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走上了解和学习西方道路的背景及目的

近代中国走上了解和学习西方道路的背景及目的

第1个回答  2016-10-05
鸦片战争的失败。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近代中国学西方呈现出一些什么特点?
①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救亡图存是学习西方的主题,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②随着对西方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步推进,经历了一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由初期模仿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后来逐渐领悟到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等。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着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一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一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③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其中最重大的选择是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土地,使中国有了最先进的革命指导思想。
2.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在宣传西方文化方面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维新派:①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主张君主立宪。
②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观点来宣传优胜劣汰,主张设立新式学堂,学习西学。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并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用于指导革命。

激进派:①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②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
③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中体西用”与回归““中体西用”

(1)“中体西用”思想分析含义:按照当时洋务派的主流观念的认识,所谓的“中体西用”,简单说来就是要以中国的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思想文化、以“伦常名教”作为思想基础,以向西方学习技艺为主,而对于封建君主的专制制度是不可动摇和变更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统治阶级开始寻求出路。实质:利用西方科技以维护封建统治,即“师以长技以制强”。地位: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从思想的层面来看虽然洋务运动中作为指导思想的“中体西用”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是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兴起,它的作用和影响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它毕竟为中国近代化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史学界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三个层次的表述,它是说在中国近代化识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洋务运动作为第一个发展阶段,它的作用是对一个封建帝国产生具有现代化启动的关键作用。假如没有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产生还要延迟一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也就不会有近代化常说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戊戌变法运动、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以及以后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没有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就会失去发起的基础,正是因为如此的洋务运动的实践,才使得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拥有了向纵深发展的奠基石。
(2)回归“中体西用”在席卷全球的现代化浪潮中,强调民族特色,也即重视现代化模式与特定文化传统的关联的倾向,开始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政治口号的文化意义,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得到了凸显,并与学术思想界的所谓“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形成呼应的。4.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为什么都没有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把学习西方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起来。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是中国进步的两大障碍,中国不可能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必须来一场“根本的解决”,即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任务由中国共产党最终完成5. 近代前期(五四运动前)中国进步思想演变的进程及其主要特征。
演变过程:①鸦片战争后新思潮萌发,地主阶级先进人士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②6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学习西方技术富国强兵。③90年代以后维新思想成为中国进步思想主流,以设议院、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为主要内容。④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成为进步思想主流,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⑤一战期间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较彻底批判了封建传统文化。
特征:①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②体现出越来越强的反侵略反封建特征。③由于历史演变剧烈,没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理论体系。④以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为主流,没有为中国找到正确方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