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马上来临了,作为考生家长怎么帮助孩子?

如题所述

第一,家长要正确认识高考。
高考是人生的一站,更多的是阅历,不是终点,更不是人生决战的战场。特别是近年来,高考的入学率逐年提高,2012年福建全省参加高考的考生有258009人,教育部下达福建省的本专科招生计划194100人,录取率达到了75.23%。今年全省报名人数为246968人,减少了11041人,如果招生计划数不变的情况下,2013的高考录取率有望达到78.59%,我们首先要相信孩子会进入百分之八十的行列。退一步说,即使今年考上不了如意的学校,明年可以继续重考。更何况,现在读大学已经成了个人成长的需要,与就业、赚钱等人生的必需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理由更没有必要把高考成败看成是人生的成败。家长切忌两点,一是把孩子高考当成自己人生梦想的延续,把自己当年没有完成的夙愿全部压在孩子的肩上,让孩子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我们自己都完不成的“事业”,有什么理由孩子一定会完成?二是攀比。将亲戚朋友的孩子达到的成绩来要求自己的孩子,非得考得比别的孩子好,家长才有面子。其实,孩子成长、成才是多方面的,高考成绩仅是其中的一项指标而非全部,所以,没有必要把宝都押在高考上。只有家长的认识正确了,才有可能摆正心态;家长的心态摆正了解,才有可能给孩子以良性的引导和感染,而不是相反。
第二,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
对于孩子来说,参加高考是第一次(如果是复读生,已经有过第一次,但压力会更大),紧张是难免的。而按心理学知识,适度紧张是正常的,也更有利于出成绩。因此,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要从生活上照顾好孩子。大家都知道,“药补都不如食补”,因此,我劝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吃各种营养品,比如什么补脑之类或者人参等,一定要吃,也要在医生或者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更不能盲目轻信广告,随便到商场或者药店里采购一堆“补品”回去,让孩子就着各种说明书就胡乱吃起来。临近考试,家长可以多给孩子吃点海鱼、小母鸡、鸡蛋、豆制品、时令可口的青菜等,注意荤素搭配,尽可能清淡。晚上可以喝杯酸奶,适当吃点水果特别是坚果类食品。我要特别提醒,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现在就可以给孩子增加营养了,让孩子有个适应的过程,不要在考试那几天才来改善伙食,大鱼大肉的。一是容易引起腹泄等不适应现象。二是突然的改变,提高“待遇”,会给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如果是寄宿生,特别告诫不要在考试那几天到城关的亲戚或者朋友家寄食,更不要由家长待在宾馆全天候照顾,这样给孩子更大的心理压力,适得其反。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名长跑运动员的话,家长则是一名助跑者,是为孩子提供服务的。而很多家长把自己当成了运动员或领跑者,不但没有为孩子服务好,反而阻挡了孩子前进的道路。
第三,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
人一紧张,就更敏感,外界对他的影响就更大。因此,临近高考,家长要努力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不要做影响孩子情绪的事,比如夫妻吵架,醉酒回家,在家宴请亲朋,把自己工作上或者别的烦恼带回家等,更不能在家打麻将或者通宵达旦看体育节目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心态。
