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新教育理念指导小学教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1-14
新课程中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用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来指导数学教学呢?我在此谈几点体会。
  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我认为生活中的数学,有趣的数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好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增加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的过程”。由此可见,探索性的学习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
  如教学“平行线”时,教师可打破常规,采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进行教学;教师可要求学生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并随手扔两根小棒在纸面上,最后用笔把它画下来,再看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关系?通过由动到静的活动,学生能清楚地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主要有两种:相交和平行。从而使学生明确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样设计,重在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进行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学习,给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们不是在听数学,看数学,而是在动手做数学。
  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必需的数学包括对数学价值的基本知识,发展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动用数学语言读、写,讨论和交流的本领以及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在学数学,做数学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数学的价值,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探索模式的学科,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社会创造价值。
  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可先出示3÷1=3,然后放手让学生举例商是3的算式。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分别说出了很多算式。如:9÷3=3、12÷4=3、24÷8=3......再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这些算式的被除数、除数都不同,为什么商不变呢?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去发现商不变的性质。这样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展开讨论,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从而完成一个从特殊现象到普遍规律的归纳过程。归纳推理具有“发现”的功能,具有某些证明功能,是一种有效的认知策略。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方法,才能快捷有效地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解决某一问题时需要的数据、事项、关系往往很难手头齐全,这时应应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鼓励每个学生去探索数学,并学会与同伴搜集整理信息,着手解决问题。
  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可出示这样一道题,某班男生平均身高140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全班学生平均身高是多少?接着请同学们选择:A、(140+142)÷2=141 B、缺少条件,不能做 C、全班学生平均身高在140厘米到142厘米之间,但不能确定。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得出正确答案后回答:(1)为什么选择C?为什么说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不能确定。(2)补上条件,就能求出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3)在什么条件下,算式A也是正确的,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这样教学不仅是使学生理解了“求平均数应用题”的一般思考方法与特殊方法之间的关系,而且学会在普遍性原理指导下,从特殊出发灵活地思考问题。通过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个性是人的真实存在形式,不同的人在 得到不同的发展意味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教师应树立这样的观念;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如教学“12-7”时,可允许学生不同的方法计算:“互逆法”(想加算减),“破十法”(拆被减数)12-7=2+(10-7)=5“连减法”(拆减数)12-7=12-2-5=5,“转化法”(差不变)12-7=12-10+3=5,还可以允许学生用手指算......这样的数学旨在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学习的实践中感悟学习的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