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橡胶榕的病虫防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印度橡胶榕(Ficuselastica)又称橡皮树、橡胶榕,桑科常绿乔术,变种极多,叶色变化丰富。、生性强健,树冠壮硕,耐风、耐旱,口r姿厚重,幼株可盆栽作观叶植物。生氏发育遁宜温度为22~32℃,对上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的壤卜或沙质壤土,}长最佳,排水需良好,全R照、半口照均能生长,日照强烈tl,f£L长较旺盛。 发病症状:发病时从叶基部的叶缘开始产生网形或半圆形病斑,黄褐色,病斑卜.具有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中部为灰褐色,边缘为淡褐色。湿度较高时,叫背而产生浓厚的呈轮状排列灰色至灰黄色霉层。病斑扩展后可达叶面积1/2,常引起叶片坏死脱落,失去观赏价值。
发病特点:该痫是由真茼引起的,病原菌为富克尔核盘菌(Solm,tiliana)。当植株遇有低温等不良的牛长条件时,即可受病原菌侵染,产生褐色水渍状病斑;在高温条件下,形成灰霉层,同时产生大量分生孢予进行重复侵染。
防治方法:
⑴同艺防治:秋未冬初和早春气温低、湿度大时,很容易发生灰霉病,这时要注意提高室内温度,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发病后马匕移至通风透光处,置于阳光下,病害扩展速度可叫显减缓。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药剂呵选用50%农利炅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4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以上药剂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效果较好。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Ⅱ寸产生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灰白色,病斑边缘为褐色,较宽略隆起,大小不一,病斑背面E印度橡胶榕链格孢叶斑病灰褐色,略凹陷,病斑上分布不均匀的群聚小霉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病原菌在植株上越冬,第2年借风雨传播。进入雨季,小气候湿度高,湿气滞留时问长,均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⑴园艺防治:施足有机肥,增施钾肥,提高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⑵药剂防治:发病时马上喷药,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以上二药帮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常见有2种症状:一是表现为尖枯,叶片尖端初变浅黄色,后变黄褐色至深褐色,枯焦症状可延及全叶直至毁坏整个叶片,但需注意与不适生长条件造成的枯焦或尖枯进行区别;二是在叶面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棕褐色至褐色病斑,边缘暗褐色略凸起,四周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上生有褐黑色小粒点,有时排列成环状,但通常多印度橡胶榕炭疽病数情况下是沿叶脉散生的,这是无性态,大量的孢子在孢子堆内发育。有性态子囊果阶段也在叶片上发育,子囊果带黑色。
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围小丛壳(Glom删zz。ci熘。z。一ta),无性态为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gloeo印orioides)。病原菌在病组织里越冬、越夏,春季温、湿度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从叶片损伤处或昆虫造成的小伤口处侵入。叶片上有露珠和水聚积利其侵人。病原菌也可直接穿透叶片角质层或皮层侵入。气温高、湿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易发病,日灼和冷害严重时植株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⑴园艺防治:及时摘除并销毁染病叶片,以防传播蔓延;喷灌不宜太频繁.防止水滴长时间滞留在叶面上,北方的橡胶榕要放在有遮阳网的栅室内,不要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防止日灼;低温时要注意防止冻害,可减少发病。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涂抹或喷药,药剂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8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施保功或使百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以上药剂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发病症状:发病时上叶片的近叶缘处出现圆形褐色病斑,发生在叶缘呈条形至不规则形斑,病斑边缘为褐色,较宽,由2~3条细线密集组成,中央为灰白色,皱缩粗糙,后期叶面j二生黑色霉点,较密,即病原菌的分牛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蒲引起的,病原菌为胶藤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elasticae)。病原菌以菌丝及分牛孢子在病斑上越冬,第2年条件适7汽时侵染植株。
防治方法:
⑴ 园艺防治:及时摘除并销毁染病叶片,以防传播蔓延;喷灌不宦太频繁,防止水滴长时间滞留在叶面上。
⑵ 药剂防治:发病的初期涂抹或者喷洒药,药剂可以选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800倍液。
以上药剂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面产生不规则形赤褐色小斑,扩展后中部为灰褐色或银灰色,边缘为深褐色,微隆起;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l厘米左右。后期病斑中部叶表皮皱缩,与叶组织分离呈薄膜状,病斑上具黑色小点状分生孢子盘。
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一种壳多孢(Stagonosporasp.)。病原菌在病部及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灰斑病常见于温率盆栽植株卜。植株长势弱,通风透光差,潮湿的环境易发病,在温室中病害呵周年发生。
防治方法:
⑴园艺防治:及时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盆栽植株应放置在通风透光处,并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北方春季要防二冻害。
⑵药剂防治:必要时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700侪液。
以上约剂每隔7~10灭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