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规范性,描述性和工具性版本的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8-05
一、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背景
  
  利益相关者被定义为“任何影响或影响于企业目标实现的团体或个人”。近年来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公众化、社会化与全球化趋势下,企业与社会的接口增多,独立性程度降低;第二,利益相关者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尽管隐藏在层级制与市场的阴影之下,但其发挥的作用如果不是比层级制与市场更为重要的话,至少也是同样的重要;第三,增加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正成为全球性的潮流;第四,利益相关者的力量越来越大,对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对利益相关者重要性的反映,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命名的理论体系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Donaldson与Preston从科学方法角度将其区分为规范性理论、工具性理论与描述性理论,Freeman清楚的指出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本质上所展现的是一个管理概念,或者说是关于管理与组织行为的框架,它关注的是公司的管理者怎样对于利益相关者及其要求进行认识与作为。
  虽然利益相关者理论提供了对利益相关者在理论层面的关注,但在实务层面还需要一套应用的原理与方法论把这些理论以系统的方式延伸至实践,而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可以认为是利益相关者关注在实务层面的反映。
  
  二、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原理
  
  利益相关者理论包含了规范性理论、工具性理论与描述性理论。其中规范性理论在形式上是直接陈述的,表达的是某种价值倾向、情感信念与社会信仰,其正当性依赖于这些倾向、信念与信仰而非实证,因此规范性理论具有某种程度的公理性质;而工具性理论本质上是基于因果假设的,它关心作为假设的“工具”与它所导致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其有效性取决于实证;而描述性理论试图描述事实本身,用以说明理论中所使用的概念是对所观察的实体的反应,描述性理论是价值无关的。
  以上的理论从不同的研究角度为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还不够实用,尤其是各理论之间还存在着在前提假设方面的冲突,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汇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汇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试图基于管理者视角,解构与整合利益相关者各理论之精华,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解决其中的矛盾与冲突,以指导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实践。汇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以下的一些矛盾问题进行了“汇聚”:
  1.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还是股东(Stockholder)
  在利益相关者的规范性理论中,存在着“Stakeholder”与“Stockholder”两种不同的企业模型的之争,其本质在于两种意识形态的冲突,“Stockholder”主张的是个人主义的私人产权观而“Stockholder”主张的是社会实体概念的产权观。而汇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意识形态的两极化并不表示公司是两极的,公司是在两极中动态转换的,因此不应以对立的观点看待问题,不应以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而是应以实用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不同公司可以有不同模式,同一公司在不同时期也可以有不同模式。
  2.工具理性还是规范理性
  规范性理论依据规范理性来判定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而工具性理论则主张以工具性理性来判定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而汇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规范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存在着核与表的关系。从表面上看,工具理论成为主流的理性,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是:工具性的追求可以实现规范性的目的,因此可桥接冲突的两极,但是,工具性理性蕴含了“利益相关者管理是公司战略的一部分但却无法驱动战略”的结论,因此其效率应受质疑。并且目前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工具理性的证明严重依赖于其他社会科学,而这些理论的根基往往也是规范理性,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根本基础还在于规范理性。
  3.目的还是手段
  与工具理性还是规范理性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管理者应把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作为目的还是手段?对此问题,汇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这是一个存在于管理者心中信仰与立场问题,现实中管理者会有不同的选择:包括策略的、合法的、道德的、不道德的等。应注意的是管理者的选择并不是静态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应看作是一个动态的道德开发过程,同时还应注意到管理者的选择也是系统的、兼顾的,当他们对某些利益相关者做出策略性的选择的时候,对另外一些利益相关者可能做出基于道德的选择,而同样的情形也可以发生在对同一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的情形上。
  
  三、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系统方法论
  
  利益相关者系统方法论是指一套用于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系统思考与建模的概念的与解析的方法,利益相关者系统方法论创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之上,但与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关注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理性,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不同,利益相关者系统方法论关注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内容与过程,回答是什么与怎样做的问题。利益相关者系统方法论的出发点是基于管理者的,强调管理者在进行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时应遵循系统思想,综合考虑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等内外环境因素的互动关系,将这种系统思考总结为三个统一的视角,第一,内内视角:管理者如何看待与管理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一般员工,以及管理者本身,在此,如何看待管理者是最为棘手的,有人认为管理者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约的管理者,也有人认为管理者是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代理;第二,内外视角:管理者如何看待与管理外部的利益相关者;第三,外内视角:管理者应如何从利益相关者看待企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获取营养。
  但是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关系管理系统方法论并无统一的形式。在此领域,Freeman的理性――流程――交易三元素框架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基础性的“知识结构”或“概念语言”,在Freeman的三元素框架中,理性被用以回答“谁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关注的利益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流程被用以回答“组织如何管理(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其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这些流程是否与理性相符”这样的问题,而交易用以回答“组织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那些交易”、“这些交易是否符合理性与流程” 这样的问题。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