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拉丁语里有一个“中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6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拉丁语中的 "Sinica" 这一术语的由来引人深思。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回溯至拉丁语中的前缀 "sino-",它源自古希腊语的 "Sinai",这个名字又与阿拉伯语的 "Sin" 密切相连,最终指向了中文的 "秦",这个神秘的词语揭示了一段跨越文化的交流史。


托勒密时代的谜团


令人好奇的是,托勒密时代(公元前305-30年)的阿拉伯人尚处在历史的蒙昧阶段,与中国的直接接触几乎不存在。然而,"Sin" 的出现似乎早于希腊人对中国的认知。张骞的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显示,他的副使确实抵达了更远的安息(波斯帕提亚王朝),那里与塞琉古帝国接壤,后者曾统治波斯大部分地区。此时,尽管波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秩序,但中亚、南亚地区仍存有希腊殖民王国,如印度的希腊王国和巴克特里亚王国。可以说,若希腊人认识到了中国,可能是通过中亚的希腊人,或是与汉朝有过直接交流的波斯人、塞人和粟特人等。对于阿拉伯人而言,他们似乎缺乏直接证据支持他们先于希腊人认知中国。


发音的线索


另一个疑点在于 "秦" 字的发音。在上古汉语中,"秦" 的拟音是 * zin,而 "Sin" 却是浊音,这与中亚语言、希腊语和印度语言中的浊擦音不相符。相反,"晋" 字的清音声母 * ʔsins,虽然在汉代可能已经发生了发音变化,但Sinai 的发音似乎更接近于这个源头。这种对比加深了我们对 "Sinica" 词源的理解,表明了它可能源于与 "晋" 字发音相似的古音。


综上所述,"Sinica" 的拉丁语名称并非阿拉伯人直接创造,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文化交融和语言转译而来的。这个术语不仅反映了古代世界中不同文明间的联系,也揭示了中国早期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每一段历史细节都为理解这一术语的起源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