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仅有汉中能得天下,而刘备地盘大多了却不能复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6

刘邦能得天下,刘备不能复汉,主要原因有好几点(排名不分先后)

首先,单从占有的国力来说,刘邦就比刘备要强大。

题主说的不对,刘备根本没有“地盘大多了”。

以刘备的219年称汉中王,和刘邦公元前207年封汉中王这两个时段做比较。当时刘备占有的地盘,包括益州、汉中和荆州的三个郡(南郡、武陵、零陵)。刘邦占有的地盘,包括巴蜀(相当于益州)和汉中。从面积看,刘备确实比刘邦多半个荆州。

但是,同样是这些地盘,经历的破坏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刘备掌管的益州,虽然整个来说在三国时期遭受战乱较少,但就在刘备称王之前20余年里,还是发生了黄巾军马相之乱和刘焉死后的东州兵与本地人之战。后来刘备211-214年入蜀,又和刘璋打得翻天覆地,损失不小。此后刘备进攻汉中,益州的人力物力抽调一空,男子上阵,女子运输,背后还发生了叛乱,幸亏被李严平息。可以说,到219年,天府之国已经被刘备的几年战争给折腾得疲惫不堪了。

而刘邦获得的巴蜀之地,几乎是秦国最早征服的地区,已经和平了百年,也没有被秦末大起义波及,完好无损地交给刘邦手中,正是肥的流油。

再看汉中就更别说了。刘邦手中的汉中,和巴蜀一样,是在楚怀王时期就被秦国占领,之后百年不遭战火。而刘备占领了汉中,不但接连经历了曹操灭张鲁和刘备败曹操两次大战,而且曹操还把汉中百姓都搬迁一空,刘备只得了一块空地。

因此,虽然都占领巴蜀汉中之地,但刘邦手中的巴蜀汉中比刘备手中的要富饶得多。这个差距,就算加上刘备的半个荆州,也是没法弥补的。

其次,从对手来说,两者更是差距甚大。

219年刘备占据了比刘邦面积大点,实力差点的地盘,可以算两者差不多吧。可是面临的对手,分别是怎样的呢?

刘备面临的主要对手,是曹魏势力,当时已经占领了天下的一大半,兵力强劲。曹魏面临的唯一对手除了刘备,只有孙权。而孙权在进取方面是比较差的,曹魏派遣张辽、臧霸等人在东南就足以挡住他们。刘备一旦对曹军进攻,曹操可以轻易把主力调遣过来。更何况,孙权时刻盯着荆州,对刘备也并非是全然的友军—— 历史 上正是孙权的背刺,才导致关羽的败亡。

而刘邦的主要对手项羽,并没有控制大半天下,而是把天下分封为18个大大小小的王国。这些王国中,虽然也有亲项羽的势力,但也有很多对项羽不满的势力。项羽自己的势力不过是楚、东魏的九郡。就算再加上楚地三王,以及臣属项羽的三秦王,其实力也不如曹魏。而其他这些诸侯,反而牵制了项羽的发挥。在刘邦起兵之初,项羽的主力就被齐地的田氏集团给缠住,于是刘邦得以顺利地扫平三秦。三秦仅仅相当于魏国的雍州之地,就等于诸葛亮北伐时面对的不是曹真或者司马懿的主力,而仅仅是郭淮率领的本地部队,这样要取胜,当然容易的多了。

从 历史 上,刘邦封为汉中王之后几个月,就立刻出兵秦岭,趁着项羽在和齐国作战的机会,迅速击败三秦,占领关中大部分领土。这时候刘邦实力就已经远远超越刘备,而达到战国中期秦国的程度。又由于刘邦本身的名望,他一旦占领三秦后,中原的韩王、南阳王等纷纷投奔,于是迅速对项羽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