当然,家长也没有必要刻意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如临大敌。比如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全家人很长时间都不看电视,说话小声小气,走路蹑手蹑脚,弄得家里鸦雀无声。要知道,这样做看起来是为孩子好,实际上会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加重孩子的紧张情绪,另外还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对考试极其不利。尤其对于比较敏感的孩子,很容易导致其在考场上被轻微的声音干扰(比如咳嗽声、翻卷子声),而无法集中注意力答题。最好的办法,是保持自然,不要为了孩子高考过多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我倒是建议可以在孩子早餐、午餐或者晚上吃点心的时段,看看电视新闻或者体育类新闻,一是可以缓解孩子的压力,恢复精神;二是对文科类的科目比如语文、政治学科等储备素材。
第四,家长不该说和该说的几句话。
不该说的几句话:一是你看人家某某学习多努力,你倒好,马上就要考试了还不努力学习。家长一看到孩子在打球、听音乐、看电视等,就劝告甚至责骂孩子,结果孩子不仅不听,反而产生逆反心理,心生烦闷,甚至与父母对着干。其实,对于学习自觉性强的孩子,不需要父母的叮咛,他这样做也许只是为了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而对于不自觉的孩子,如果说了不听反倒不如不说。二是孩子,明天要考试了,今天晚上就早点睡吧。殊不知,睡眠的时间和长度也有很强的惯性,如果孩子长时间都在某上时间点上上床,在某个时间点上入睡,你在考试之前临时改变作息时间,就会负面提醒孩子睡觉的重要性,结果是越想早睡就越睡不着。更有家长自己也心神不宁,隔十来分钟就要到孩子房门口听听孩子是否入睡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门而入,这样只会让孩子更难入睡,进而影响考试。三是孩子,马上就要考试了,你可千万不要紧张。这样的话其实很不好,不但达不到安慰的效果,反而对孩子形成一种不良暗示,会加重孩子的紧张情绪。从心理学角度讲,如果你不想让谁做什么事,一定不能说:你千万不要怎么样。四是孩子,现在是最后的关头了,你一定要加油!其实这句话也不好,心理学上将这叫做终点效应,会让孩子觉得马上要到终点了,而产生泄劲的暗示。另外,这种说法还有加压的效果,使孩子本来就紧张的情绪变得更加紧张
面对孩子的紧张情绪,家长应该说:孩子,高考对每个考生都一样,不仅你会紧张,所有的人都紧张,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有的表现明显一些,有表现不够明显,其实内心都是一样的。再说了,适度的紧张,才更有利于发挥。这样的语言是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紧张情绪,并接受它,从而起到淡化的作用。如果看到孩子情绪稍平静了,就要鼓励孩子说:孩子,你的状态不错嘛,看来,你真的长大了!这样的语言对孩子缓解紧张情绪有非常好的效果。当然,此类语言不必多说,一次足够,说多了反而没有效果。
第五,孩子没有提及,家长不要询问成绩或者评价题目。
许多家长在孩子考完一门后便迫不及待地询问答题情况,胡乱评价题目。特别是按现行的高考考试科目顺序,语文是第一科考,家长别的科目可能不懂,但对作文都有意见要发表,甚至猜测孩子作文是否离题。不确定的看法,只会干扰孩子的正常判断,对自己产生怀疑的心理,那么怎么去面对余下科目的考试呢?要知道不管考得好与不好,这一门都已经考完了,家长的询问只能使孩子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已经考完的科目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不说,还影响孩子的情绪。因此,接下去还有市质检等考试,如果孩子自己不愿意说成绩或者题目,家长就当作不知道,如果孩子说了,家长要从正面去引导,说实在的,高考只取一次成绩,你平时成绩(包括省、市质检)如何,与录取毫无关系,考好了不要高兴,考不好也不必沮丧。因此,每次考试结束,孩子如果愿意和家长探讨成绩等,家长就应该建议孩子要从考试中找出得与失,寻找正常甚至超常发挥的良好感觉,以便下一次才会考得更好。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站点,平安驶过,应该才是家长们共同的愿望。
愿天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能如其所愿。
愿天下苦心努力的孩子们,都能平安达到本次列车的终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9

