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银行业大裁员,铁饭碗也不保了,金融人士路在何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去年,全球有不少大型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


从公布的银行裁员计划,人数高达8万人。


其中,裁员最多的是欧洲银行,占据了全球银行业裁员80%以上的人数。


仅仅是德意志银行一家,就裁掉了18000人。


裁员潮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银行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削减了人力开支。



本以为经过刮骨疗伤,在下一年,即2020年,银行业能好起来,谁知道开年就来个疫情大爆发。


没办法,银行只能继续裁员止血。


据报道,花旗银行本周内将开始恢复裁员,这次裁员预计约为2000人。


瑞典商业银行未来两年内拟裁减约1000名员工。


英国劳埃德银行也宣布计划裁撤639个工作岗位。



从全球银行业整体上看,欧洲、北美到亚洲、非洲今年有30多家银行计划裁员。


而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全球银行业今年宣布的裁员总数已经达到63785人。






传统银行的成本主要就是管理成本,而裁员是最直接降低成本的手段。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指出,发达国家银行业成本收入比普遍处于较高水平, 2018年主要大型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达到60%左右。


如此高的成本,遇到经济不景气时,银行裁员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中国,银行工作一直被认为是铁饭碗,收入比公务员高,稳定性不比公务员差,是妥妥的香饽饽。


银行工作那么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银行有收入,自然不在意多招人多发钱。


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更重要的是未来中国步入发达国家后,中国的银行会不会也变成那些动不动就裁员好几万的欧美银行,一旦业绩不好了,就开启大裁员呢?


可预见的几年内,银行工作真的就不那么香了。



好了, 银行铁饭碗不铁了,也不 像香 ,那金融专业还能学么?


要知道,中国大学里的经管系一直是高分录取,当年难得考上的好专业,现在你告诉我不行了?






其实不用等中国步入发达国家,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就已经足以动摇银行工作。


去年10月,富国银行曾经出具了一份长达225页的报告,专门研究了 科技 会对整个金融服务业带来的冲击。


报告里写到, 银行其实比任何一个行业在 科技 上的投资都要高,大约每年投资1500亿美元左右。


越是大型的银行,就越是看重 科技 投资,因为 科技 会决定一个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说,大数据技术能让银行实现更精准的销售,人工智能技术,能大幅度降低贷款处理流程的成本。


而这种投资趋势的结果就是,在接下来的十年,美国的银行总计将会裁掉20万人。



中国的银行,在智能化上肯定也不会落后。


在中国其实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趋势,比如 中国四大行,由于银行网点智能化,这几年已经裁掉了8万人,而这种裁员计划,还在继续。


香饽饽的金融专业不行了,怎么办?大家都去学编程吗?






那肯定不是 , 金融专业要学,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学问,不管人工智能怎么发展,都需要人来研究。


说得肯定点, 你要想学金融专业有前途,你最好是考上顶尖学校的金融专业,比如北大、清华、上财、复旦、人大、美国常青藤名校。


这样,你在金融行业里发展才有前途。



金融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行业,细分职业很多,各个细分职业的人工智能替代率,差距也很大。


在金融行业里,大约有60%的职位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极高,替代率超过90%。


但是,也有25%的职位人工智能替代概率很低,不到30%。


那什么样的职业,有90%的概率会被替代呢?


可不仅仅是银行的柜台人员。


像是预算分析师、保险承包人、会计师、税务稽查员,甚至是负责放贷款的信贷员,都属于这类。



这类职位有一些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工作内容里都有很多可重复的细节,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所以很容易被计算机用算法进行编码,形成程序。


比如,现在蚂蚁金服依靠大数据分析,放贷不需要人工审批,你申请了,两秒钟就可以批款。


这些都是“可编码”的工作,人工智能来了,大概率被淘汰。


如果你想有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判断,那么, 金融行业大部分基层和中层的岗位,其实都是“可编码型”的。



那什么样的金融职业,不可编码、不能被替代呢?


银行家这种工作。


他们的工作大部分是“找资源,协调关系,平衡利益”——这样的职业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以人为本”。


这种技能,恰恰是无法被程序化的。


还有像巴菲特这样的优秀投资者,虽说他们会做大量的数据分析,看起来好像是人工智能可以干的事儿。


但事实上,最终决策依靠的还是经验、直觉、判断力等等。


类似这样的能力模型,也是人工智能没法轻易取代的。



如果我们还是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判断,那就是 ,在金融行业金字塔尖的少数职位,不会被替代。


这些职位本来就很稀缺,所以自然在人才选拔上当然有很高的门槛,比如说你得是从顶尖名校毕业的,有高学历,甚至有好的家庭背景。






中国基金经理中的87%都毕业于12所高校。


哪12所呢?


基本上就是清华、北大、复旦、上财这个级别的高校。


而顶尖私募基金、投资银行的高级职位更是常青藤、清北复交的专利。



如果你家境优越,或者能考上清北复交、常青藤学校,那么学金融仍然是好选择,因为你很有可能成为这个行业金字塔尖的少数人才。


但如果做不到,那金融专业还是不要学了,因为你学了毕业后,大概率会在基层做“可编码”的工作,未来被裁员的风险就很高。


在银行业,铁饭碗确实不保了,但金饭碗还是值钱的,如果你没学历、没人脉、没能力爬到顶端,就早点放弃谋求其他出路吧,别等被裁了才发现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