简单说,同样占有西部之地,刘邦对付的是一盘散沙的诸侯,刘备、诸葛亮要对付铁板一块的曹魏帝国。

此外,刘邦和他的亲友团,在才能上也是胜过刘备一伙的。刘邦才能比刘备当然强得多,刘邦手下的韩信、曹参、周勃、樊哙等将领,整体实力也比刘备手下的关羽、张飞等人强,尤其韩信这种军神,是能甩掉关羽、张飞几条街的。刘邦手下的张良、陈平都是超级智囊,而刘备手下庞统、法正又早死。唯一也就是诸葛亮能和萧何拼了。才能又不如人,于是刘备最终翻盘失利,也就并不奇怪了。

首先,从人才方面来说,以刘邦为首的领导班子比刘备要强大太多了,并且分工明确,人尽其才,筹备粮草有萧何,出谋划策有张良,阴谋诡计有陈平,决胜千里有韩信,战场杀敌有樊哙、周勃、曹参等大将,这样的阵容既豪华又极为明智,甚至杜绝了一人多职,身心疲惫以及加班现象的发生。

再看刘备,除了诸葛亮以及五虎上将,甚至其他的人才我们都不能很好的记住名字。而诸葛亮虽然自比管仲、乐毅,其谋略比起萧何、张良如何我们不做探究,但打仗肯定是不如韩信的,而就是这样一个拿出手的人才,因一人多职,啥事都管,最后被司马懿活活耗死。

其次,从对手方面来讲,刘邦面对的主要对手是霸王项羽,其他各路诸侯不成气候,韩信率军扫除。目标很单一,敌军很明确,只要战术运用到位,以项羽的脾气秉性,想不中计都难。

而三国时期的阵容更为复杂多变。大家都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三国也是这样,这个结构很稳定,因利益关系,各国之间一直处在一种互相牵制以达成某种平衡的状态。刚开始,曹操势大,联吴抗魏,可是蜀、吴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彼此之间也经常有着摩擦。果然好景不长,吴魏合伙儿阴死了关羽,虽然这也有关羽自身的原因吧,但一种平衡状态就此打破。刘备起兵伐吴之后,已经成为了在曹操、孙权两家都不受欢迎的对象。而这是一种大的战争格局,很难因为一个人的原因就能改变这种现象。最终,蜀国反而最先淘汰出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人才不如刘邦,局势更为复杂的情况之下,刘备想要重建汉朝,可谓是更加困难。

首先,刘邦并不是仅有汉中。

刘邦在正式和项羽翻脸之前,拥有整个成都平原和汉中,从地图上看,似乎是刘备地盘稍大一些,但是刘邦与刘备的不同之处在于,刘邦的地盘是封来的,而刘备是抢来的。

这一字之差可是天壤之别。在秦末,四川是少有的未经战乱的地区。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前就已经占领了四川,安定已过百年,又有李冰修建都江堰,“天府之国”的名声就是那时候获得的。项羽把这片地方封给刘邦,可以说是把一片帝王之业拱手让人。

而刘备之前,虽然益州也未经大乱,却也经历了黄巾起义,以及刘璋与张鲁的多年战争。刘备就是打着为刘璋防御张鲁的旗号进入益州的。然后就是历时三年的刘备刘璋的战争,三年之后刘备终于统一了益州。几乎紧接着就是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之战,这一仗打的刘备集团几乎山穷水尽,法正建议“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几乎倾国出动,最后才获得以后早已被曹操搬空的汉中。

这是刘备与他老祖宗刘邦在国力上的区别,而从对手上说,刘备与刘邦的对手更是天壤之别。

有人很好奇,刘备和刘璋争夺益州的这三年,为什么曹操没有偷袭刘备呢?

