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玩我的玩具,我拿回来,结果还被人说小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对于我来说,除了特别恶劣的极端天气,每天的带娃日常,我都会去户外遛娃。

可每天出门遛娃我所承受的压力比跟娃在家娃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还要大。

为了避免我娃和别人娃抢玩具起冲突,我每次出门都让他们带上自己想要玩的玩具。

这样有两个好处:我娃不会随便拿别人娃的玩具,因为自己有;我娃也不会随随便便吵着买路边小摊卖的和家里类似的玩具。

有时候,他们会每人骑着小三轮,车把上挂着自己的玩具,一路奔向沙坑游乐场。

可是,仍然免不了:要么我娃被别人娃抢玩具,要不回来,我娃哭,要么要回来了,别人娃哭。

很多大人都会这样安慰自己的娃:咱不跟他玩,他不让我们玩他的玩具,不懂分享,没人跟他玩。

我在旁边听得心惊胆颤,也很无奈,只能安慰我娃:妈妈跟你玩,你的玩具你做主,你不让妈妈玩,妈妈也不能玩。

说实话,我很怕我的孩子被别人定义为:自私不懂分享的孩子。

可我也觉得:娃自己的玩具,娃做不了主,娃岂不是活得很憋屈?

我教过我的孩子:自己的东西自己要操心,不要丢三落四。

孩子确实也做到了,但我还是觉得心里堵堵的有点难受。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

“物权敏感期”这个词汇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来的,意思是:孩子对物品的归属权高度敏感的时期。

这种状况一般在孩子1岁4个月到3岁之间较为明显。

除去这个原因,还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孩子手里的‘资源’不多,如果孩子手里只有一个玩具,只有一个棒棒糖,我们让他去分享其实是强人所难。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物权敏感期的孩子有非常显著的特征:

01

‘我的……我的……’常常挂在嘴边。

我家大宝会对看他玩具的小朋友重复说:这是我的玩具。

若是有人来逗他的妹妹,他会说:这是我的妹妹!!我的妹妹!!

02

如果有人拿他的东西,反应会非常大,爸爸妈妈也不可以!

我记得大宝两岁多时,我拿起他放在桌子上的糯米团咬了一口,大宝立马扑过来,要从我嘴里抠出来。

当时我的心拔凉拔凉的。

03

非常抗拒分享!

这个时期的孩子,你跟他说要分享啊,他总是固执地边摇头边说不要。如果强迫分享还会大哭一场。

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大人需要明白:

1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孩子不是小气自私,是在发展独立性。

孩子通过对属于自己的物品的掌控感,来完善自我认知,并不是无理取闹。我们若是以狭隘的眼光来看待孩子阶段性的表现,反而是在给孩子‘定性’。

美国作家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写道: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蒙台梭利也提到:儿童不会自己判断自己,他是以别人对他的态度来判断自己的。

所以,大人在语言上也要谨慎小心,不要激起孩子不必要的‘叛逆’。

2不要强迫孩子分享:委屈自己去迎合别人会混乱孩子的认知。

蒙台梭利说:强迫三岁前的孩子分享自己的所有物,无异于强迫孩子模糊自己对于所有物的概念,极度破坏孩子的自主权,从而导致孩子不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胆小、懦弱。

强扭的瓜不甜,被迫的分享也就背离了分享的实质。当分享变成不快乐,孩子也失去学习正确的分享的机会。

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在《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写道: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有做决定的权利。

其实,接纳孩子阶段性的‘自私’,哪怕是暂时被人当作‘不懂分享的孩子’的妈妈,也不可以为了面子,怕别人说什么而去强迫孩子。

3不要过分“迷信”敏感期:把握原则,适当引导才是正确的方式。

所谓的敏感期,每个孩子的外在表现都不一样,有的明显有的温和,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

育儿 不仅仅在于知道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样,还要更进一步明白我们要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引导孩子。

我的两个孩子在面对陌生的小朋友时的第一反应也常常是不要分享,这一点我非常理解。

我特意观察了一下,事实证明他们并非是一点都不愿意分享的孩子。


1孩子感受到善意就比较容易分享

有次我们带着宠物鹦鹉下楼晒太阳,几个小孩围了上来,大宝拎着笼子跑来跑去,几个小孩也兴致勃勃地跟着,其中一个女孩跟不上,回头对奶奶说了一句:他不让我看他的鸟。

她的奶奶立马凶巴巴的接话说:怎么不让俺看啊,不让看给他哄走!!

