当定语时,可两个或几个连用。

6、有一小部分区别词既可充当定语,也可充当状语。如高速火车、高速前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