因为曹操当时忙着统一北方,和西凉的马超韩遂打的你死我活,还有北方大小的反叛势力,与他们艰难周旋。这个情况,基本就类似于刘邦出汉中时期的项羽。

项羽这个人,与后世的关羽类似,平生的志向在于当英雄,当霸王,却并不想当皇帝。所以在项羽得到天下各路诸侯的承认后,他并没有着手统一天下,而是把天下封给十八个王,自己回彭城了。各路诸侯里,阳奉阴违者众多,就算依附项羽的,也并不能如臂使指那样灵活调遣。

且项羽这个人,是中国 历史 上有名的有勇无谋。相比于一代奸雄曹操,实在差的远。

而曹操的曹魏政权,也远比项羽强大的多。曹操消灭群雄,彻底统一了中国北方,而且其对手只有刘备与孙权,孙权在汉中之战时处于作壁上观的态度,曹操于是得以一心一意的对付刘备。

刘备以一州之地打曹操九州,能夺下汉中尚且不易,更遑论统一天下。

就下属而言。刘邦文有萧何陈平,武有韩信樊哙。尤其韩信,是两千年来中国 历史 上公认的军神,可以说韩信以一己之力打的项羽四面楚歌。相比于在刘备集团独当一面的关羽,姿势水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而刘备的班底,关张赵马黄加在一起都比不上韩信的一半,因为韩信是帅,而他们是将。诸葛亮倒是可以和萧何相比,可惜也只有他,庞统早死,法正病卒,蜀汉集团从刘备死以后,人才就真正彻底凋零了。

天助曹贼,不助汉啊!

刘邦和刘备的命运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屡败屡战,颠沛流离,都当过汉(中)王,寿命都是六十多岁。但刘邦却能杀出秦岭的重重大山,一举逆袭夺得天下;刘备却困死在巴山蜀水之间,凄凉的死在了白帝城。然而,刘备的条件似乎比刘邦更优越些: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时,控制了整个益州(今四川大部、云南大部、贵州、重庆、陕西南部)和半个荆州(今湖北西部中部),而刘邦却只有巴、蜀、汉中三个郡,广袤的南中地区和富饶的荆州南郡并不在刘邦的控制之下。但凭借这么点单薄的家底,刘邦却能杀出重围。这其中原因,究竟是刘邦的非凡过人还是刘备的懦弱无能呢?本文试做出解释。 (一)地缘实力的比较项羽名为霸主,煊赫一时,但却分天下为十八诸侯,自己只是势力最大的那个诸侯而已。尤其是,关中地区被项羽一分为三,分属三王。这样,每一个王即使都完全听命于项羽,其力量也是十分微弱。刘邦的实力并不弱,在十八诸侯中应该属于中上游,和其他诸侯一对一单挑完全不落下风。更何况,项羽在分封的时候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诸侯大多对其不服,因为项王势大才不得不处于一种观望的状态。所以,刘邦的真正敌人其实只有一个项羽,而其他诸侯,也都是潜在的盟友。 刘备的处境就凶险多了。天下三分,刘备是力量最小的那个。而面对的敌人,是已经站稳脚跟、势力蒸蒸日上的曹魏政权。孙权名为盟友,但始终对荆州垂涎三尺。刘备相继取得益州和汉中,达到事业的高峰,也让东吴万分妒忌。终于,这种隐患在关云长水淹七军后彻底爆发了。一方面,关羽围攻曹仁把守的樊城,久攻不克,而曹军还在源源不断的增援;另一方面,吕蒙终于在背后捅了关羽一刀,令关羽败走麦城,荆州最终完全沦丧。与之相比,刘邦的北伐就顺利多了。韩信暗度陈仓,三秦望风瓦解,东方诸侯各个响应,项羽却因齐地田氏兄弟的叛乱而疲于奔命。刘备却无奈的被铁板一块的敌人阻击,被不靠谱的队友背后捅刀子,实在悲剧。


(二)经济的差异


刘邦则不然。刚一就封,就拥有成都平原这个大粮仓。一年之后,又迅速的重返关中,平定三秦,从此拥有了坚实的大后方。这样,当时中国最出色的两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就都落入了刘邦之手。在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之间对峙的时候,刘邦的军粮源源不断的从关中运来,项羽却只能为后勤的保障不力而头疼不已。


(三)地理环境的改变


参考文献: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刘邦仅有汉中能得天下,而刘备地盘大多了却不能复汉?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从天时、地利、人和等三方面看,刘邦能得天下,刘备不能匡扶汉朝,决定因素在“人和”上。

为什么这样说呢?

