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5级岗位相当于教授什么级别

专业技术人员5级岗位相当于教授什么级别

  

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级)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2)经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5)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6)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3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5)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6)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9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  。

(4)具有大专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0年以上,经本职业人力资源师正规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5)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士学位,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

(6)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学位,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19

专业技术人员5级岗位是副高的最高级,也就是副教授的最高级。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

拓展资料

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2.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确定。

3.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设置,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区分正副高的,省属事业单位原则上可设至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省辖市、县属事业单位原则上可设至专业技术三级岗位。

4.省辖市、县属事业单位确需设置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享有盛誉、业内公认,贡献突出,且符合任职条件的专家、学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经省辖市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

5.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为1:3:6。

6.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工作性质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主系列岗位,其他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岗位为辅系列岗位。辅系列岗位的等级设置一般应低于主系列岗位的等级。

7.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国家和各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二级、三级、四级岗位原则上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五级、六级、七级岗位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八级、九级、十级岗位原则上应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岗位原则上应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8.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必须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9.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具体任职条件,由主管部门或事业单位,按照本实施意见及行业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10.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人员的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1.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由各省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任职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对科学技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并创造出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2)国家、省级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领域或行业的学术技术领军人物,省级以上重点学科、研究室、实验室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3)其他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业内公认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参考资料: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25

相当于正教授的技术人员,是一个表述的难题,很难说准。从相当的角度衡量,有两点关键要求:一是学历,正教授是博士以上学历,相当于技术员在大学读9年以上学历。二是专业研究成果。相当于技术员拥有国家级专利技术成果。这两方面都达到了,就相当于正教授。

岗位教授就是不同等级的岗位上的教授职称。按照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通用岗位等级,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仍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其中教授对应专业技术一至四级岗位,副教授对应专业技术五至七级岗位,讲师对应专业技术八至十级岗位,助教对应专业技术十一至十三级岗位,共13个岗位等级。

划分:

根据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发布的相关规定,把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1,现下“教授”都是聘任制的;

2,“特聘教授”,顾名思议,是特殊(特别)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

3,“客坐教授”,是“客情”聘请的学者,不定期的来作报告或搞讲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员,企业家,发明者,等等;

4,“兼职教授”,校际间,学校与社会间,互相聘请讲课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实际讲课或搞科研,带研究生。

5,“荣誉教授”,是对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领导,授予的荣誉称号;

6,一般教授,是大学聘任的正高级职称,既上课,又搞科研,带研究生,也是学术带头人。

7,“叫兽”同音词,一般用来戏称爱装什么都懂的人。

拓展资料

严格说,专业职务或职称与行政级别是两条道上跑的车,不对作实际比较或比对的。若要硬套一下的话,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分为正教授级与副教授级,而正教授级又细分为1,2,3,4级,一级教授相当于正省部级,四级教授相当于副厅级。正高级教授的各级分别与省部级,副省部级,厅级,副厅级相对于,在行管理序列中列入了高级干部序列。

正高级别是一种待遇的级别,在每一个领域内都有一套级别职称的称呼。“正高”职称主要包括:教授级高工,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研究馆员,编审,高级记者,高级编辑,一级律师及公证员等。在影响升职,工资评定的各种因素中,正高职称往往具有很大的权重。

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

职称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5个级别。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播音,卫生技术,农业技术,档案,文物博物,图书资料,群众文化,技校教师,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工程技术,计划生育,党校教师系列(专业)设5个级别。高校教师,新闻,科学研究,出版,教练员,翻译,艺术系列,律师,公证系列(专业)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4个级别。中小学教师设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4个级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7-16
高级职称,还没到副高,下一步就是进入副高了
第4个回答  2022-01-08
副教授5级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