我在旁边听得心里颤巍巍的,跟儿子说:如果你不愿意让别的小朋友看,我们就上楼吧,我们回家他们就看不到了。

大宝一听就把笼子放在了小区的长椅上说:不能摸只能看,然后几个小朋友就一起围在那里看鸟,我就和他们一起讨论小鸟的尾巴,鼻子,眼睛,孩子们不时地咯咯笑。

我也松了口气。


2孩子最能接受的是交换式分享

孩子见到自己没有玩过的玩具感到好奇的时候,就会想要玩别人的玩具。

如果两个小朋友商量好:你玩玩我的,我玩玩你的,那是再好不过了。

我记得有次去朋友家玩,朋友家的孩子想要玩大宝的泡泡机,大宝不愿意,但是不一会儿,朋友的孩子拿出来一个大宝从来没见过的变形车。

两个小朋友商量好,彼此交换,走的时候还说可以带走玩下次再换过来。


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学习分享呢?


1日常在家庭中营造分享的氛围:多用‘分享’这个词。

除了实质性分享的行动,在和孩子说话时,也要有意识的多用‘分享’这个词。

以前我会说:孩子们,妈妈买的芒果给你吃吧,现在我会说:妈妈买的芒果我们一起分享吧!

以前我会说:孩子们,吃饭啦!现在我会说:妈妈做的饭跟你们一起分享吧!

大人懂分享,孩子才能学分享。

家庭是最好的学习场所,孩子在充满安全感的氛围中会有很大的开放性。

现在我的小女儿自己吃橘子的时候会边吃边嘀咕:不能吃完,要留几个和妈妈一起分享。

大宝吃东西的时候也会给我们每个人都拿一个。

我带孩子去朋友家之前,会叫孩子拿袋子装一些水果,告诉他们要带去阿姨家和阿姨分享,孩子非常乐意这样做。

当孩子养成了爱分享的习惯时,在家以外的地方也不会那么‘剑拔弩张’。


2借助绘本和动画来让孩子学习分享。

绘本和动画也是好的熏陶工具。

《红狐狸和蓝狐狸》,《月亮是谁的》,《小老鼠分果果》都是不错的可以教孩子学习分享的绘本。

昨天我和孩子一起看萌鸡小队之寄居蟹找房子那一集,寄居蟹哥哥把自己的房子送给了寄居蟹弟弟。

小鸡们问他:那你没有房子怎么办?寄居蟹哥哥说:我还可以再去找一个新的房子啊!

受到寄居蟹哥哥的影响,小鸡们也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了鸻鸟宝宝们。

分享带来了快乐。

大宝看完了,还跟我复述了一遍整个故事。

我想我们之间的对话也能让大宝对分享有一些思考。


3给孩子多预备一些‘资源’,让他有能力分享。

前面提到孩子不愿意分享,除了物权敏感期这个原因之外,还和孩子手里的‘资源’短缺有关。

我每次出门无论是提醒孩子带玩具还是带食物,都会让他们多带一些,如果遇到别的小朋友感兴趣,会提醒他们分享。

记得有一次在动车上,大宝主动给旁边的小姐姐分享他的零食,那个小女孩也非常大方的把她的零食给我们分享,结果两个孩子换过来换过去,吃得非常开心。


4每次孩子主动分享,大人都要肯定孩子的行为

记得有一次,朋友家的孩子到我家来玩,大宝把他的机器人给小朋友玩,可能是因为害羞的缘故,他把机器人塞到小朋友怀里就跑开了。

我当时提醒他:你要把遥控器也找出来给小朋友玩喔!

其它也没有多说什么。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说:妈妈今天看到你主动把玩具给小朋友玩,真的非常大方慷慨,等下次小朋友来的时候,你可以教一教小朋友是怎么玩的,好不好啊?

大宝听了非常开心:我是大哥哥,我要教教他怎么玩儿,下次我让我的机器人表演跳舞给小朋友看!

犹太人的智慧经典著作《圣经》中有句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意思是说:懂得给予的人比只懂得接受的人更有福气。

一个懂得给的人是一个富有的人,他得到了就给出去而不是自己独享,就像一个活水的管道,让别人也能得到好处。

我们教孩子分享的目的不只是分享而已,而是通过自愿自发的分享,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人际关系中的正常交流。

当善意在彼此之间流通,友谊也在生长发芽。这对孩子来说真的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不定义不强迫,多鼓励多引导,多等待,这才是分享的正确打开方式!

雪球妈妈(snowballmom),陪娃一起长大的80后妈妈。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