山野老人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从地利看,刘备的高峰期占领的地盘与刘邦汉王时期占领的地盘差不多。

地图一(上):刘邦为汉王时的地图。地图二(中):刘备占领益州时的地图。地图三(下):刘备占领汉中后的地图。

以上三张地图清楚地表明,刘邦为汉王时占领的地盘与刘备占领益州时的地盘差不多。所以从地利看,双方并没有什么区别。

二,从天时看,依局部分析,双方都有优势;依大局分析,刘邦占优势。

第一,从局部看,双方都遇到了战略机遇期。

从刘备的角度看,刘备占领益州后,曹操内外交困。

内部,曹操管辖的南阳地区官吏和百姓不堪徭役之苦,趁曹操大军在汉中之际,宛城守将侯音和卫开等人叛乱举事。

曹操的外部,孙权准备趁机夺取徐州。

从刘邦的角度看,项羽分封天下不久,齐国起兵反叛,项羽陷在齐国不得脱身。

第二,从局部看,双方都抓住了战略机遇。

刘备方面,趁机发动了汉中之战,并占领了汉中。

刘邦方面趁机东进,占领了三秦。

第三,从大局看,刘邦占有优势。

其一,从内部看:

刘邦方面上下一心,空前团结。

刘备方面,占领汉中后,也是形势一片大好。

其二,从外部看,具体来说从双方对手来看,刘邦具有绝对优势。

刘邦的对手是项羽。

项羽四面楚歌,东面齐国反了,项羽陷在齐国不能脱身。

刘邦趁机东进,占领三秦后,很多诸侯王变叛项羽,投靠刘邦。

刘邦趁机带领五路诸侯、五十六万大军进攻项羽的都城彭城。

最后,刘邦由于轻敌,被项羽带来的三万骑兵杀得血流成河,血本无归。

刘备的对手是曹操与孙权。

曹操统一了北方,实力强大。

孙权首鼠两端,捉摸不定,对刘备来说是潜在的对手。

关羽趁刘备占领益州的强劲东风,发动襄樊之战。初期,让天下震惊。结果刘备没有抓住战略机遇期,反而促成了曹魏与孙吴的联合,造成襄樊之战惨败。

第四,双方都遭到了挫折,但是结局不同。

襄樊之战惨败,刘备被堵在益州无法动弹。

刘邦进攻徐州惨败,但是刘邦走出了汉中。

三,从人和看,刘邦占有绝对优势。

第一,徐州惨败后,刘邦集团仍然精诚团结、斗志旺盛。

刘邦徐州惨败后,重新布局,具体说,就是“三线”与“三点”。

“三线”就是内部管理分三条线。

萧何镇守后方,主管后勤保障。

韩信等将领主管前方战事,攻城略地。

张良、陈平等跟随刘邦左右,主管军事决策。

“三点”就是与项羽展开麻雀战。

韩信等带兵进攻赵国、燕国、代国等北方诸侯国,这是项羽鞭长莫及的后方。

彭越带兵骚扰梁国等项羽都城附近的地方。

刘邦带着主力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一带展开拉锯战。

项羽带兵进攻刘邦,彭越就趁机偷袭项羽的都城彭城一带的地方。

项羽带兵回防,征剿彭越,刘邦又趁机进攻荥阳、成皋。

项羽让彭越与刘邦牵着鼻子,来回疲于奔命。

最后让项羽失去斗志,无可奈何地在乌江边上自刎。

第二,襄樊之战惨败后,刘备集团人心涣散,一蹶不振。

襄樊之战初期,关羽处于绝对优势。

刘备没有抓住这一机遇期,不但没有调集力量支援关羽,反而在成都称帝,然后忙于封官许愿。

之后,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刘备在内部四分五裂的状况下一意孤行的结果。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赵云等老将执意反对;秦宓等文官死谏,企图阻止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诸葛亮居心叵测,一直保持沉默。结果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遭遇火烧七百里连营之败,最后落得白帝城托孤后撒手人寰。

