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总结一下初中化学的一些课外偏门的知识

谁能总结一下初中化学的一些课外偏门的知识,或高中的知识对初中做题方便的。
只求扩宽视野,不要课本上的知识。

第1个回答  2014-04-20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一化学开始就面临的一大难题,教材中将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安排在第一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现将初中教材就知识体系、思维方式、教法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作以对比以便于教学的有利进行。
  一、知识体系的接问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是常识性介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上以物质的分类为主干,即每一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很少的一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少涉及。而高中化学知识则以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规律及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理论为主干,在教学中以学生在初中所学的知识“点”开始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把知识由点而发展形成一个知识层面进一步注重于知识面的应用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知识网。现就初中的几个知识点与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具体衔接列举出来。
  第一、高中新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一知识“点”来说在以往的高中化学中是一大难点。对氧化还原反应来说在初中出现过两次每一次是在化合反应中出现了氧化反应的概念,第二次在氧气还原氧化铜中出现了还原反应只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认识,并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为阅读教材,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很少的,并且将氧化反应割裂开来是概念不完整,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使其概念完整:要求从化合价的角度去认识,进一步加深到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完成一个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并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使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面。在教学中还很直观形象地设计了一个彩图,将氧化还原反应与初中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且用数学中集合的关系表示出来,使学生看起来很直观,确实完成了一次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在高中教材中将氧化还原反应这个难点采取了分散的形式将氧化还原的配平安排在高中的氮族部分,这有利于知识的不断加深和学生的掌握最终形成知识网络。同时使学生得到启发,在学习知识时不能只看形式应抓紧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就是从“形式→本质”的发展过程。
  第二、初中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点是一个重点,但只是从反应物的形式上分类,没有揭示反应的本质,这部分知识与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直接街接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揭示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教学的切入点是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引入电解、电离及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去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完成知识点的扩充、知识面的形成。
  复分解反应条件→离子反应条件
  ①生成气体 ①生成易挥发物
  ②生成沉淀 ②生成难溶物
  ③生成水 ③生成难电离物
  具体过程以书写离子方程式的练习训练体现出来,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不断加深、不断理解,由一个离子反应过渡到一个离子反应代表同一类型的反应,揭示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特别强调2的离子方程式是代表了一种强酸与强碱反应,最后再通过应用,即离子共存问题和离子的鉴别离子出杂物,达到知识体系的形成——构建知识网。
  第三、化学计算问题的街接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初中所学的化学计算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生成物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是一个难点也是化学计算中考的热点之一每年都不列外这一知识点在初中是重点和难点也是化学计算思路和方法形成的一个基础。在高中化学中经过一个过渡即第二章《碱金属》中出现的两种混合物其中一种不反应的计算,是对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个复习和总结,而且是由初中的纯净物计算的一个知识点的拓展为高中化学计算的难点“物质的量”作一个准备。高中化学的计算知识网是由“物质的量”为核心展开的,即高中化学计算的思路既有微观计算也有宏观计算靠“物质的量”架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完成由初中的“质量计算”到高中的“物质的量的计算”的过渡与街接。
  第四、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衔接问题。在初中只介绍某一种物质的性质一般不考虑物质的结构只是按其类型讲授、学习、总结规律。在高中以物质的结构为主干,以族的板块,从结构开始,推理出性质变化规律,再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质和规律,进而总结、应用得出推论,达到知识的灵活应用与迁移,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思维方式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思维方式只是直观思维,感性认识比较多,逻辑性不太明显。高中化学则以抽象思维为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在高中化学中首先要完成学生思维方式的衔接和转变,为学好为学好高中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教学中每节课都应培养学生学习的始终,如《碱金属》一章中《碱金属元素》一节,从结构上进行分析推测其性质变化.由实验证明,结合前面钠的性质作对比,再分析找出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是新教材思路中的精华。又如物质的鉴别问题,学了焰色反应后,应形成物质鉴别整体思路,三种物质以内用一种试剂,三种以上物质先分组,再——鉴别,配套练习上有思路引导。利用新教材图表资料多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找出其联系和规律是直观思维向抽象过渡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解决问题方法的街接 初中化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只是从某一个方面看待问题而高中化学需要多角度、多方位、不同的层次去看待问题这就是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的又一个难题也是将初中的知识“点”过渡到高中的知识层“面”进而形成知识“网”所必须经过的途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完成这一过渡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样易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化学用语的街接 经过我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发现,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对化学用语的使用不规范,直接影响高中化学教学,这一点表现的非常突出。特别是化学符号的书写,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实验步骤的正确书写,计算过程的客观反应等方面都有不规范的现象出现。望初中教学在这方面多加强,加强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符号,规范书写,加强学生书面文字表达能力.
  五、化学实验的街接 化学实验的教学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化学教学中科学品质培养的途径,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活泼的信息催化剂,初中化学实验与高中化学实验的街接显得尤其重要。下面举几个事例加以说明。
  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② 验室制氧气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
  ②用过氧化钠和水制氧气选取何种装置
  ③ 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
  引导学生分析两种装置的不同,初中制氧装置是固体加热,使用弹孔橡皮塞,而用过氧化钠和水制氧气是固体反应不需加热使用双空橡皮塞,且有长颈漏斗。因反应条件和使用仪器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关于量筒和滴定管读数的问题,即俯视和仰视读数与实际体积的误差比较因量筒的起始刻度在底部,而滴定管的起始刻度在上部,这样读数时俯视和仰视其结果显然是不同的启发学生应从不同的角度用比较的方法看待问题,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实验要求学生对装置及操作进行改进,如初中课本中CO的回收到高中的CI2的处理都是有毒气体对环境有污染,引导学生根据二者性质不同选择不同的吸收装置。由此激励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改进装置,即从启发、引导、研究、探索的角度进行实验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中要不断引导、不断的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去解决,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也是新教材的一个要求。
  例如:高中课本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讲到充分燃烧时的一个反应,工业上将固体燃料粉碎是增大了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使燃烧更加充分,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这时教师应立即提出问题,煤在家庭取暖中被大量使用,那么要使其充分燃烧,应在煤炉中加水吗?当然学生回答加水就是熄灭。教师继续问,不加水应该怎么办?学生无话可说,教师应马上启发,初中课本中有一个煤炉比较特殊,它有两个进气通道,起什么作用,它叫“双风炉”在上世纪80年代兰州市红古区曾经在居民中推行“双风炉”,收到很好的节能环保效果.其原理同学们都能理解,就是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遇到第二个通风口进入的空气燃烧,使其充分燃烧又防止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使学生掌握了充分燃烧的条件。追问

我要具体的知识 你给我说这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