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才子中的那些美男子(一)(朋友公号约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一位当代诗人说了这么一段有名的话:认识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一个人,如果颜值、才华、人品兼具,那一定是魅力无限的。

我们读一首好诗,折服的当然是诗人的才华。如果你有机会与他相识、相交,想必你也希望对方是一个好看并且好处的人。

谈诗,首推唐诗。当你诵读那些闪耀着智慧之光、透射着文辞之美的诗句时,你是不是常常会想象着那些诗人的模样?

好,既然说“始于颜值”,那现在我就带你去看脸,去见识一下大唐才子的那些美男子。

唐朝诗人中,谁最美?你或许会说,当然是男一号李白啦,他才华横溢,又那么浪漫,论颜值,岂能不高?

李白的颜值,肯定不低,否则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仙踪十友”之一的资深隐士司马承帧老先生,就不会一见面就以“仙风道骨”这样的赞语来给评价他。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和司马承帧(即司马子微)初次见面时,李白才刚刚出蜀来到江陵,还是个二十来岁的小青年。因为司马承帧很欣赏李白,所以李白就把司马承帧比作“希有鸟”,而自己则是“大鹏鸟”,然后他就写了篇《大鹏遇希有鸟赋》,也就有了上面那段文字。

司马承帧称李白“仙风道骨”,而那个写有《咏柳》和《回乡偶书》的贺知章干脆直接称李白为“谪仙人”。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对酒忆贺监》(其一))

贺知章和李白初见,时为天宝元年(742年),当时贺知章已经八十多岁了,李白也已经年过四十。一个耄耋老翁为一个中年男子而倾倒,足见李白的光采照人。“谪仙人”意即被贬到凡间的神仙,和司马承帧“仙风道骨”的夸奖是一个意思。

不过,这些夸奖都是李白在自己的诗文中透露出来的,如果他不写,后人或许就不会知道了。他年轻时就有成仙的美好愿望,别人夸他身上有“仙气”,他自然是乐于接受的。

如此潇洒飘逸,李白还赢得了那个一心修道的玉真公主的青睐。两人在开元十七(729年)年相识,彼此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李白曾专门写了首《玉真仙人词》来赞美玉真公主,而李白后来能够到长安供奉翰林,据说也有玉真公主向他的皇帝哥哥李隆基极力推荐的原因。

而唐玄宗李隆基一见到李白,也是激动得有点失态,不仅亲自下车相迎,而且“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这待遇,恐怕只有美人杨玉环才能享受到吧。

“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杜甫《饮中八仙歌》)。在之后的宫廷生活里,李白还真的把自己当成神仙了,以致在酒后都不把皇上放在眼里。玄宗想:你是仙,你咋不上天呢?所以李白只在宫中待了两年,就又开始四处漫游去了。

李白第一次结婚,也是因为被人看上了。当时他从四川老家沿江而下,来到湖北安陆这个地方,在交游的过程中,受到了当地一个姓许的员外的赞赏,然后这个许员外就想把自己的许配给他。因为安陆是个风景秀美的地方,而许员外又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许圉师的儿子,所以李白最后还是答应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

不俗的外表和逼人的才气,让李白总会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

李白有“仙风道骨”,这体现出的还是他的气质,是他这个人给人留下的整体感觉,若是单看颜值,他是否就是唐代才子群像中那“最美”的一个呢?

答案是:不一定。

我觉得首先表示不服的应该是王维。

对,就是那个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的王维。他和李白既是同龄,也都是才气冲天、风度翩翩。

两人都曾得到玉真公主的喜爱和提携。

李白入翰林有玉真公主的功劳,其实在十多年前,王维就在玉真公主的关照下,成了当朝状元郎了。

王维诗文、书画、音律皆精,在中状元之前,他曾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可惜最后落榜了。因为有音乐特长,王维在京城期间得以和岐王李范相识,岐王又带着王维去玉真公主的府上去献艺。

王维给玉真公主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简直帅呆了。这翩翩公子让公主眼前一亮,随后王维就现场弹了一首琵琶曲——《郁轮袍》。

玉真公主当场就被王维的才和貌征服了。一曲弹罢,王维又将自己随身带来的诗作展示给玉真公主看,玉真公主读了诗,更是喜不自胜了,她激动地对众人说:这样的人要是考不上进士,那谁还能考上?

在玉真公主的极力推荐下,王维终于在开元十九年(731年)的进士考试中一举夺魁,成了头名状元。

后来,王维和玉真公主的关系就不是一般的好了。

当王维在多年后厌倦了官场生活,想到终南山隐居时,玉真公主自然又是大力支持,出资帮他购买了辋川别墅。

作为玉真公主眼中两位“最美”之人,李白和王维之间的关系似乎一直保持着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你读他们俩的诗文,有发现互相提到过对方一个字吗?

选择屏蔽,除了在才华上互不买账,也可能还有互为情敌的原因吧。

李白、王维两个大才子,在那个开放繁华的大唐盛世,风华绝代,各领风骚。

再把目光投到初唐,那个时期也有一位高颜值的诗人。

这位诗人的名字或许你不太熟悉,但对他的那首《渡汉江》诗应该不陌生的: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把离乡多年之后才回家的游子心里写得简直是太传神了!这诗人就是宋之问。

宋之问为什么要写《渡汉江》这首诗?

因为他从岭南回家乡汾州(今属山西),过了汉江后,心情复杂,就写了这诗。

他为何要去岭南?

因为遭遇了一次贬官。

被贬的原因?是这样的:宋之问这个人很有才,二十岁时就考中进士。后被武则天召进宫,在习艺馆里开始舞文弄墨的生活。在一次“龙门赛诗”活动中,他即兴创作出来的一首优秀诗作赢得了武后激赏,并获得了武后亲自颁发的一件锦袍的奖励。

宋之问从此开始更加主动地去接近武则天,为了能博得武则天的好感,他不仅常常写赞美诗,还不知廉耻地去巴结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宗昌兄弟,据说还曾给张易之提过夜壶。

时间一长,宋之问就开始有了非分之想:张氏兄弟能跟武后上床,为何有才有貌的我不能?

好,现在我们就来看宋之问的外貌如何。“伟貌辩给”,这是《唐才子传》中对他的一个评语,“伟貌”是说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伟貌辩给”是说他能言善辩,口才好。

自我感觉良好,宋之问就由心动付诸行动,他竟然给武则天写了首情诗!

情诗的题目叫《明河篇》,诗的最后有这么两句: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宋之问想表达的意思是:武后啊,我们俩就如同牛郎和织女,平日只能隔河相望,何时才能得到一条飞船,让我度过你呀你的的河。

武后读到诗,没让宋之问的美梦成真。

不是武后没看上宋之问,是因为宋之问有个致命的短板:口臭。并且武后曾在众人面前明确地表示嫌弃他这一点。

春梦做不成,宋之问就开始专心去做权力梦了。

等到武则天退位,宋之问便被贬往岭南了。

到岭南没多长时间,不死心的宋之问便偷偷北逃,之后为了升官还向武三思告密,结果让那个帮助他的一个朋友遭到杀害,此后,又因太平公主告发他,导致再次被贬。唐玄宗即位后,宋之问被赐死。

又传说,为了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据为已有,宋之问生前竟将作者——外甥刘希夷亲手杀死。

果真如此,有颜值和才华的宋之问,人品却跟他的口气一样,那是太臭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