第三,最关键一点,刘邦集团战将如云,将士用命;刘备集团人才青黄不接,结局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综上所述,刘邦仅有汉中能得天下,而刘备地盘大多了却不能复汉,主要原因是“人和”。

刘邦集团政通人和,尽管屡战屡败,但是能坚持屡败屡战,最后一战定乾坤。

刘备集团人心涣散。刘备占领益州后,重视法正,冷落了诸葛亮。以致法正死后,诸葛亮有意黄鹤楼上看翻船,让刘备经夷陵一战而让蜀汉成了明日黄花!

刘备自从三顾茅庐之后,有了诸葛亮,才渐渐的有所成就,而那时的曹操兵锋正盛,兵多将广。而东吴孙权已立三世,两者刘备皆不能与之争锋。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得荆州,取西川,后又失荆州,刘备兵败夷陵。造成了蜀汉元气大伤,刘备统一天下的梦想破灭了。以后,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奈实力不及曹魏,蜀道难,粮草不济,最后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

刘邦,生逢乱世。虽然多次败给项羽,但他还会用人。刘帮曾说: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收苛捐杂税,我不及萧何。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但刘帮会驾驭这三个人,身后又有心狠手辣的吕后,又碰上了刚愎自用的项羽,各项条件得以具备,刘邦一统天下。

1、才能,刘邦虽然自己本事不大但拥有用人的魄力,只要你有本事就上,不管你以前是干什么的,而且还能全力配合各种野心家,刘备这方面就力不从心,相信中间也会有很多人给他献策,可是能起到决定作用的都是些不咋地的人,要不是后来的司马徽估计要悔恨终生,所以才会导致人才的失衡,以至于半生奔波劳碌。 2、大格局不同,刘邦出汉中时项羽无暇西顾,诸侯也各忙各的没心情搭理他,而且其他国家并不团结,以至于刘邦在夺取关中后可以长驱直入的夺取彭城,后来收拾诸侯时也是单打独斗,而刘备所要面对的却是小强孙权和强权曹操,可以说曹操的团队和实力都可以用碾压来形容,当刘备发展好时同样要受到夹击。 3、心胸不足,我们都知道刘邦为了夺取天下很是舍得付出,封了好多王,扶持英布而刘备则略显吝啬,马超虽然多变但却是曹操的死敌,如果刘备培植马超夺取西凉则可以牵制曹操,可以这样说,在解决曹操之前马超是绝对不会对刘备下手的,而且也可以对关中行成夹击之势,刘备也可放心的经略荆州,在荆州稳固后再夺取天下。 4、假仁假义,虽然他名声很好,但这不是手下人跟着他的主要原因,在该出手时经常会出现满口道德,对道德和厚黑的尺度拿捏不够贤熟,再反观刘邦,地地道道的有奶便是娘得主,他的道德全部展现在已经臣服自己的人身上,奸诈则体现在敌对势力身上。

刘邦以汉中为根本能夺天下,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刘邦知进退。项羽对天下诸侯进行分封时,他挟巨鹿之战的淫威,天下英雄臣服,拥护者极多,仅军队就有40多万。而死邦则显得势单力薄,军队只有10多万,为避项羽锋芒,刘邦不但服从,而且还通过火烧栈道以断归路来迷惑项羽。结果项羽信以为真,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之心。这给刘邦深居汉中厉兵抹马,蓄势待发赢得了宝贵时间。


