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大学生需不需要艰苦奋斗”为话题,求一篇1000字的文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10-30
[摘要]本文阐明了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了新形势下培养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养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及民族精神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是我党的传家法宝。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与奋斗目标实现的接班人与主力军,他们的精神状态、行为品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针对目前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思想状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切实做好艰苦奋斗教育。

    一、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

    艰苦奋斗精神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提倡勤俭节约、珍惜劳动创造财富的意识;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是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开拓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为人民利益乐于奉献的行为品质。这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艰苦奋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具有不同的内涵。其外在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条件的变化呈现多样性、变动性,但内在本质却是永恒的。其本质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具有超时空的普遍意义,它并非在艰苦生活条件下的权宜之计,而是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精神支柱。这样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都具有无可争辩的时代价值。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是要照搬某种形式,而是要深刻把握、体现其内在本质,赋予它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形式。当代大学生面对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新形势,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艰苦奋斗精神应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和把握。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不计得失、乐于奉献的奉献精神,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知难而进、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在学习上,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刻苦钻研、奋发向上的学风及严谨求实的校风,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创新精神。

   二、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思想现状

   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来看,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富有朝气,总体上讲是积极向上和朝气蓬勃的,但从艰苦奋斗的角度来讲,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目前在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出现了艰苦奋斗思想淡薄的现象。

   (一)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思想观念淡薄的主要表现

  政治思想上缺乏理想、信念,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一些学生是非鉴别力差,对不良行为习惯、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抵制力差;缺乏吃苦奉献精神,过分强调自身利益,凡事讲报酬,讲得失。一些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凡事怕苦怕累怕脏,对学校安排的公益劳动敷衍了事,往往是出勤不出力,甚至想方设法逃避劳动。缺乏大局观和责任意识;艰苦创业的意识差。

  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满足于完成任务;忽视学校纪律,逃课、旷课'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等;顺境时得意忘形,逆境时悲观失望。

  工作上部分学生处处讲个人利益,讲得失,在学校做社会工作出发点也是为了个人利益的获取;求职时不切实际,以舒适、轻闲作为择业的条件,高不成低不就,许多专业性对口工作嫌苦嫌累嫌工资低;眼高手低,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缺乏实践勇气与团队精神

  生活上贪图安逸,追求超前消费,盲目跟随所谓的韩流、日流,成为“哈韩族”“哈日族”等;自理能力差。现在的高校学生社区住宿条件日益改善,不少同学住进了公寓,但仍对学校设施不满意,期望所有的电器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等都要一应俱全,个别学生连自己买洗发水等小事都不会做,全靠家里邮寄日用品;随意损坏公共财物,个人生活浪费严重。少数学生对自己的书桌等爱护有加,但在公共场所却乱涂乱画乱刻;有的浪费粮食,饭菜稍不可口就乱倒乱扔;有的在宿舍里习惯性“长流水”、“常明灯”。

   (二)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原因

  对艰苦奋斗精神及其长期性缺乏正确的理解。部分大学生一提到艰苦奋斗就想到吃树皮、穿补丁衣等情景,认为艰苦奋斗只是在物质条件困难的情况下渡过难关的一种手段,是上辈子的事。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根本不需要艰苦奋斗精神,那只是一种板着面孔的政治说教,因而产生厌恶、不屑情绪。他们未认识到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足。改革开放取得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的同时忽视了艰苦奋斗等光荣传统的教育,表现为教育的方式陈旧,内容不全,力度不够。不少大学生对我国的国情缺乏深刻的认识,对艰苦奋斗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将要成为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很少。”

  家庭的教育指导方向不当,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没有接受挫折的思想准备和承受能力。在校大学生多是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为主。生长在逐渐富裕起来的环境中,缺乏艰苦生活的锻炼和对生活逆境的体验,一遇困难就垂头丧气,稍受挫折就心灰意冷,甚至哀叹前途渺茫。经济上父母更是抱着宁可累自己也不累孩子的思想,对孩子有求必应,却较少过问如何花费。这样无形中养成了学生的不良习惯。

