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碌碌无为的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7

历史上有哪些原本碌碌无为,但后来又有所作为的人?举例举事例!

中外很多这样的人! 举几个吧~

1. 司马迁 西汉著名大史学家。意外横祸,使他身受“腐刑”,但他并没有被逆境击倒。出狱后,以惊人的毅力,忍受残体的折磨,终于完成了名垂千古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世称之“中国历史之父”。

2. 华罗庚 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失学了,在小杂货店做生意。但是他坚持边做生意边学数学。每天要花十几个小时学习,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道难题的解法,准会起床,把解法记下来。靠着勤奋,他从一个初中毕业的青年成长为数学大师,所写名著《堆垒素数论》成为20世纪数学论著的经典。

3. 莎士比亚 原来是马夫 后来就不说了

4. 道尔顿 英国杰出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出身贫寒,生活条件恶劣,但他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15岁时便离开家乡自谋生路,在给一个学校校长当助理12年里,一边工作,一边读书。28岁发现气体分压定律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很多很多的~几乎大部分你知道的名人都是这样 默默无闻 一鸣惊人~

历史上幼年聪明早慧,长大后却碌碌无为的人

方仲永(约1020—1087)北宋金溪(今江西金溪)人,世代耕田为生,幼年天资过人,因父亲无知,成人后为普通人。王安石作品《伤仲永》主人公。

烦请采纳,感激不尽。

相关:

公元1025年(北宋天圣三年),方仲永无师自通,提笔写诗,震动乡里。声名鹊起,其拿手好戏是“指物作诗”。城里人为了一睹“神童作家”的风采,纷纷邀请方仲永的父亲进城作客,有人甚至愿意为此支付好几吊铜板的价钱。

公元1033年(北宋明道二年),与方仲永同龄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回金溪探亲,在舅舅家遇见了方仲永。王安石也是“神童”级的人物,书上说他“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宋史》卷327)。方仲永的大名对他来说早已如雷贯耳。他请方仲永作了几首诗,但他有些失望,因为“神童作家”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厉害。

公元1040年(北宋康定元年),王安石再次到金溪探亲。此时方仲永已做回了农民。

公元1043年(北宋庆历三年),王安石从扬州回到临川,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写下《伤仲永》一文。

中国历史上有天赋但因没有理想而碌碌无为的事例

伤仲永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

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