二是刘邦善用人。刘邦打造了萧何、张良、韩信三剑客,并且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长。特别是拜韩信为大将军后,汉军的军事实力和战斗力与日俱增。而在楚汉争霸中,正是韩信以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剪除了项羽羽翼,最终帮刘邦赢得了天下。


刘备占领整个蜀中而不能得天下,主要原因也有两个:

一是刘备有软肋。刘备占蜀中后,诸葛亮给出了"联吴抗蜀"的战略部署,结果结拜兄弟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不惜对东吴动武,致使联吴抗蜀的战略付之东流。没有东吴的支持和帮助,凭蜀一己之力很难撼动强大的魏国。总之,相对于刘邦的理智,刘备过于感情用事,这是他不能得天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蜀中少人才。尽管刘备手下有诸葛亮、庞统这样的超级谋士,有关、张、赵等超级武士。但随着庞统和项羽的英年早逝,随着时间的流逝,诸葛亮等人逐渐老矣,而蜀国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上力度不够,致使人才断档,蜀国后期伐魏,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就是最好证明!再者,尽管诸葛亮智谋超群,运筹帷幄,但现场带兵并不是他的强项,六出祁山,实乃无奈之举,效果不佳也是证明。而蜀中也没有象韩信这样的能在一线带兵打仗的人才,从而导致了刘备的大蜀不能得天下。

因为两人的对手实力差距太大,刘邦出汉中是三倍对手实力倚强凌弱,而刘备(以后的诸葛亮)出汉中是以弱攻强。所以刘邦可以取得关中,然后慢慢图谋天下,而刘备(诸葛亮)而出不了汉中。

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拥有荆州的一半和益州。



刘邦当汉王的时候相当于只占据益州。虽然地图上刘邦没有占据四川南部,但实际上刘备也很难对四川南部进行有效控制,益州的有效控制地盘其实是差不多的。



汉中王刘备的地盘是比汉王刘邦的地盘大。

但是要想征战天下,不能只看自己控制多少地盘,还要看天下形势,看自己的对手又多强。从上面的两张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刘邦出汉中面对的对手就是项羽分封在秦地的三个诸侯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刘邦入川的时候兵力已经不少于15万,而章邯司马欣加上董翳,总共兵力也不会超过这个数,而且三者还是各自为政。在刘邦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兵出汉中之后,遇到的第一个对手章邯,兵力肯定不到刘邦的一半,因此刘邦是倚强凌弱。

再加上秦末之时的地形,出汉中的水路运输还比较通畅,粮草运输还不是非常困难。而且刘邦在关中约法三章后,在秦地老百姓中拥有很高的威望。章邯作为秦将投降了杀人魔王(对秦人来说)项羽,肯定不得民心。而此时的项羽却因为弑杀义帝,不少诸侯反叛项羽,项羽被牵绊在齐地,无法援助三秦,致使三秦被刘邦逐个击败。刘邦占据关中之后,有益州的粮食供应,又有函谷关可以固守,这时候的刘邦就和战国末期的秦国一样进可攻退可守,处于有利位置。


而刘备的对手曹操则相当于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西楚霸王项羽(一半)等十四个诸侯的合体。就算有东吴的牵制,曹操不能百分百放在刘备身上,但能够用来防御刘备的力量也起码有四五个雍王章邯的力量。这种情况下,刘备还是要等到北方有变,荆州佯攻,牵制曹魏力量,刘备主力出汉中夺权关中,北伐曹魏才有可能获胜。何况此时的汉中地形已经因为地震改变,水路运输无法进行了,只能通过陆路运输,非常困难。

更要命的是,两路出兵没来得及实施,荆州还没捂热乎,就被东吴偷袭,不光荆州丢了,还损失了头号大将关羽和数万精兵,这时候的刘备力量只相当于刘邦的一半。

雪上加霜的是刘备不听劝告,举国力量讨伐吴国,在夷陵惨败,又损失数万精兵,此时的蜀国,军事力量估计不到曹魏的十分之一。还有什么力量去统一天下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