受社会上不正之风及不良消费观的影响。在当今一些离开国情讲时髦,离开现实经济条件盲目追求享受的畸形的高消费影响下,一部分学生滋长了贪图享受思想。讲排场、比阔气,认为如果不讲消费,搞艰苦奋斗,同学们会觉得太小气,容易被人瞧不起,认为自己脱离群众,难与人相处。

大学生本身缺乏实践锻炼。大学生的绝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较少接触社会、接触生产实践,他们不大懂得劳动的艰辛、创业的艰苦,对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缺乏了解,不知道它的来之不易。

   三、加强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的途径

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艰苦奋斗教育环境与氛围。要倡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刻理解历史与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庄严使命及艰苦奋斗精神在各项使命完成过程中的必要性;利用学生社区各楼栋宣传栏、橱窗、社区广播、学生社区校报、校刊等作专题宣传与教育渗透,让艰苦奋斗精神在广大学生中达成共识;树立典型,发挥表率带头作用。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和表彰学生中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事例,并在学生中大力提倡,形成勤奋向上,克勤克俭的良好校园风气,树立艰苦奋斗的新风尚。学校的评奖推优工作,也把艰苦奋斗的标准考虑进去;另一方面发挥好教职工的模范带头作用。广大教职员工应以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履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神圣职责。实践证明,若是教职工不能言行一致、身体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效果就不会好。

  加强校园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举办社区文化节,贯穿各项艰苦奋斗教育。校园社区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教育力量,是对生活在一个区域,在学习上、生活上有一定联系和相同价值观念及认同意识的大学生群体,由于物质产品丰富,精神生活缺乏而开展的社区性文化活动。这种文化活动容易形成的一种氛围,因而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一个有效平台。在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中,应充分利用校园社区文化这个平台。我校成功开展了两届社区文化节,将艰苦奋斗教育贯彻其中,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强化教育渗透意识,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主要活动有:开展歌咏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爱国主义演讲等文化活动;由学校、学生社区牵头,辅导员配合,开展创建文明楼栋、文明宿舍、文明个人等评优评先活动,形成勤俭文明的生活习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及良好个人品质;开办以艰苦奋斗教育为主题,形式多样,融时代性、思想性与艰苦奋斗教育为一体的系列讲座;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组织社区内的学生以楼栋或院系为单位进行一些有益的集体体育项目比赛,让学生在运动中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深入体会集体主义、团队配合、竞争意识的内涵与重要性。

  从日常生活教育中加强艰苦奋斗的养成教育。党团工作进学生社区,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辅导员队伍,各住楼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下楼栋,下宿舍,与学生们交谈,和他们做朋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真对待日常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帮助自我管理能力差、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克勤克俭、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严谨踏实的艰苦奋斗作风。倡导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艰苦奋斗的意志和品格。通过社区义务劳动、下乡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军事训练、勤工助学等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培养全面人才,使大学生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和健康向上的素质,锻炼大学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

  用心理知识教育与完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调适能力。针对大学生在优越坏境下怕吃苦头,受不了委屈,以自我为中心,一点小挫折就心灰意冷,不知所措,心理素质较差的情况,学校应多创造条件,开展系统的心理调适课、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提高心理保健能力,懂得困难也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积极引导和增强当代大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增强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自觉性。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领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也受到冲击和挑战,并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现状,进一步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科学运用邓小平理论,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主流及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园地,大学生毕业后将成为我国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材,他们代表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故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

 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大多生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改革开放的年代中。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学校多年教育下,健康成长。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他们大多数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不少大学生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入党已成为今天在校学生的主要政治选择,而他们在申请入党和入党以后,基本上都能在学习、工作、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并起到表率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为:

(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的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实践。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