高考马上来临了,家长们又开始忙活起来了。可是家长如果帮忙过了头,就会好心办坏事,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妨碍孩子的正常发挥。小编给给家长五大建议:

家长不要期望过高

心理解析:很多孩子感到考试压力很大,对自己失去信心,父母过高的期望是个直接的影响因素。面临高考,家长的这种过高期望,就更赤裸裸地表现为期盼孩子考重点和读名校。

心理支招:当家长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就会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闪光点,就会给孩子更多的肯定评价,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到了这个时候,孩子掌握的知识基本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家长把期望降下来,实事求是地甚至降格设定目标,心里就会多一分坦然。这样,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坦然面对高考,也有助于孩子在考场上更好地发挥。

家长不要唠叨过多

心理解析:考前家长们的唠叨反映了家长的攀比心理。唠叨的结果,必然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感到不被信任,造成孩子厌烦的心理,导致孩子对家长的反感,甚至还会因为心情不好而对家长发脾气。

心理支招:家长朋友要练就一个功夫:在孩子大考前几天,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即便是表达关心,也要看好时机。有些必要的嘱咐,最好“说一不二”,不重复第二遍。家长如果变唠叨为倾听就更棋高一着了。考前和孩子相处时,家长可以抽空带孩子散步聊天。聊天时,如果孩子向你诉说困难或压力,可能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对你的信任,并不意味着马上要解决。这时候你需要做的是,多贡献耳朵,当个好听众。如果你还想说话,不如给孩子讲讲笑话,彼此都放松一下心情。

家长不要关注过度

心理解析:面临大考,孩子们的压力是怎么造成的?就是由于太拿考试结果当回事,考前复习可能过度疲劳,考场情绪可能过分紧张,从而超过了大脑能承受的限度。于是,到了答题时,大脑就出现了超限抑制,脑细胞就会自动停止工作不再听从使唤了,也就影响了考前复习和临场考试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高考的过度关注引发的种种焦虑心态,又必然传染给孩子,让孩子更焦虑,在复习中和考场上更容易出现超限抑制,更容易考砸了。

心理支招:作为家长需要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如果真爱你的孩子,就别太拿孩子的考试结果当回事,保持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故作轻松,给孩子营造一个平常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孩子受到来自家长的平常心的感染,就会把考试看得淡些再淡些,复习起来就会心清气爽,面临高考就会处之泰然。

家长不要管束过严

心理解析:家长管束过严,会使孩子在家学习时很难有一种平静的心态。家庭成了学校紧张生活的延续,孩子没有了缓冲的时间,结果可能导致孩子感觉没有自由的空间,缺少自主复习的时间,因此束缚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对立。

心理支招:家长要有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孩子才是考试的主角,家长只能当配角。我们要相信,面对大考,作为主角的孩子对于如何学习自己心里是有数的,何况还有学校老师详尽的指导。所以,最现实的做法是,家长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对孩子的考前复习不要多管,不要多操心。至于复习资料之类的事情,更有老师安排,家长更不必瞎操心。

家长不要保护过分

心理解析:孩子要大考,父母自然牵肠挂肚。但是,过度关爱和保护会导致家庭气氛过度紧张,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感,给孩子帮倒忙。

心理支招:家长该怎样照顾孩子考前的生活?关于睡,家长应该指导孩子这样做:困就睡,不困就学,躺在床上睡得着就睡,睡不着就随便翻翻书,只是别看小说。反正睡好睡不好不碍什么事。这样入睡反倒容易得多。如果考前真的睡不好呢?那也无所谓。孩子考前如果说没睡好,你该鼓励他挺起胸,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

(望采纳,谢谢~)

第2个回答  2013-06-01
我刚毕业一年,参加了两次高考,我觉得那个时候最需要的是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本来就很紧张了,真的不想再紧张了,我觉得最好告诉孩子只要努力了就可以了,失不失败没什么,高考又不是真的决定命运了,以后机会会很多,另外家长最好不要特别表现出很在乎(尽管真的很在乎),那样只会让孩子更有压力,平常心就行了,让孩子多休息,能在考试的时候调整到一个最佳状态,千万不要和孩子发生争执,越临近高考孩子越焦虑,脾气也会暴躁,有问题一起慢慢解决,又不是考不好就死路一条,上了大学才知道高考什么的都是浮云,最后祝愿您的孩子能够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第3个回答  2018-11-27
多鼓励他,不要一直提考试怎样怎样,这样无形中会给他一种压力,只要给他加油,关心他,让他多休息,可以的话多陪他走走,多沟通,总之就是气氛愉悦一点,给他增加营养餐,一般就OK了!祝你家孩子有个理想的成绩!!!
第4个回答  2019-02-06
其实平常就应该跟孩子多交流,不光是询问学习的情况,还可以让他放松谈谈学校、同学、老师,平等的交流,同时也把父母自己以前高中阶段的学习经历与之参详,。。家长和学生都应该明白,高考不过是学习生涯中一个转折点,虽然重要,但并非人生成败在此一举,,有一种宽松轻快愉悦积极的心态,真正到了高考时,也是很容易平稳度过的,
相似回答