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金钱的诱惑使他们只想挣钱而不择手段。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歌“六十分万岁”;一些人以大学文凭为上升的跳板,梦寐以求的是出人头地、谋取金钱地位;有的人甚至认为“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这都使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发生动摇,使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

 (二)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由于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膨胀,而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少数学生不讲精神文明,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甚至打架、斗殴、偷窃、赌博,个别人还走上抢劫杀人等犯罪的道路。

 (四)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少暴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一掷千金,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此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在一些大学生中,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少数同学追求高消费必然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消费心理,这都直接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为追求高消费,一些人千方百计去挣钱,而不安心学习,有的人甚至走上堕落犯罪的道路。

 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取向出现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面,如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竞争机制、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强化竞争拼搏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精神,以及敢于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不应讳言的是,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也具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特点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例如,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规律易使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得到强化,使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从而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行为;又如,等价交换原则,它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但如果让其全面介入到人际生活、社会生活中去,就会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使物欲恶性泛滥;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出现社会分配不公的情况,加之社会上对“大款”们豪华的高消费生活的有意无意的渲染,使得人们心理发生不平衡现象,这都助长了拜金主义的膨胀,使钱的多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二)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九十年代以来,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反复曲折,潮起潮落,激烈地冲击着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高校是他们争夺的重要阵地,他们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播进来,而部分大学生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故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了问题。

  (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忘记了入党誓言,把“理想”、“信念”抛到九霄云外,在金钱美女面前败下阵来,成为不择手段、以权谋私、挥霍国家财产、腐化堕落、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腐败分子。腐败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党的威信,给国家财产造成极大损失,也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带来种种干扰,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产生困惑和动摇,有的厌恶政治、玩世不恭,有的则强化了当官发财的思想意识。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此外,还存在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的问题;对青年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缺乏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对青年学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不遵守学校纪律等问题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存在只强调抓学生分数而忽视思想品德的培养,只重视专业教育和科研,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等不良倾向,这都不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

 (五)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弱点,这是造成其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问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虽然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但因一直生活在宁静的环境中又承担着繁重的学习任务,这往往使他们以一种远离现实的特殊方式感受时代的变革。对他们来说,唯一的重要人生竞争就是高考,故当他们以天之骄子的优胜者的姿态跨入高等学府后,不少人就认为从此前途有了保障,可以松一口气,不再刻苦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不少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炼,往往被家长当作小皇帝娇宠,形成自私自大心理,这使他们当中不少人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只讲索取、不愿奉献,价值取向急功近利,好逸恶劳、学习松弛,自私自利、不肯付出、敬业意识薄弱,害怕艰苦、贪图享受、爱慕虚荣、追求高消费等。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根据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笔者认为必须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李岚清同志在高校邓小平理论课座谈会上指出,要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邓小平理论是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应按国家教委关于邓小平理论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要求,使邓小平理论成为高校一门重点课,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武装大学生,使其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同时,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促使广大青年学生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应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团组织的优势引导青年学生,以党团员模范作用带动青年学生。

 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前,我们必须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党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威信;同时,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团员的教育,使他们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积极工作,乐于奉献,发挥其先进表率作用。党团组织要积极关心要求进步的大学生,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以身作则,早日加入党团组织。此外,学校党团组织还应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受到好的感染和熏陶,加深对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认识,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促使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居于核心地位,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维系亿万颗人心,激励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积极作用,而且对当前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增强其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免疫力。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在思想道德领域中最基本的价值导向,只有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精神支柱,中国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事业。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人生理想以及世界观等思想意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要求,使他们克服和抑制与社会主义伦理准则和法规制度相悖的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和狭隘的小团体利益。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通过这些教育,使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青年的自我价值。

  (四)宣传先进典型,进行共同理想教育。

 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宣传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我们应宣传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梁强、李素丽、秦文贵等先进模范人物,不怕吃苦、不计回报、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应邀请先进英模、优秀知识分子、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让大学生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来克服在人生价值观取向上的错误观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